房山大石河黑鹳搬新家,新生育的3只黑鹳宝宝即将离巢

在房山大石河流域,一个被志愿者观测了三年的黑鹳家庭,今年不仅搬了新家,还生育了3只黑鹳宝宝。如今,在新巢出生的黑鹳宝宝羽翼渐丰,正在练习飞行,即将离开巢穴。
图片
黑鹳宝宝在巢穴中
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队员介绍,2021年野保站在大石河流域监测到了首个黑鹳巢穴:并把它命名为“12号黑鹳巢”。这个巢穴的条件比较简陋,没有“屋檐”,不防雨也不防晒。虽然条件有限,但黑鹳夫妇3年间在这里共繁育出12只黑鹳宝宝,为黑鹳种群的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12号巢穴也一直是野保站的重点监测点。
图片
猛禽在黑鹳宝宝上方盘旋
由于巢穴周边会不断累积粪便和寄生虫,黑鹳通常每隔四至六年会更换一次巢穴。今年3月初,到了该筑巢的季节,12号巢穴却始终没有动静,野保队员推测,黑鹳应该是搬家了。通过不断走访周围的老乡,再加上蹲守、观测,4月时野保队员在附近发现了一个正在使用的黑鹳巢穴。“黑鹳喜欢熟悉的地方,搬家通常不会搬太远,根据经验判断,这里应该就是12号巢穴搬的新家。”
图片
监测黑鹳巢下方的野生动物脚印
“令人开心的是,新家的条件特别好。它比之前的巢穴高出约100米,在一个山洞中,上面有‘屋檐’,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可以遮风挡雨,躲避天敌。”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介绍说,“有3只黑鹳宝宝,是在今年新发现的巢穴中出生、长大的,希望黑鹳夫妇能在这里繁育更多宝宝。”
图片
成年野生黑鹳
5月20日,野保队员在监测时看到,新出生的三只黑鹳宝宝已经褪去白羽,换成了黑色羽毛。黑鹳宝宝时而挥动着翅膀,时而弹跳,跃跃欲试地练习着飞翔。令人欣喜的是,三只黑鹳宝宝的毛色和体态都相当不错,精神头十足,从羽毛的丰满程度来看,它们很快将离开巢穴。
图片
成年野生黑鹳
当天还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下午2时30分左右,一只强壮的猛禽突然飞到了黑鹳宝宝的巢穴附近。猛禽的飞行速度很快,野保队员初步判断是只隼。见到有“外敌”来袭,黑鹳宝宝中比较强壮的那只张开了翅膀,做出保护同伴的姿态,还大张着嘴“恐吓”着不速之客。猛禽在周围盘旋了几圈,进攻了两次都没有成功,只得无奈离开了。
图片
成年野生黑鹳
李理介绍,黑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现存3000多只。随着近些年生态环境的改善,黑鹳种群在北京开枝散叶,数量已经从20多年前的3至5只,发展到现在的100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