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美国还是“市场经济国家”吗 ——美元、美债“产能过剩”该如何处置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近段时期,美国财长耶伦一有机会就指责中国“产能过剩”,甚至在访问中国时,把中国在新能源领域蓬勃发展说成是“产能过剩”,在她看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产能过剩挤压了美国同类产业的发展空间。但说实话,我们恐怕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为什么一向把市场经济当成上帝膜拜的美国,会把“产能过剩”当成指责他国的说辞?
市场经济之所以被崇尚,其核心价值在于:鼓励竞争。但为什么市场经济必然导致“竞争”?生产过剩。市场经济基本原理认为:如果一个商品生产可以赚很多钱,则会激励大量资本进入,于是必然导致生产过剩,供给增长,价格下跌,利润减少。但是不是利润减少,生产过程就会停止?不会。一般而言,当生产过剩、利润减低的过程中,资本会加大技术投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质量。同时,还会出现产能的优胜劣汰。
所以,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没有了生产过剩就没有了市场竞争,而市场经济不就是一种“在法制和规则前提下,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吗”?这难道不是美国曾经数十年在全世界推行的经济主张吗?但现在,美国要改变它吗?改变它还是市场经济国家吗?
反观美国,美元产能过剩、美债产能过剩、金融产能过剩、军工产能过剩,这些产能过剩又给世界带来了什么?难道不是带给全世界金融灾难的武器吗?
所以,不要再说美国搞什么“双标”。事实上,美国搞的根本就是“无标”,是为自身利益而肆无忌惮地掠夺他人的海盗行径。
其实,美国也在针对产业扶持而出台补贴政策。那个高喊着中国“产能过剩”的美国财长耶伦,5月9日在接受美国电台节目《marketplace》采访时,与主持人之间就有一段有趣的对话。主持人凯·雷斯达尔向耶伦问道:“我想问您关于这次访问的重点之一,您提到过的电动汽车、电池,这些先进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有没有可能,我们只是在这些领域被中国打败了?”耶伦否认:“我们不认为(双方)竞争是公平的。我们认为,中国向他们认为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领域大规模提供补贴。”
主持人追问:“难道他们的补贴,比我们的芯片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补贴还要多吗?你们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耶伦承认:美国政府对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提供补贴。但这却被她解释为:“我们确实认为,为了国家安全,为了(保障)供应链复原,为了创造良好的制造业就业机会,让人们能够在这些行业工作,这一点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非常明确地对这些重要战略领域的(企业)投资进行补贴。”
中国有句古语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现在的美国就是这样。怎么办?只能直面挑战,积极作为,化被动为主动。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事实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中国只有做好自己的事,让世界离不开中国,新发展格局才能顺理成章,才能良性运转。
美国当然会以关税手段压制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消息称,在对华加征301关税4年复审期结束之后,美方决定在原有的301关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征关税,加征关税类目包括光伏设备、锂电池、矿产、半导体、机械设备、医疗器械等,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电动车类目,将原有的25%关税税率提高到100%。
这很可怕吗?不仅中国,世界许多国家早都习惯了美国的这套把戏,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最终使美国老百姓承担更多代价。我们一直怀疑,美国不是不知道加征关税将给美国百姓带去痛苦的后果,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其实,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不过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伎俩,表面上,制裁中国以增加美国就业,让美国老百姓无话可说,但实际上,它是为了提高美国财政收入。
责编: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