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米路程走读出一万个细节,带你探索不一样的北山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希林 通讯员 余希
图片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5月20日,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举办了“5·20”为爱行走活动,旨在让对杭州感兴趣的游客深度爱上杭州,并把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人。多对领证登记的情侣,市民游客代表和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杭州历史文化学者、浙江工商大学教授仲向平组成漫步搭子,走读杭州北山路的历史故事。
图片
在仲老师看来,北山路是由一万个细节组成的“无围墙博物馆”。走读北山路,就是在走读一条千余年来市民游客对杭州的热爱史。跟着仲老师走读“杭州之光”,探索这座城市不为人知的细节吧。
最爱东湖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走在北山路,往西湖远眺,大家第一眼往往看到的就是白堤。白堤为啥命名为“白堤”?有人说,是为了纪念老市长白居易。有人说,白居易当市长时曾为西湖修过一道堤坝“白公堤”,后人用“白堤”来做了平替。
白居易有首诗《钱塘湖春行》,说是钱塘湖,其实他日常逛的就是西湖北山街一带。诗里那句“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就是现在的白堤。如果你找年纪大一点的老杭州人再细问,就会发现北山路入口少年宫一带,下坡处有一条小路叫“白沙路”。也就是说,白堤早于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漫步在北山路上,我们可以想象,千年前的白居易,也时常在工作之余在白堤上Citywalk,一边沉迷于美景,一边也在问“谁开湖寺西南路”。
图片
从北山路看过去的白堤
白堤也是其他诗人漫步必打卡的地方。苏东坡看雨的望湖楼,就在白堤旁,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里,所看到的“长堤一痕”便是白堤。大概从清代起,为了纪念白居易对杭州和西湖的贡献,杭州市民逐渐将“白沙堤”称为白堤。拥有独一无二美景的白堤,自此又多了一重含义。
如今的白堤,全长1公里左右,将西湖自然地分割成里湖、外湖。堤上两边,各有一行杨柳、碧桃。柳树146株,均为垂柳;桃树有144株,基本为碧桃。为什么要这么种树?从古至今,白堤有个限定春景,“间株杨柳间株桃”。为了维护这道风景,西湖景区每年春季都会“扣细节”,考虑树木的高度,枝叶形状是否美观等。城市美学也就此代代传承下来。
爱情和枪杀
秋水山庄惊心动魄的往事
从北山路入口往杨公堤方向漫步,不一会就到了一万多一晚的“秋水山庄”。上世纪30年代,这里是报业大亨史量才的住宅,秋水之名,源于他的二夫人沈秋水。
1912年,史量才出巨资接办了《申报》。现在在网络上搜索,还能看到史量才拿着一张《申报》读报的老照片。1925年,史量才仿照《红楼梦》中“怡红院”的格局,在新新饭店隔壁,建起了一幢有小溪、长廊、假山的别墅,取名“秋水山庄”。我们可以畅想,史沈二人一定在山庄内拥有过一段缱绻的时光。
好景总是留不住。1934年11月13日下午2时20分,从秋水山庄内驶出一辆车牌号为5599的小汽车,车上坐的正是史量才和沈秋水。当车辆途经海宁翁家埠时,预先埋伏的国民党特务一拥而上,一阵乱枪扫射,54岁的史量才夺命而逃,躲入一个干涸的池塘内,最后还是被特务发现,射杀身亡。 
曾任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少将处长的沈醉,曾在回忆文章中提到史量才被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蒋介石得到情报,说史当时很同情共产党,曾接济过上海中共地下党组织,所以决定要杀害他,并以此警告其他同情中共的人士。”
安葬完史量才,沈秋水把秋水山庄捐赠给了慈善机构,改名“尚贤妇孺医院”。1949年后,秋水山庄一度成为工人疗养院,之后又被并入了杭州新新饭店。直到1990年,这里才恢复秋水山庄的名称。
当我们行走在秋水山庄外,可以从细节处观察这位报业大亨的审美。比如,从外面看秋水山庄二楼的建筑细节,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小楼的柱子是方形的,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圆形柱子不同。而且柱子有些纤细,与细巧的白色栏杆相配。栏杆的几何图案,与小楼屋顶上青石柱头上白色带有吉祥意味的装饰花边呼应。
图片
距离秋水山庄不远,北山街61号,是丰子恺曾在西湖的居所。这里曾是招贤寺的僧房,之后丰子恺租住旁边的一所房子。还把房子命名为“湖畔小屋”。小屋前,丰子恺还写过一幅对联,“居临葛岭招贤寺,门对孤山放鹤亭。”因为当时小屋一开门,就能见到对岸的孤山和山下的放鹤亭。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在秋水山庄和“湖畔小屋”找找西湖边的最佳观赏点位。
图片
仲老师展示丰子恺一家的老照片合影
图片
从“湖畔小屋”位置看到的放鹤亭
它是40年前的“杭州之光”
也是西湖浪漫景观的参与者
从北山街一路往宝石山走过去,深红色的香格里拉大饭店在层层绿意中十分醒目。香格里拉大饭店五层楼高的东楼,在6年前还是个“高个头”。当时专家认为,它突出于西湖山际线,破坏了自然山际线的纯净性。于是,为了保护西湖世界文化景遗产的整体环境和兑现申遗承诺,2019年,这座楼被降拆两层,成了如今的五层建筑。可以说,在打造西湖一年四季“三面云山”浪漫景观上,香格里拉大饭店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爱之旅”的最后一站,为什么放在了香格里拉大饭店?
首先,这个地标曾是蝶来饭店的旧址。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结束后,陈蝶仙、陈小蝶父子发现来杭游客不减,萌生开家饭店的念头。最后父子俩在西湖博览会展馆背面,盘进一个西泠休养所改建饭店。
1930年春天,蝶来饭店落成开业,邀请了当时两位最红的明星胡蝶、徐来一起为饭店剪彩助兴。蝶来,店名既是父子名字的本意,又正好各取两位明星名字中的一字,谐音梗玩得飞起。
1953年,蝶来饭店拆除。1956年,因对外交往的需要,在原北山街凤林寺、蝶来饭店旧址一带,“杭州饭店”诞生。饭店由宾馆和礼堂会议中心组成,承接了大量的国事接待任务。
1984年,浙江省旅游集团与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合资,杭州饭店与其毗邻的西泠宾馆合并,成立杭州香格里拉饭店。可以说,它是改革开放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杭州之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