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设计的炮台,246万发炮弹说丢就丢,甲午陆战里的大连清军哪去了?

图片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 吹雪
字数:7700,阅读时间:约20分钟
编者按:在我们的印象中和大部分关于甲午之战的影视作品里只看到北洋水师的悲壮。但清军之败并不光是在海上,更是在陆上。而在平壤之战清军惨败后日本侵略军也趁势攻入了清朝的海防重地:大连湾所在的金旅。那本文就从军事地理的角度说说以下两个问题:1.清军和日军在金旅之战中是如何攻守的?2.清军又为何在此战中会一败再败?
意料不到的登陆地:花园口
1894年9月16日平壤战役之后第二天的9月17日,北洋水师在大东沟海战中受到重创。这也意味着日本侵略军便基本掌握了制海权。但考虑到此时北洋水师并未被完全歼灭。因此大本营便制定了陆军第1军入侵辽东,新编第2军先入侵旅顺军港,再入侵直隶平原的战略。
图片
▲央视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剧照:两路日军进攻路线图
于是在9月21日日本大本营下令开编第2军,10月3日宣布第2军战斗序列:下辖两个师团和1个混成旅团。由大山岩(时任陆军大臣)率领入侵旅顺口以控制渤海湾,然后准备与日本海军一起从海陆两路歼灭北洋水师。
如此一来,登陆点设在哪里就成了大山岩要考虑的问题。此时日军的情报网显示了其作用:侦查到花园口没有清军驻防。
图片
▲《坂上之云》剧照:大山岩
花园口位于今大连市庄河县高阳乡。南距大连湾100公里,西距金州80公里。隔海湾与长山列岛相望。但问题是花园口的海岸线吃水浅,只有在涨潮时才能勉强行进,而且海平面上风高浪大,再加上退潮时海滩会呈现出“泥滩”状。因此即使小部分部队可以勉强登陆,大批的军械物资上岸也会被潮水淹没。所以就算清军没有留守,登陆行动也必将迟缓。
图片
▲安徽卫视纪录片《淮军》截图:花园口剧照
那么为什么清军在此处没有设防呢?其实这是因为面对朝鲜的败局,此时的清军兵力早就已经捉襟见肘。李鸿章对于到底是保旧都盛京(今沈阳)还是保旅顺这个入海口根本无从下决定。于是只得分兵驻守。具体的调兵方案则是:
将原来驻守在金州、旅顺、大连湾等地的军队调去辽东作战(其中居然还包括原驻守炮台的炮兵)。然后补充淮军“分支”:毅军部姜桂题率桂字4营、程允和率和字3营,铭军部赵怀业率怀字6营、盛军部卫汝成率成字6营、马队2营。徐邦道的拱卫军新兵3营、马队2营、炮队1营,以及其余各部前往防守。
但这些兵力大部分为新招募。而且大都集中在了旅顺。因此花园口这个并不适合登陆的泥滩就这样被弃守了。
图片
▲央视纪录片《微观战场甲午战争》剧照:花园口登陆点示意图
到了10月14日明治天皇在广岛日本大本营赐大山岩战马一匹、战刀一把。15日日军第2军便从广岛出发。但因为运输能力有限,只投送了第1师团和第12混成旅团(由日本国内第6师团抽调改编)。第2师团留在广岛待命。而且第1师团和第12混成旅团还是分几个批次进行投送的:
第一批于15日、16日,第二批于17日、18日,军司令部于16日都从宇品港出发。分别于19日、20日、22日到达朝鲜大同江口的鱼隐洞锚地。再由海军护送自10月23日起从花园口陆续登陆。
这样的登陆行动直到27日第一批部队才登陆完毕。而整个第1师团和第12混成旅团全部登陆已经是11月1日了。
图片
▲央视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剧照:第2军团构成配置图(满员约25000余人)
