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座高铁站荒废,无效基建带来的窟窿,要老百姓买单?

无效基建,正在让各地付出代价,但最终还是老百姓买单。
海南儋州有一个叫海头的小镇,人口3万多,竟然花费4000多万建了一个高铁站。你说建就建了吧,结果建成7年了,一直不敢开通。原因是这个海头站日客流量不足百人,如果开通运营,儋州每年要补贴500万元,才能填补亏损。
图片
因为长期闲置,去年在舆论压力下,才被迫在12月开通运营。儋州虽说是一个地级市,但实际上和一个县差不多,人口才100万,下辖16个镇、3个办事处。就这么一个小地方,竟然建了3个高铁站,除了海头站,另外2个高铁站一直是开着的,但客流量也不多。
儋州还不是个例,这种现象在全国还很普遍。《中国经营报》做了一个统计,全国至少有26个高铁站在建成后荒废了,有些是从未开通,比如北京亦庄站,2008年建成后都没开通,至今荒废了16年。
图片
还有些是开通了几年后又关闭的,比如辽宁丹东西站,2015年开通,2018年关闭,只运营了3年。
建一个高铁站,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这么多钱投入进去,都打了水漂,谁来买单?当然不是当时拍板要建的官员,而是普通老百姓。
像闲置高铁站这种无效基建,比比皆是。过去十几年来,各地经济飞速发展,东部靠制造业拉动,中西部靠基建拉动。
宁波一个造价2亿的地铁站,荒废在农田中。甘肃天水有轨电车被中央通报盲目举债,投资24亿元,年收入只有160万。广东珠海有轨电车投入16亿多,运营仅仅3年就被拆除。
图片
投资铁路,公路,地铁,说是为了民生和经济发展,还能说得过去。但是很多经济落后的地方,盲目举债人造古镇,人造景观,人造景点,完全不考虑投资效益,最后一地鸡毛。
湖北荆州斥资1.7亿元建了一座高达57.3米的关公雕像,结果因为违建,又花了1.55亿元搬走。江西吉水县进士园,花费2700万元建了一座“文曲星”雕像,结果违规被熔掉回收。一建一拆,无效基建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带来沉重的负担。
贵州六盘水,在李再勇主政期间,推动23个旅游项目,结果有16个项目成为了低效闲置项目。短短3年时间,给当地新增了1500多亿债务。
高铁、地铁、公路、机场、古镇、公园、景观,各地无视财政能力,债务负担,盲目上马各种基建项目,除了为了面子,为了政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利可图。
河南鲁山县牛郎织女雕塑,建在一条马路中间,没有任何观赏价值,产生不了经济效益。结果却是抄袭长沙湘江女神雕塑,可人家只花了17万元,河南鲁山县这个却花了715万元。这么大的差价,钱都进了谁的口袋?
图片
那么多闲置的高铁站,很多都是客流量不足,位置偏远。在修建之前,难道没有做过评估吗?很明显不是。明知道客流量不足,仍然坚持修建,这其中有没有猫腻?
无效基建带来的后果就是增加地方债务负担,截至2023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40.74万亿元,还有隐性债务,这里面又有几十万亿。
这么多债务,谁来偿还?当然是大家一起担。所以,今年我们看到水电气,高铁等基础服务的价格都开始上涨。
有人说是因为大家不买房了,地方土地收入大减,没钱补贴了,所以万物上涨。我觉得是无节制的基建,推高了债务,最终不得走上涨价这条路。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