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该如何“乐”起来

原标题:农家乐该如何“乐”起来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全国范围内农家乐的数量正在锐减,许多曾经生意兴隆的农家乐如今门庭冷落。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已有8万多家农家乐注销。
农家乐曾是不少城里人去乡村旅游的首选。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农民开始尝试将闲置农房和农田资源转化为农业旅游资源,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在全国率先打出“农家乐”的牌子。随后,这种将农村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经营形式逐渐发展壮大。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乡村旅游,是我国乡村旅游最初、也是发展最广泛的一种形式。
曾经风光无限,如今清灰冷灶,一些传统形态的农家乐遭遇了什么?从农家乐自身发展来看,产品供给、服务项目过于单一,缺乏亮点和创新、同质化严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规范和监管机制,一些农家乐还存在以次充好、卫生堪忧、服务差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休闲方式的改变,游客可以抵达的旅游半径越来越大,高端民宿、露营等新业态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旅游需求也从简单的寻找休闲娱乐转向追求新鲜、看重品质、注重体验。
农家乐是一种旅游样态,也是一种经济形态。事物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从粗放式发展向规范化发展的过程,整体上看,农家乐业态发展不如从前景气,但留下来、活得好的范例也不少。曾经,成都人到龙泉山上的农家乐,离不开看桃花、吃柴火鸡、打麻将“老三样”;如今,山顶露营观星观鸟、夜骑看日出、云崖音乐派对等成为新时尚。有的传统农家乐,从专做农家菜转变为特色融合菜,精心改造的“土味餐厅”尽显格调,成为网红打卡地。还有的依托旅游资源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服务上下功夫,将农家乐升级为高端民宿。精准把握市场脉搏,不断调整发展高度,才有可能蹚出一条新路。
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农家乐一头连着旅游业的发展,一头连着老百姓的口袋。在乡村游、县域游蓬勃发展的当下,农家乐凭借独特的乡村风情和综合性的休闲体验,依然有其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全面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潮,全面把握旅游需求的深刻变化,成为既保留乡土特色又不失时尚元素的休闲之地。
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思维。农家乐要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改善基础设施、利用互联网营销拓宽客源,建立更加完善和多样化的产业链,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田园综合体,才能以独有的魅力赢得市场青睐。(周磊)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