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胡塞武装侦察系统锁定,运往中国的俄油轮被导弹打中

前言:西方媒体常将胡塞武装称为“拖鞋军”,但这一称呼不仅贬低了胡塞武装的军事实力,也显露出了西方对其战斗能力的根本误解。本轮巴以冲突中,胡塞武装就用实际行动给了西方国家不少震撼,只是,打红眼的胡塞,有时候也会发生误击。
图片
(图解:胡塞武装击落美国MQ-9“死神”无人侦察机)
1、数千枚导弹高竖,胡塞高调收拾美军
美国海军与胡塞武装之间的对峙变得日益激烈。报道称,胡塞武装高调击落价值高达3200万美元的美军MQ-9“死神”无人侦察机。
这种无人机以其飞行高度和续航时间著称,能够执行重要的情报搜集、监视和侦察任务。但昂贵的无人机接连被击落,无疑暴露出美军在面对低成本战术时存在一定脆弱之处。
其中包括美国海军必须面对的海上补给弹药储备问题,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战斗成本和后勤压力。
胡塞武装这番抵抗行动屡屡成功,不出意外引起国际关注。
实际上,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有能力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推动和平进程,促使以色列停火。但他们显然并不急于这么做。
有分析称,从某种角度理解,这种持续对峙不仅是对军事力量的消耗,还是战略耐心和政治意愿的较量。
胡塞武装利用对地面的控制和低成本战术,对外证明,即便美国拥有先进技术和强大军力,也没法彻底打垮胡塞武装。
当然,这一方面得益于胡塞武装使用了大量廉价装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体量庞大,有高高竖起的数千枚导弹、大量无人机、以支持者提供的海量物资……
图片
(图解:开往中国的俄罗斯油轮被胡塞武装导弹命中)
2、西方媒体“狂欢”:胡塞炸了俄油轮
让外界没想到的是,彻底打红眼的胡塞武装,收拾完美军后,连俄船也不放过。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在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中,也门胡塞武装对一艘正从俄罗斯港口驶向中国的油轮发起攻击。
据美国中央司令部透露,此次袭击发生在红海,该油轮夜晚航行至距离胡塞武装控制的荷台达港口仅150公里处时,遭到了胡塞武装侦察系统锁定,而后,被射出的反舰弹道导弹击中舱室,造成船舱进水和动力系统失灵。
这艘受到损害的油轮,据悉由希腊船运公司操作,并悬挂着巴拿马国旗,遇袭后,该油轮现在进行一连串紧急修复,目前正在离开红海区域,前往其下一个目的地。
这起事件,无疑再次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东地区安全局势的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胡塞武装此前曾向中俄两国作出承诺,保证其商船可安全通过红海和亚丁湾,而此次事件无疑违背了他们之前的保证,令人质疑其在区域内的行动是否可信。
西方媒体之所以对此次袭击呈现出“狂欢”态度,可能也是想要试图将事件焦点转移到胡塞与俄罗斯身上,以此减轻自己的压力。
图片
(图解:基于利益驱动,很多国家远洋船舶都是在其他国家注册的,所以会悬挂“方便旗”)
3、为何胡塞武装对俄船搞袭击?
那为什么也门胡塞武装要突然对俄油轮发起袭击行动?
其实,这与国际海运业务存在的一个常见现象有关。即很多船只注册地并不在其船东的国家,而是选择如巴拿马、利比里亚、马绍尔群岛等所谓的“方便旗”国家。
此举主要是为了规避高昂税费和繁琐的管理条例,从而降低运营成本。这也意味着,船只的所有权与注册地常常不一致,给正确识别船东国身份带来了难题。
尤其是对胡塞而言,其本身就处于一个信息获取极其有限的战场环境,这无疑导致他们难以精确识别每一艘经过红海的货轮身份。这种情况下,基于过时或不准确的情报进行攻击,就变得不可避免。
例如先前发生的一起事件——胡塞武装攻击了一艘属于我国公司的货轮,这是因为该船在袭击前已转手于我国,但胡塞武装显然未更新他们的情报库。
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对胡塞武装持有轻蔑态度,并将其戏称“拖鞋军”,无疑让外界对其军事能力有些低估。通过本轮巴以冲突,胡塞武装不仅展现出他们愿意挑战西方海军的勇气,同样也在国际社会上发出了他们绝不软弱的强烈信号,颇具“强者风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