而旅顺口此处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两侧有黄金山与鸡冠山相对,中间有一条270左右的水道形成天然的入海口,故得其名。明洪武4年朱元璋派兵收复此处后,驻防当地的明军将原名的“狮子口”改为旅顺口,意味“旅途平顺”。1890年,清廷耗费1亿两白银才将此处建成为一个军事要塞。(主设计师为德国人)其周围的海湾与山东威海的外海相连。所以也成为了北洋水师的另一个重要基地与出海港。也是拱卫北京城的海上门户:天津大沽口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此旅顺的得失不仅关乎到北洋水师能否继续拱卫海疆,更关乎北京城的安危。
也就在日军开始登陆之后,大山岩就策划了下一步的行动:先是亲自接见了钟崎三郎、山崎羔三郎、藤崎秀、猪田正吉、大熊鹏、向野坚6名间谍。然后派他们出去先一步潜入金州城。
(此6名间谍接受过日本参谋总长有栖川宫炽仁亲王的训令,出征前更是受到了明治天皇的亲自接见)
因为金州此地位于辽东半岛的中间地带,攻占此处便可分割北洋水师与陆地的联系。
然而面对已经登陆的日军,清军不仅毫无察觉,甚至当日军第一批部队在27日登陆完毕后立刻在28日便偷袭了通往金州的必经路线上的貔子窝。防守此处的是捷胜营的骑兵营官荣安。但在被偷袭后,不知所措的荣安只得暂时撤退。
图片
▲央视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剧照:花园口、貔子窝、金州城地理位置示意图
金州之战:寡不敌众的攻防战
扫去这貔子窝一“障碍”之后,日军便想直接向金州城发起攻击。而镇守金州城的只有金州副都统连顺统帅的区区700人。
连顺此人是镶黄旗满人,镇压捻军时凭军功升迁。据说在任时为官清廉,当地百姓为他建过“功德碑”。在得知日军已经登陆后急忙向盛京将军裕禄求援。但裕禄的回复居然是:“倭寇分兵骚扰”故只是派出了大同镇总兵程之伟从营口南下。连顺只得再向李鸿章求援兵,奈何此时金州电讯又被切断,最后连派出去给裕禄送信的幕僚都在11月1日与日军遭遇后阵亡。
因此连顺只得再向后方的旅顺求援。结果应援的只有刚到大连湾增援的原刘铭传旧部正定总兵徐邦道的拱卫军所部2000多人(大部分为新兵)。
徐邦道是四川人,因此在淮军中地位始终不高。而且此时已经快60岁了。本来李鸿章给徐邦道的任务是增加大连湾的防守兵力。而徐邦道在应援后,也深知对于清军来说此时最大的困境是兵力不足,临时招募的新兵也并不能熟练使用热兵器。所以徐邦道本想和同为铭字营出身的赵怀业一起援救金州,但赵怀业不敢擅自调动兵马,只派了部将周鼎臣率2哨(200人)协防金州城北的八里庄。
但清军也有好消息:抓获了日军6名间谍中的5人后,得知了日军进攻的路线。所以赶至金州城后的徐邦道,虽然此时手头的兵力只有2000多人,却还是主动出击:在金州东的石门子设伏。
而日军进攻金州城的前锋则是乃木希典,此人自幼学习山鹿兵学,因此侵华也就成了他的毕生之愿。此后的倒幕战争中立下战功被“提升”到了天皇的近卫师团。甲午战争时担任第2军第1师团第1旅团长。
石门子此处位于大黑山西北台山处,山上有明代修建的烽火台故名台山,由于两座台山之间宛如石门故名石门子。“门”当中有条大河叫北大河。而乃木希典率领的日军先头便是由南面从貔子窝出发沿着此河在11月3日开始进兵,至石门子。另一路日军主力则有第1师团长山地元治率领从北面的普兰店进兵。
图片
▲央视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剧照:石门子战场遗址
如此一来,两路日军便可发动钳形攻势从而对金州城进行合围。
但在11月4日,乃木希典派出的先遣队斋藤德明支队首先遭遇了徐邦道部将童福林正在修筑的工事,双方激战后日军暂时撤离。
