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股份6.6亿可转债将违约,债务逾期流动性压力大

图片
岭南股份债务负担重,短期偿债压力大,部分银行借款逾期,公司流动性压力进一步加大。
01
违约风险
5月22日,岭南股份(002717.SZ)股价直线跳水触及跌停,“岭南转债”跌超7%。
此前,岭南股份公告称,因经营活动未达预期,整体现金流偏紧,公司及子公司已在银行、商业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出现债务逾期。
如若岭南股份不能从预期的还款来源获得足够的资金,预计可转换公司债券2024年到期赎回事项可能存在违约风险。
图片
岭南股份公告
《小债看市》统计,目前岭南股份仅存续“岭南转债”这一只债券,将于2024年8月14日到期,余额6.56亿元,未转股比例99.44%。
图片
“岭南转债”详情
近年来,岭南股份股东新增轮候冻结,公司诉讼、仲裁事项的涉案金额持续增加。
另外,岭南股份债务负担重,短期偿债压力大,部分银行借款逾期,公司流动性压力进一步加大。
截至2024年4月29日,岭南股份及子公司在银行、商业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逾期债务合计2.2亿元,超过公司2023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0%。
2023年以来,岭南股份的信用等级密集被下调,公司信用资质持续恶化,面临再融资压力很大。
图片
主体评级
目前,岭南股份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BBB-,“岭南转债”信用等级为BBB-,评级展望为负面。
02
债务压力大
据官网介绍,岭南股份创立于1998年,2014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2022年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成为实际控制人。
岭南股份围绕“生态+文旅”的战略发展方向,业务聚焦规划设计、市政与园林、水利水务水环境、文化科技与旅游、光伏投资建设、林业碳汇、土地整治等。
图片
岭南股份官网
2022年9月,岭南股份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尹洪卫以及尹志扬、秦国权与华盈产业投资签署了《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转让协议》。
转让后,华盈产业投资成为岭南股份控股股东,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通过华盈产业投资实施对公司的控制, 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图片
股权结构图
近年来,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地方财政支付趋缓及央企、大型地方国企介入等多因素影响,岭南股份工程施工及结算进度缓慢,公司营收持续下滑。
在计提大额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后,岭南股份业绩亏损,2022年巨亏15.09亿,2023年再亏10.96亿元。
2024年第一季度,岭南股份实现营收约3.05亿元,同比减少39.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9016万元。
可以看出,岭南股份延续了业绩持续下滑、业务持续亏损态势,对债务和利息的保障能力持续恶化。
图片
归母净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岭南股份的2023年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保留加说明段意见。
同时,岭南股份经营活动现金流趋紧,2021-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分别为-2.47亿、-3.7亿以及-2.79亿元。
图片
经营活动现金流
截至2024年一季末,岭南股份总资产为151.08亿元,总负债128.98亿元,净资产22.09亿元,资产负债率85.38%。
《小债看市》分析债务结构发现,岭南股份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占总负债的94%,债务结构待优化。
同报告期内,岭南股份流动负债有121.79亿元,主要为应付账款,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有39.02亿元。
然而,相较于短债压力,岭南股份流动性十分紧张,其账上货币资金有2.47亿元,不足以覆盖短债,现金短债比为0.06,存在较大短期偿债风险。
在备用资金方面,截至2023年一季末岭南股份银行授信总额为114.37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有19.13亿元,可见其财务弹性一般。
图片
银行授信情况
除此之外,岭南股份还有7.2亿非流动负债,主要为长期借款,其长期有息负债合计6.01亿元。
整体来看,岭南股份刚性债务有45.03亿元,主要以短期有息负债为主,带息债务比为35%。
从债务到期情况看,2024年岭南股份到期债务为20.43亿元,集中兑付压力较大。
作为上市公司,岭南股份融资渠道较为多元,除了发债和借款,还通过租赁、应收账款、定增以及股权质押等方式融资。
不过,2021-2023年岭南股份筹资性现金流净额均为净流出状态,分别为-4.34亿、-2.24亿、-1.3亿元,公司存在一定再融资压力。
图片
筹资性现金流
在资产质量方面,岭南股份应收账款规模较大,部分项目结算进度慢、回款滞后。
截至2024年3月底,岭南股份应收账款23.45亿元,已完工未结算资产和应收账款对资金形成较大占用。
另外,随着岭南股份PPP模式项目增多,回报周期拉长,提高了资金占用规模,将对其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岭南股份对外担保规模大增,面临一定或有负债风险。
截至2023年6月底,岭南股份对外担保余额为38.36亿元,担保比率114.88%,主要是为PPP项目公司提供融资担保。
岭南股份在执行PPP项目总投资概算151.3亿元,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其中公司对大部分PPP项目持股比例在50%以上,但未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总得来看,近年来岭南股份业绩持续亏损,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经营获现能力恶化;债务负担较重,资金链紧张;对外担保余额较大,存在一定代偿风险。
03
环保巨头
1998年,32岁的尹洪卫从体制内下海,创办岭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熬过3年后,2001到2002年东莞迎来城市建设的浪潮,尹洪卫顺势抓住机会,公司发展打开局面。
这一时期,岭南股份参与了松山湖开发、迎宾路、长安广场、大岭山广场和大朗湿地公园等多个工程建设。
从东莞起步,走出广东,走向全国,岭南股份在20多个省布局项目,业绩也从数百万到亿元的增长。
2010年,尹洪卫实行公司股改谋划上市,最终在2014年2月岭南股份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
图片
岭南股份上市
上市后,尹洪卫带领岭南股份进行二次创业,推出“生态环境与文化旅游运营商”战略,业务扩展至水务水环境、文化旅游等。
2015年,岭南股份收购上海恒润,正式涉足文化旅游产业;
2016年,收购德马吉,完善了文化旅游产业链布局;
2017年,先后以4.5亿元和2.47亿元价格完成对新港水务75%股权以及微传播23.3%股权的收购事项。
一系列外延式并购后,岭南股份业绩大放异彩,但同时也积累了巨额商誉和负债。
2017年,岭南股份的商誉达到10.96亿元,其中收购上海恒润产生商誉4.49亿元,收购德马吉产生3.31亿元商誉,收购水务集团产生3.01亿元商誉。
近年来,国家对环保重视力度空前,环保政策频繁出台,结合PPP模式大力推行,特别是在水环境治理领域,大量项目开始以PPP模式开展。
但是,2017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家去杠杆、银根收缩背景下,PPP模式开始收缩、项目清理退库,随后不少环保上市公司项目融资出现问题,企业现金流周转不灵,从而引发了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