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河内仅130公里,79年对越作战,解放军打到谅山,就是最好结果

1979年2月17日,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解放军在忍受越南几年无端骚扰后,忍无可忍发动反击了。28天的时间22.5万解放军进入越南境内作战,取得丰硕战果,最后一场仗直接拿下距离越南首都河内仅130公里的谅山省。如果再给一点时间,解放军攻下河内完全不成问题,中央军委为何选择突然撤军呢?
其实,打到谅山就是最好的结果。
一、坚持初心,只进行自卫还击
早在1979年2月17日解放军出兵越南之前,中央军委于1978年12月7日调集55万大军在南部边境地区进行全面备战。当时的计划是以调兵行动对越南形成一定的武力震慑。但是那时黎笋自信心极度膨胀,根本不把解放军放在眼里,依旧我行我素,派兵袭扰我边境军民。
在对方执迷不悟的情况下,中央军委于1979年2月14日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对越自卫反击、保卫边疆战斗的通知》。在《通知》中,我中央军委强调:
“事实反复证明,同越南侵略者打交道,委屈已经不能求全,忍耐已经被当作软弱可欺,劝告、警告一概成了耳边风。他们最近所散布的所谓和平谈判完全是对世界舆论的欺骗。他们欺人太甚,我们忍无可忍。中央经过反复考虑,决定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给越南侵略者以应得的惩罚。”
由此可以看出,出兵进行武力震慑并不是我方本意,只是万般无奈下的正当举措。
图片
同时,《通知》中还提到: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我国边疆地区的和平和安定,以利于四个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战斗的地区、时间和规模,都是极为有限的,都是根据这一目的确定的。我们决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决不允许别人侵占我们的一寸土地。”
这是我军进行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遵循的基本宗旨,各作战计划也是围绕这一宗旨制定的。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我方自始自终都没有想过要侵占越南的领土,只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这次对越还击作战将是一场“有限目的,有限时间,有限地区,有限规模”的边境局部作战。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把战争规模扩大,更没有想过要把越南打到亡国,所以根本就没有计划打进河内。因此在1979年3月6日解放军攻占谅山后,中央军委立即命令解放军前线各部队有序撤退。
解放军部队在1979年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占了黎笋引以为傲的谅山、老山两个最重要的军事要塞,高平、谅山等越南重要城市也相继被攻陷,这些实际战斗一一将黎笋的狂妄之言打破,越军防线并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坚不可摧,反而是在解放军势如破竹的进攻下像“纸糊的老虎”一般。
1979年3月6日,解放军在谅山一带的战斗全部结束,按照正常的作战理论来说,此时解放军距离越南首都河内只有130公里,且在谅山之后为平原地形,解放军可以在机动部队的辅助之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下河内。相比于高平、谅山这些重要据点,攻克河内的战略意义更加重要。
但是中央军委在这紧要关头却下令撤退,当时中国的这一举动令国际上很多人都甚为不解,明明再进一步就能够攻下越南首都了,还能给他们更大的打击,为何中国要选择撤退呢?难道想留着他们再玩一玩?