但随着11月5日乃木希典亲自赶到战场后,便仗着优势兵力不断向清军发起猛攻。徐邦道的应对则是先派50多人清军的诱敌。日军很快便“击溃”了这股清军,并趁势追击到了清军防线的纵深处:狍子山。但是随即便遭到了伏击。激战3小时后,这股日军发现不敌后只得撤出战斗。
这也是甲午开战以来,清军在陆战取得的首胜。
图片
▲央视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剧照:两路日军进兵路线图
至6日凌晨4点日军重新对石门子附近的台山发起了攻击。5时30分日军炮兵赶到后,徐邦道的阵地遭到了日军火炮长达45分钟的炮轰。在如此火力的掩护下,乃木亲自率领日军不断发起冲锋。到了6时40分徐邦道跳出阵地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在付出巨大伤亡后只得撤回金州城。
而当石门子被乃木的第1旅团突破后,乃木随即就开始攻打金州城东门。另一路日军主力则在山地元治率领下于上午8时赶至八里庄,在这里布防的周鼎臣只有200人。寡众悬殊之下其防线被突破后日军便开始了攻打北门。
图片
▲《坂上之云》截图:乃木希典剧照
双方首先开始的是炮战。大山岩调来了36门火炮,对金州城墙实施了50分钟的炮轰后,才开始攻城。即便如此清军还是利用了坚固的城池进行了殊死的抵抗:
金州城的城防南、北长760米,东、西宽600米。城墙高达6米。顶宽4米。筑有女墙。城四面有门,城墙外10米处有护城河环绕。而且多处壕沟内还埋有地雷、铁蒺藜。另外清军还在城墙的墙眼朝攻城日军射击。甚至还将剩余的克虏伯大炮也搬至城墙对日军进行火力压制。
奈何此时金州城的清军守军只有区区数百人,因此就算拥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但防守面积却在不断的缩小。到了上午10时,日军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炸开了北门。日军由此涌入后转而和东门外的攻城日军“里应外合”又攻破了东门。
而当东门被攻破后,剩余清军便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连顺更是带着城中百姓与一起参与,但金州城还是很快就陷落了。
图片
▲央视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剧照:乃木希典的侵华汉诗
也就在金州城陷落之后,日军对金州城中百姓开始了疯狂的屠杀。而且这样的屠杀还只是刚刚开始。
侵略者的兽性:旅顺的大屠杀
此后的连顺、徐邦道等只得再退保旅顺。而日军则遭到了意外的“打击”:军队不适应辽东冬季的气候,很多士兵染病。同时劳师远征的日军也显现了后勤补给的问题,可明治天皇在11月13日下令大山岩必须最晚于21日发起对旅顺的总攻击。
因为对日军来说,清军在鸭绿江以及辽东还有大量有生力量,比如说李鸿章曾经在11月2日下令在鸭绿江的铭军其余各部前来救援旅顺。甚至在11月6日大同总兵程之伟已经赶到了普兰店附近。一旦其余部队也一起南下便可与旅顺清军对大山岩所部的日军实行南北合围。因此大山岩只有率先攻克旅顺一条路可走。
但在强攻旅顺之前日军必须先拿下大连湾。而对清军来说,金州城的丢失就意味着日军可以从陆路的大连湾后方发起攻击。
图片
▲央视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剧照:金州、大连湾位置示意图
结果11月7、8两日,日军居然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几乎无人防守的大连湾,而且还得到了海岸炮台5座,各种海岸野炮120多门、各种炮弹246万多发、枪弹3381万发。以及各式海量的军需物资。
那么大连湾的守军哪去了?
