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自杀,女儿抑郁,父亲忙着去代孕第三个孩子…… 

文 | 米粒妈
这两天,热搜上的一件事看得米粒妈心里很堵。
男孩小易在3年前的冬天,结束了自己只有18岁的生命。
那一年,他刚刚考上了上海的大学,美好的画卷正在他脚下徐徐展开,可他就这么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
其实很多年前,小易的姐姐婷婷也曾站上同一个天台,只是当时,16岁的她舍不得就这么丢下才只有8岁的弟弟。
可多年后,这份姐弟之间的骨肉亲情,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最不可思议的是,小易去世后没多久,他们的父亲就马不停蹄开始做试管、甚至想代孕生下第三个孩子……
图片
姐弟俩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户家,她们的父母白手起家,在城里开起了月饼店,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终于在城里买房、定居,为自己挣得了一席之地。
这样的成就,在十里八村都称得上是有头有脸的家庭。
虽然生活条件渐渐好了起来,但家里的环境让每个人都感觉不轻松。
妈妈节俭至极,性格还有些得理不饶人,对两个孩子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奉行的都是打压教育,语言暴力、肢体暴力更是家常便饭。
图片
有时,姐弟俩用攒了一周的零花钱去买零食,也会被妈妈狠狠责骂。而妈妈骂婷婷时,弟弟则会为了保护她和妈妈辩解,也因此被妈妈狠狠扇过巴掌。
她说“有脾气我就发,如果我的事有道理,你要让我低头,那你不能够。”
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一团糟。
爸爸妈妈常年争吵,闹离婚也是家常便饭,妈妈、舅舅和爷爷的矛盾重重,经常吵成一团,甚至还动过手。
而面对冲突,爸爸从来都是消极逃避,有时情绪上头,也只顾着发泄一顿输出,但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吵不过妈妈,选择沉默。
一个火爆强势的“炮筒子”母亲,一个消极抵抗的“冷冰山”父亲,几个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管控自己情绪的成年人,让压力全都流向了无辜的孩子。
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长大,最早出现问题的是姐姐婷婷。
16岁那年,在家里又一次爆发争吵后,婷婷第一次站上了自己家9楼的天台。
她回想起妈妈的责骂、爷爷的冷暴力,还有沉默的爸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可想到了年幼的弟弟,她还是心软了,最终,还是默默地回了家。
可回到家关上门,糟糕的生活还是照旧。
到了大二的时候,婷婷被确诊了抑郁症,休学在家。父母依旧对她不闻不问,把她锁在家里,甚至还把她的药藏了起来。
这种愚昧的父母并不少见,甚至高知也会做出这种糊涂事。
图片
之前微博上有一个热搜,一个初三的女孩已经被医院确诊为重度抑郁了,但她名校毕业的父母觉得她只是“作”,偷偷把她的抗抑郁的药物换成了维生素。
有这样盲目自大的家长,孩子如何能不出问题啊!
后来,婷婷几乎是靠着对父母的恨意才挣扎着读完了大学,迅速逃离了家。
姐姐一直想尽力护着弟弟,她会在妈妈骂弟弟的时候大声制止,不惜“家丑外扬”,当着亲戚的面说“家里已经养出一个抑郁的女儿了,难道不能好好看看这个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吗?”
可一切都是徒劳。
久而久之,她就越来越不愿回到这个家,索性直接远走异国。
这一切被弟弟小易看在眼里,他觉得父母对待姐姐就像对待一只动物一样,这种痛苦让他感同身受。
小易曾和父母无数次沟通过,他还给妈妈发过长达几十页的聊天记录,让他们理解姐姐,别让她有家都不能回。
但和姐姐一样,这样的沟通依然是徒劳无功。
图片
回想起当初,小易曾经跟婷婷说,很羡慕她,觉得她比自己幸运。当时婷婷还不太理解弟弟的话,明明弟弟才是家人口中“老易家的种”,而自己只是个漂泊在外的野孩子,何来“更幸运”一说呢?
