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砝码”治标不治本

原标题:“手机砝码”治标不治本
“‘手机变砝码’,以后买东西再也不用担心‘鬼秤’了”“这个办法很好,如果大家都用起来,商家也不敢用‘鬼秤’了”“这个方法好是好,就怕手机被砸”……在甘肃兰州街头询问有关“手机变砝码”的话题时,不少消费者认为“手机变砝码”可以遏制“鬼秤”横行,但也有部分消费者担心遭到商家的报复。(据5月21日《工人日报》)
手机作为随身携带之物,其出厂重量有统一标准且稳定,理论上讲,消费者在购物时可将手机变成测试秤是否准确的砝码,以检验商家是否在使用“鬼秤”。所以,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多种宣传活动中,“手机变砝码”都是非常亮眼的“节目”,借此向大众普及生活小技巧。不过,“手机砝码”看上去很美,但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完全杜绝“鬼秤”。
度量衡都是有国家标准的,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不能自说自话,需要有权威标准可循。“手机变砝码”,需要消费者先将手机放到检定合格的电子秤上,测量并记录重量,由市场监管部门加贴克重标签,这样才能名副其实,成为监管部门认可的“手机砝码”。仅此一步,就会刷掉大部分认为“太麻烦”的消费者,仅有少数消费者会去市场监管部门,专门给手机贴一个克重标签。
用“手机砝码”去测“鬼秤”,需要手疾眼快,将手机放在秤上,一眼就看出称重是否跟“手机砝码”一致,考验消费者的敏捷度和胆量。毕竟,在现实中,面对玩弄“鬼秤”伎俩的商家时,很多消费者出于担心激化矛盾、怕商家报复,还是有顾忌的,所以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敢于当场揭穿商家的“鬼把戏”,大都去找市场管理人员、执法部门帮助维权。
商家用“鬼秤”是为了牟利,通过在秤上做手脚,以缺斤短两蒙骗消费者。为避免被消费者和执法部门察觉,商家在使用“鬼秤”时,往往较为隐秘,比如有的电子秤采用密码、遥控器等,可随时切换。消费者很难第一时间发现,经常是在事后才知道秤有“鬼”。即便是执法人员,有时也要通过专业设备检查、测试,才能发现“鬼秤”的作弊奥秘。
可见,“手机砝码”测“鬼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宜全面普及。有效遏制泛滥成灾的“鬼秤”,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执法,落实日常检查工作,对“鬼秤”商家采取重罚、“挂红牌”、清理出市场等,让其承担更昂贵的违法成本,才能形成威慑力,杜绝“鬼秤”。(江德斌)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