其实大连湾的守军已经全部撤回了旅顺城内。之所以造成如此结果其实也和其防御布局以及李鸿章的“脑洞”有关:
虽然湾内有着德国专家设计的众多炮台,而且很大一部分炮用的是240毫米口径、炮管长11.2米的克虏伯重炮。这种炮台最大的优点是在面向海面时可以压制日本海军的舰炮火力。但也有两个致命的缺点:1.炮体一旦固定便很难调转炮口打击背后的敌人。再加上李鸿章将原来的驻守诸炮台的炮兵都抽调一空,这也导致了新兵更不可能操作如此“复杂”的炮台。2.即使调转炮口其重炮也只能有效打击舰船,但如果面对陆军的散兵冲锋便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有效杀伤。
图片
▲央视纪录片《微观战场甲午战争》剧照:克虏伯重炮
但这并不能成为清军不战而逃的理由。只不过11月7日这天清朝上下都在给慈禧过60大寿,因此即使是恭亲王在得知旅顺的战事后,也只能先找“大总管”李莲英趁着慈禧听戏的空挡把此事报上去。结果慈禧听完当场没给任何表示。然后又听她的戏去了。
而此时旅顺守军虽然达到了12700人,但糟糕的是军队构成异常复杂:有新败的败兵、有刚入伍的新兵、还有老兵油子。
而且清廷又犯下了和平壤之战时同样的错误:除了已经出战但败退的徐邦道外,还有卫汝成、程允和、赵怀业等多个未出战的总兵,因此根本没有统一的指挥。为此李鸿章只得又任命了一个“老乡”做总指挥:淮军“分支”的毅军老将桂字营总兵姜桂题。
令人惊喜的是姜桂题最初的选择也和徐邦道一样都是主动出击,地点则定在了日军必经之路的土城子。但是设伏的兵力仅有3000人。
11月12日大山岩派出95人侦查队开始做进攻准备,17日上午8时大山岩兵分三路开始进兵,同时东乡平八郎的海军也开始配合作战。
图片
▲《坂上之云》剧照:东乡平八郎
于是18日的战斗首先在土城子打响了。
大山岩派出的前锋是骑兵第一大队,指挥官是充满赞美侵略主题的《坂上之云》的主人公秋山好古,他率领的骑兵在7时出发。10时遭遇了程允和的和字营在土城子布防的清军200人。本来秋山好古想要立刻发起攻击,结果在10时30分程允和部清军却率先发起了攻击。
图片
▲央视纪录片《微观战场甲午战争》剧照:土城子、大连湾位置示意图
此后随着清军后续军队徐邦道、姜桂题所部的不断赶到很快就对秋山好古部日军展开了包抄,而且姜桂题部还用携带的火炮对秋山的阵地进行火力压制。
但就在秋山好古抵抗2小时后,后续赶来的日军对姜桂题的火炮阵地发起了突袭。在清军的重火力被压制后,秋山好古才得以暂时后撤。而清军虽然获得小胜,遗憾的是清军的伏兵兵力有限,再加上日军后续兵力已经陆续抵达,清军便无法继续扩大战果。
图片
▲安徽卫视记录片《淮军》截图:土城子旧址剧照
所以在20日下午2时,清军再次发起了一波攻击,但这次日军已经有所警觉,因此清军只得无功而返,而日军也没有追击。
到了21日凌晨6时,准备攻城的日军全部赶到,恼羞成怒的大山岩发起了总攻击。此时的战场形式:姜桂题率桂字营5营守二龙山。徐邦道率拱卫军镇守鸡冠山以及山谷下的龙河。程允和率和字营4营守椅子山、案子山、松树山。另外在白玉山东麓从北路通旅顺城的要道由卫汝成的成字营5营守卫。从金州撤回的连顺和赵怀业部作为预备队留守旅顺城。
图片
▲央视纪录片《微观战场甲午战争》剧照:旅顺总攻前战场形式示意图
大山岩的攻击策略是从松树山西面的龙河发起攻击由此将清军分割成东西两面。负责攻打旅椅子山、案子山、松树山、二龙山一带的是长谷川好道的第12混成旅团和山地元治第1师团主力。
侧翼包抄由步兵一个联队、骑兵一个小队、山炮一个中队和一部分工兵组成,由该步兵联队益满邦介指挥负责攻打鸡冠山。
图片
▲安徽卫视记录片《淮军》截图:鸡冠山炮台剧照
秋山好古则在外线担任侦察、搜索和联络的任务。
