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撑腰”,烦“薪”事没了

原标题:代表委员“撑腰”,烦“薪”事没了
人民法院报记者 周瑞平 通讯员 李艳平 文/图
“感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法官为我们撑腰。”近日,安徽省固镇县人民法院任桥人民法庭邀请固镇县人大代表李二朋、县政协委员沈洲参与调解一起在当地社会影响较大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促成23位农民工和张某、王某两位包工头达成调解协议。
因被拖欠工资达三年之久,不久前,几位农民工来到任桥法庭,要起诉包工头。为及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任桥法庭与仲兴镇综治中心启动诉前矛盾纠纷化解快速响应机制,邀请李二朋和沈洲,到固镇法院设立在仲兴社区居委会的“村居微法庭”参与调解。
包工头和农民工们见面后,为每人到底做了多少工时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图片
任桥法庭法官向代表委员介绍案情,为开展调解做准备。
“你们首先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说话。”
“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农民工工资问题,大家既然愿意来‘村居微法庭’,肯定不是来吵架的,要相信法庭会依法给大家一个说法。”
李二朋、沈洲耐心安抚当事人,详细查看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了解清楚纠纷始末后,分别做起调解工作。
图片
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包工头当场向部分农民工支付工资。
任桥法庭庭长张永俊根据前期与农民工沟通的情况,将23件案件分为三大类型,帮助农民工和包工头逐一核对工时和欠付的工资金额。
李二朋、沈洲和张永俊一道耐心纾解当事人情绪、倾听诉求,历经5个小时,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由仲兴社区居委会出具人民调解协议,法庭给予司法确认,随后包工头现场微信支付了部分农民工工资。
调解结束后,法官和代表委员还为农民工们进行了劳动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
图片
调解结束后,代表委员和法官一起向农民工普法。
“小小‘村居微法庭’,关乎民生‘大工程’。任桥法庭上门为农民工维权解‘薪’忧,实现了纠纷的快调、快结,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我通过参与调解,对法庭工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提高了履职能力。”李二朋表示。
“很多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建议法院创新普法形式,深入农村、工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活动,在提升农民工的依法维权意识的同时,督促用工单位依法履行义务。”沈洲说。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