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计划”托起晴隆县三宝街道少儿艺术梦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柴睿) “回家后要多练习。”5月19日,在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街道新坪社区的“蒲公英”少儿艺术成长计划培训班里,新坪社区第一书记黄德泉将一批崭新的尤克里里发给孩子。他打算在今年8月前,组织孩子们开展一次文艺汇演,给孩子们打造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图片
黄德泉教学生练习尤克里里
黄德泉是省文联《艺术评鉴》杂志社的编辑。2023年,他被委派到晴隆县三宝街道新坪社区担任第一书记。三宝街道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整建制搬迁的乡镇,现有3000多户1.4万余人,其中包含了苗族、布依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在工作中,黄德泉发现,这里的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不够系统。
在省文联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三宝街道从2023年7月开始筹办“蒲公英”少儿艺术成长计划培训班,开设有绘画、吉他、尤克里里、芦笙、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6门课程,以及蜡染、刺绣等短期培训班。
培训全部免费,培训教师由省文联发动文艺志愿务者任教,每周上课时长不低于1个半小时,如今受益学生达300多人。
图片
同学们在“蒲公英”少儿艺术成长计划培训班学习硬笔书法
“蒲公英”成立后,三宝街道孩子们的精神面貌每天都在改变。在培训班里,黄德泉负责教授吉他和尤克里里。在黄德泉的印象中,刚开始和这些学生接触的时候,他们都不爱说话,也很害羞。经过一段时间的艺术熏陶后,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笑容也更多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音乐也有了更深的认可。”
图片
杨雅琴吹奏芦笙
杨雅琴今年一年级,刚用芦笙演奏完《花开苗岭锦绣中华》。她告诉记者,她学习芦笙两年多,以后还要演奏出更好听的歌曲。芦笙班老师杨杰云说,班上有四五十个人,来学习的小孩最小的6岁,最大的11岁。芦笙培训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学习的渠道,让他们去主动交流和展现自我,也让当地的民族文化也得到了更好地传承。
三宝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邓仕昌介绍:“省文联驻村工作队到我们三宝街道办驻村以来,积极统筹有关部门和文艺家协会资源,搭建晴隆县三宝街道少儿公益艺术学习培训教育平台。在活动场地方面,我们街道把公益培训基地和圆梦空间积极整合,优化资源,助力三宝街道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2024年4月,在《贵州省“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2024-2026)工作方案》中,将“蒲公英计划”作为省级示范项目纳入“强基工程”。
对于“蒲公英计划”未来的发展,省文联驻新宝社区第一书记陈锐表示:“我们将以‘乡村少儿公益艺术培训+少儿艺术创作+少儿艺术品牌打造’为体系,统筹整合省文联驻村工作队、县文联及文艺家协会资源,以5年为一个周期,通过学习培训、文艺创作、展示展演协同推进,搭建乡村少儿公益艺术学习培训教育平台,促进乡村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艺术振兴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一审:罗亚楠 邵梦洋
二审:李柏杉
三审:李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