直到过了很久,婷婷才猛然惊觉,弟弟话中求救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图片
姐姐离开家后,小易一个人承受了全部的重压。
高二那年,疫情来了,封控着也没法出门。
一时间,学业的压力、家庭的矛盾,像无形的手一般,紧紧掐住他的喉咙,他躲无可躲。
实在受不了时,小易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用桌子凳子抵住房门,试图让自己有片刻的安宁,后来,父母把锁全都撬开了。
这是事后,父母当做笑谈一般跟婷婷提起的。
虽然是“老易家的种”,但父母只是用他男孩的身份光耀门楣,本质上,小易与婷婷并没什么区别。
图片
他们还是把小易当成一个可以随意处置、且“最终解释权”归他们的物品,对他丝毫没有任何尊重。
但其实小易的报复,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了。
他会故意大手大脚花钱,跟奉行节俭的母亲作对,引得母亲暴跳如雷;也会在重要的中考时,为了不去父母期望中的好学校,在答题卡上留下一片片刻意的空白。
这种自我牺牲一般的报复,是当时的小易能想到最狠的招数了。
到了高考填报志愿时,妈妈强烈要求小易留在家附近的城市,让他报长沙的大学,但最后,小易还是偷偷改了志愿,跑去了上海。
本以为远离了父母,他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可没想到,妈妈却用生活费来继续控制小易。
2021年的上海,物价有目共睹,可每个月,妈妈只给小易1000块生活费。
前面我们说到,小易家的条件算是不错的,完全有能力让他生活得舒服一些,可妈妈执意要这样做,因为“我就是要他多跟我打电话,因为太远了,说实在的我就想听到他的声音。”
说穿了,小易的妈妈还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心态想去驯服儿子,以彰显自己的绝对权威。
图片
可能有些人会想问,小易为什么不去打打工自己赚钱呢?
咱们代入一下小易的视角,当时疫情危机四伏,他又是孤身一人来到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跟家乡大相径庭的超一线城市,突如其来的自由,也许与他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他还要去处理很多新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室友磨合相处,自己都千头万绪的,况且,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很不稳定,不允许他再分心去赚钱了。
他试图跟姐姐隐晦地求救,但并没有得到回应,姐姐事后复盘,才后知后觉懊悔不已。
图片
她反思、责怪自己变成了跟父母一样的人,张口闭口的说教、指责,把弟弟一次次推远。
在给弟弟的悼词中,她写道:“我很后悔没能早点意识到他一直在努力和这个家对抗……对不起,姐姐只学会了如何自救,却忘记了要救你。”
图片
其实米粒妈看到这里真的很心疼,不仅为一条年轻逝去的生命惋惜,也为挣扎自救的姐姐难过。
我相信姐姐真的已经尽力了,只是她从来都没有见识过爱、得到过爱的滋养,又怎么能学会正确地爱人、去救赎别人……
图片
米粒妈一个毫不相干的外人,看了两个孩子的遭遇心口都堵了很久,可作为小易的父母,在孩子去世后没多久,他的爸爸又催着他的妈妈做起了试管,想要再生一个男孩。
依据是什么呢?
是算命的师傅说,他命里会有两个儿子。
图片
他迫切地想赶快再生一个男孩,他逼迫妻子做试管,做了几年都没成功,他又想到了代孕。
他觉得,再生一个孩子重新养育一遍,自己一定会改变教育观念,况且,再生一个男孩对婷婷也是好事,至少等他们走后,她还有一个血脉相连的亲人。
图片
这一次,知晓父母行动的婷婷没有一点犹豫和妥协,她毅然决然地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希望能够阻止悲剧命运的再一次循环。
米粒妈觉得婷婷真的很勇敢,她挣扎求生,竭力自救,那些杀不死她的,终使她更加强大。
这位作家的两个儿子和家里的保姆都相继自杀,作家本人的精神状态也非常糟糕。
在童年与母亲的对抗和自我保护中,她患上了抑郁症,屡次出现自杀倾向。她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有多卓著,她的精神世界就有多痛苦。
在李Y云的叙述中,能感觉到她的妈妈是一个脾气阴晴不定的人。
“她的暴怒和脆弱都来得猝不及防”,你根本找不到规律,可能暴风骤雨会突然降临,这对孩子来说太吓人了。
图片
她说:
“抚平她的情绪,平息她的怒火,让她重新回到孩童般的快乐,这样我们才有呼吸的余地。”
这样的家长,真的会成为孩子一生的阴影。
而小易父母这样的家长,妄图用一条无辜的新生命去证明自己会改变,更是错得更离谱。
哪怕他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仍然没有意识到,孩子不应该是一个替身、一个佐证,他该有独立的意志和自由的灵魂,他该沐浴在爱与信任中。
带着强烈的、错误的目的,无论是想忏悔自己的罪孽,还是偏执地想去延续香火,这样做只是会搭上另一条无辜的生命,创造另一个不幸而已。
就让悲剧就此停止吧。
个人简介:@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专注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和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