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8年母女终团聚,松江警方为她们献上最好的“5·20”礼物!

2006年,听障人士张女士独自流浪街头,被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接收。因先天缺陷,张女士几乎无法提供任何有效信息,这也让她的寻亲之路走得格外漫长。今年年初,上海松江警方带来了喜讯,不仅成功确认了张女士身份,还帮助其和失散多年的家人圆满团聚,为这个家庭带去了最美好的“5·20”爱的礼物。
图片
图说:母女团聚。松江公安供图
今年年初,松江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张女士与一名河南籍女子可能存在亲缘关系。民警随即与二站取得联系,并与该女子保持积极沟通,最终基本确认张女士为该女子的母亲。得知上海警方找到了自己的“母亲”,5月20日,在这个充满爱意的日子里,张女士的两个女儿连夜乘坐火车从老家河南赶往上海,与阔别18年之久的母亲重聚。
来到二站的大厅,见到母亲缓缓走来,大女儿早已泪盈于睫,“是她!是她!是我妈妈!看她走路的样子我就能认出来,她走路跟别人不一样!”她冲上前去紧紧抱住了张女士,大女儿轻轻抚摸着母亲的脸颊,哽咽着问:“妈妈,你认识我吗?我是你闺女!”虽然张女士不能言语,但她用双手比画和脸上表情回应着这18年来的心里话。
大女儿告诉民警,母亲早年一直在老家生活,18年前的某天出门寻找姥爷时不慎迷路走失,全家人得知后心急如焚。多年来,家里人在村里贴过寻人启事,网上发布过视频,还加入过寻亲组织,一直没有放弃过寻找她的下落,但怎么都没想到她居然到了上海,还在救助站里被照顾得这么好。
谈及张女士在救助站的生活,工作人员向两位女儿展示了她的动手成果,还夸赞热衷于打毛衣的张女士是站里的编织小能手。或许是触景生情,大女儿也向工作人员说起了关于母亲“织毛衣”的往事。“以前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妈妈就自己去学织毛衣,然后把旧的和穿不下的毛衣拆了给我们织成新的,好几件小时候妈妈给我们织的毛衣,我一直留到现在,因为我相信妈妈一定会回来的。”
珍藏的毛衣是记忆深处的情感寄托,而对母亲的思念却是日复一日的朝思暮想。女儿们穿越时光来到母亲面前,送上一束绽放的红色康乃馨,“妈妈,希望你以后的生活能像花儿一样美!”
新民晚报记者 曹博文 通讯员 张嘉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