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我的阿勒泰》原著作者李娟及她的母亲

本文作者:Vicky刺猬
喜欢李娟的文字,就像喜欢那些在森林里闪着光的木耳一样,它们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的特质,又有着固体的孤独形态,真是美妙。
《我的阿勒泰》被拍成电视剧,让更多的人熟悉李娟,对阿尔泰充满浓厚的兴趣。马伊琍扮演的母亲张凤侠,飒爽得如同草原的风,充满自由的张力,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图片
早在《遥远的向日葵地》这本书里,认识了李娟的母亲。从来没有一个普通的女人,能够如此生动地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当以妈妈的身份出现时,女人不是被美化得有点面目模糊,就是会被丑化得不像一个真实的人,但李娟笔下的妈妈,太鲜活了。这是一种白描般的观察和描写,平视的角度,带着一种调侃,一种崇拜,一种感动,一种理解,甚至一种抽离。
在向日葵地里,有一个女人一直在和自然和命运默默地抗争,这就是李娟的母亲。她是个特别务实的人,倔强,热情,圆滑,嘴里说着“老子”,身板和脾气也硬朗得像“老子”。她像自己种下的向日葵一样,努力抬着头,咧着嘴笑,展示生活最光鲜的一部分。
但李娟看到了她的孤独,脆弱和痛苦,她感同身受,所以两个孤独的女人,也就不是那么孤单。
喜欢李娟的描述,生动,精确,忧伤,又荒凉。
比起知道祖先的蒙古人,我们的生活是潦草,不问来处,也不知归处,在人群中随着大流往前走。这是种悲观的视角。但李娟的妈妈,却又在这种潦草中,顽强地种植向日葵,养鸡养鸭又养兔,努力将孤单的日子过得热闹。这又是一种乐观的视角。我们,就是在这种貌似矛盾的生活里沉浮。视角不同,观感不同。
“她是最强大的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李娟这样描写她的母亲。
图片
《春牧场》和《冬牧场》,是李娟对哈萨克民族在牧场生活的细节描述。哈萨克的游牧民族,一年四季跟着牛羊的牧场四处迁移,他们每次搬家的时候,都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把驼队牛羊马群收拾得整整齐齐,精精神神走在路上。李娟刚开始不理解,后来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盛装打扮,因为一路上会遇到不少牧民,他们要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也是迎接新生活的仪式。
中国人才分外珍惜大自然的馈赠,用了所有的智慧来烹制食材。这是一种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对自己的犒赏,也是一种最容易把握的改变。
就像电视剧里,蒙古族奶奶说的话: 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呀。
图片
《记一忘三二》的李娟,是苦中作乐的她,也是幽默风趣的她。将过往经历里所有的苦都过滤了一遍,就剩下淡淡的味道,有点酸涩,也有点悠长的甜味。
李娟说她喜欢汪曾祺,喜欢他将再苦痛的日子也可以提炼出轻松的感觉,李娟的这本书也是如此。
她漫长的孤独,她与母亲的对抗和解,她在散漫岁月里如何将自己萃取蜕变,这些都是欲语还休的空白,只剩下这些闲笔,给读者捧出欢笑,留给自己的,我们永远都读不到。
图片
在凤凰读书的采访中,她说自己是个讨好型人格,说自己不善言谈,其实让人挺心疼。有些雪,是落在她的身体里了,经久不化。
如此的丰盛,又如此落败。好像拥有世间最空旷的自由,又被禁锢在一平方的土地深处无法动弹。李娟的文字,干净幽默,也深邃忧伤。
读着读着,有时候被她逗得捧腹大笑,也有些时候,忽然被某个词语刺痛,很想去拥抱那个自称“娟姨”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