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字字深重,湖大毕业生“诗经体”致谢火了

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
通讯员 苏雅兰 石佳怡
“五月梅雨,榴花始照。早樱初逝,菡萏含苞。庚子始入,甲辰将离。昭回四载,白驹过隙……”叹青春,谢至亲,歌恩师,祝同窗。毕业答辩之际,湖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4届毕业生严鋆写下一篇诗经体致谢,经其导师何海燕分享后,迅速走红朋友圈,艳羡众多师生。
图片
严鋆
这篇致谢全文共368字,四字一句读,一笔一深情,文辞畅达,布局匀称。在抒发心中所感时,除原创外,因熟读《诗经》且诗词积累多,严鋆化用诗词、引用成句,用她的话来说,这篇致谢“是一种古代文人墨客的精华与自我感受的熔铸”。
文章开篇,严鋆概述了在湖北大学的成长感悟。从“鲜衣怒马,年少轻狂”到“岂畏伊阻,上下求索”,严鋆从第一次写学年论文时的随性随心,逐渐成长为如今的治学严谨。这四年在恩师的教诲与人文熏陶下,严鋆在湖大找到了热爱所在,坚定了前路所向——保研至华中师范大学,继续深耕先秦方向的文学研究。
“春秋离家,冬夏始归”,求学期间,长期在外,严鋆养成了“报喜不报忧”、上进勤奋的性格,但她的家庭永远是她坚实的后盾。“他们都全力支持我做自己想做的。”严鋆笑着说,为此,她写下“承恩深重,能不奋飞”。
“我在深夜写下致谢时,这几年的回忆历历在目。”严鋆说,在写到“巧笑倩兮,鳢堂盈春”时,她想起与恩师何海燕初遇的那个下午,阳光灿烂,坐在第一排的她被何老师的笑容感染,“当时,我就决定我要选她做我的导师!”
图片
严鋆与何海燕老师(左)合影
“幸师不弃,循循善诱。示我周行,发我聋聩”。在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的创作上,何海燕对严鋆循循善诱、宽柔并济,逐句逐字引导她发现不足所在;在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中,严鋆学会“论从史出,以史料佐证观点”的学术思维。“何老师也很关注学生们的生活和心情。记得在争取保研时,我特别焦虑,她不仅精神上开导我,甚至准备在资金上支持我。”严鋆说。
与何海燕一样,文学院的老师们都给过严鋆不少帮助,她都铭记在心。“文院诸师,弘文有声。佳言充耳,援带自铭”几句,她对文学院老师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很想逐位道谢,但无奈篇幅有限。”严鋆说。
生活上的“欢兮乐兮,苦兮愁兮”,严鋆会与朋友们交流谈心。其中,有一位挚友,一路走来,一直与她相携相助。严鋆保研期间,她们常相伴夜环沙湖。后挚友考公,她们一起去杭州漫步西湖。临别之际,严鋆祝福到“唯愿诸君,前程锦绣。鹏程万里,各有所就”。
严鋆以诗经体行文,一是为回应何海燕结课时给学生们的、同为诗经体的送别诗,二是她对《诗经》本身的热爱。“《诗经》在我的感受里,是先人们发自内心的吟唱,同时又不乏典雅庄重。”严鋆坦言,她钟爱《诗经》并将《诗经·国风》全文背诵过。
“我总担心文笔稚嫩,词不达意,结果老师说她想发朋友圈。”严鋆说,来自导师的肯定让她激动不已,“虽然我的语言还不够尽善尽美,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只要能将心中情感付之一二,便不枉四年的修行。”对她来说,写下来本身就足够有意义,足以为大学生涯画上一个诗意的句号。
(通讯员庄娜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