战争不是儿戏,中国方面之所以留下越南,更不可能是为了多和他们玩一玩。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在出兵以前就没有想过要打到越南首都,起到威慑作用即可;另一方面,中国本身在建国之初就明确声明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也不允许别国侵略中国,这样做是为了信守承诺,坚守自己的初心,也是为了让国际上其他国家见识到中国的大国情怀。
图片
二、考虑自身作战条件,稳妥行事
越南北部大部分地区都为占地地形,当时谅山省位于边境线内40公里的地方,虽然再往前就是一马平川了,但我军后勤部队必须要穿越这40公里的山地地形才能够将补给运送到前方,单纯从作战条件来看,并不是特别适合解放军继续深入作战。
另外,我解放军部队中很多战士都没有实战经验,尽管有很多人在1979年3月6日之前的战斗中的到了很大的成长,但是相比有着几十年实战经验的越军来说劣势并不小。这么多临时训练的新兵,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已经是竭尽全力了,战士们在接连多场战斗中经常得不到休息,体力透支已经达到了人体极限。
再加上我军得到情报,越军已经开始从柬埔寨调回六个有丰富作战经验的精锐师进行回防。且不说战斗结果将会如何,单是这么多人在越南战场上进行作战,到时候也难免会有一场血雨腥风。
这对双方保存军事实力都是不利的,所以此时撤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军伤亡。当时解放军使用的自动步枪在性能上也不如越军精锐部队所使用的苏式、美式装备,没有选择和越军精锐硬碰硬也是出于自身实力的考虑。
另外,每一场战争背后都离不开经济支撑,战争打得越久,所花费的军费就越多。在1979年的战斗中,解放军共有9个主力军和一些独立步兵师,共计32个师;6个坦克团,500多辆坦克;4个炮兵师和若干个炮兵团,大约装备了2000门火炮。此外,南海舰队200多艘军舰、空军和海航的900多架飞机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当时中国刚刚经历过十年困难时期,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为了避免陷入战争泥潭,我方从一开始就没有计划在越南进行长时间作战。
图片
面对兵力约55万,装备数百辆坦克和数千门重型火炮的解放军部队,越南方面只在1979年2月17日一线部队约10万(实际参战部队远不止10万)。虽然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越军除去主力部队,还有地方部队、武装公安部队和民兵组织,始终纠缠我军进攻步伐,极大地拖延了战斗进程。
1979年战争初期,越南政府并不急于调集预备队投入作战,也不着急从其他战场撤回主力军,主要依靠越北第一军区和第二军区的武装力量(包括正规军和民兵),在各地驻扎部队的配合下共同应对解放军的进攻。
相对来说,越军第一军区和第二军区的武装力量,在越南北部地区各省人民的支援下,于战斗的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2月26日)对我解放军各部队造成较大困扰,使得解放军“速战速决”的战斗计划落败。
如果解放军继续向河内进攻的话,越军回防精锐我军并不是特别担心,但国际上对我们将极其不利,到那时候整体形势对中国方面将会是极为不利的,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
图片
三、给敌重创,点到为止
虽然在战斗初期,“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落空,但是解放军部队还是凭借在兵力和武器装备方面的绝对优势,逐步从中越边境向越南纵深推进战线,分别于1979年2月19日占领老街市、于1979年2月24日占领高平市、于1979年2月25日占领柑塘市、于1979年3月5日占领谅山市等越南重要城市。
在1979年的战斗中,解放军重创越军4个正规师10个团,共消灭57000余人,俘虏2200多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摧毁了越南北部地区针对中国边境地区修建的大量军事设施,已经基本达到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斗的目的。
损失如此之大,越南方面已经着了急,再打下去只有决一死战了。
越南方面不知道解放军要打到什么程度,拿到什么战果才选择撤退,身陷险境的他们只有选择防守。在解放军攻打谅山的时候,越军各主力兵团派兵支援,准备大规模的反击作战。到1979年3月,越军最高统帅部已经迅速将主要武装力量转移到北部地区,解放军攻克谅山后,越南垂死挣扎,于1979年3月5日上午发布了实施全国总动员的主席令。
1979年3月5日下午,中国方面宣布撤军回国。越南方面的处境一夜之间从摇摇欲坠转危为安了,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其实,中国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有理有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之初就明确声明,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不和任何一个国家组建同盟关系,也不会无故侵略任何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军在打到越南谅山省后一天也没有防守就撤退的原因。我们进行这场战役的目的只是为了对越南起到武力震慑的作用,消灭越军的有生力量,让其认清自身实力。
当时越南和苏联签订有共同防御条约,尽管在之战斗中苏联并没有直接帮助越南军队作战,但一旦解放军开始攻打河内,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河内是越南的首都,解放军打下河内意味着越南已经亡国,到时候肯定会吸引更多国际力量的目光,东南亚局势将会陷入一片混乱。考虑到内外的多方面因素,我中央军委最终决定撤军!惩戒越南的目的已经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