21日晨6时50分,战斗首先在第1师团第2旅团的西宽二郎攻打的椅子山、案子山炮台打响。双方首先开始了炮战。日军使用的是交叉火力战术一度压制了清军火力,但清军在松树山、黄金山炮台火力的支援下将冲锋的日军压制在了距离炮台3000米处。战至上午7时,日军在付出大量伤亡后前行至距炮台200米,7时30分双方开始了白刃战。随着冲锋日军的不断增多,椅子山、案子山炮台于8时15分失守。
图片
▲安徽卫视记录片《淮军》截图:椅子山炮台剧照
但日军进攻松树山的战斗并不顺利,因为分兵攻击的日军在进攻松树山时,遭到了炮台上的火力压制,而分兵的日军无法集中火力掩护步兵仰攻。一直到攻打椅子山、案子山炮台的战斗结束后山地元治才开始集中兵力攻打松树山,上午11时该处清军弹药库被日军炮火击中后引起了爆炸。这才使得此处清军阵地产生了混乱,于是日军趁机攻克了松树山,而该处清军只得撤往二龙山。
而在山地元治攻打松树山炮台的同时,长谷川好道的混成旅团也在攻打二龙山,该旅团冒着清军炮火,好不容易前进到炮台前300米处又遭到了清军预设地雷的打击。长谷川便下令“踏尸前行”。战至11时30分,防守此处的姜桂题的桂字营开始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但在已经攻克松树山的日军,开始对长谷川混成旅团提供支援后,随着日军的不断增多,二龙山炮台也失守。
如此一来姜桂题、程允和等将领便都先后撤出了战斗。
但受到最猛烈攻击的当属镇守龙河的徐邦道。而且当龙河受到攻击后,镇守附近炮台的清军除了远程火力外便无法相互提供支援。当日军将附近炮台逐一攻克后,能够给徐邦道提供炮火支援的便只剩下鸡冠山炮台,但该炮台在9时50分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日军围攻。然后在11时45分也失守。
图片
▲央视纪录片《微观战场甲午战争》剧照:龙河两岸战场形式示意图
而镇守白玉山炮台的卫汝成则在战斗开始没多久便丢下阵地独自逃跑了。
图片
▲安徽卫视记录片《淮军》截图:白玉山炮台剧照
为此,孤立无援的徐邦道也只得在鸡冠山炮台也被日军攻陷后撤退。至此清军在半天时间内几乎丢掉了旅顺外围所有的炮台。
12时20分大山岩下令第一师团进攻旅顺城。第十二混成旅团在旅顺东北部堵截撤退的清军。
但攻城日军一开始的攻击并不顺利,因为旅顺城外的制高点黄金山炮台的依然还在清军手里。此处炮台有20余门各式火炮,其中还包括了240毫米的克虏伯炮3门。于是清军便仗着居高临下的火力优势在短时间内压制住了攻城日军的步伐。
但日军在迅速集结了派出两个步兵联队后开始猛攻黄金山炮台。驻守此处的清军一直战斗了下午5时,炮台才被占领。
而随着黄金炮台这一制高点的丢失,日军得以肆无忌惮的攻入了旅顺城。
至此旅顺口附近20余座清军海陆炮台全部失陷。李鸿章苦心经营14年,耗白银1亿多两的船坞、炮台、包括新式克虏伯重炮及各种大小火炮140余,外加各种新型水雷、鱼雷、各种弹药,军需物资全部归日军所有。
而在旅顺沦陷后,等待旅顺百姓的便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而下屠杀命令的则是大山岩本人。
图片
▲央视纪录片《微观战场甲午战争》剧照:旅顺屠杀
总结:清军到底输在哪里?
其实大东沟海战后北洋水师虽然尚存战力,但这样的战力从实际上已经不足以争夺制海权。那么清军也就只能让陆军自己防守金旅并反登陆作战。但日军并没有从海上强攻旅顺口,而是从远处的花园口登陆。如此一来在金旅防守的清军便只能与登陆的日本陆军在陆地上决战。
而对于清廷来说,大东沟海战的失利就意味着清军陆军要防守北至鸭绿江,南至威海卫的漫长海岸线。但这条海岸线光靠以淮军为主这点兵力无论如何也是守不住的。更何况当时清廷的重点布放区域是在山海关至鸭绿江一线。反观日军则可以利用海上的机动优势将兵力投送至海岸线上任一可以登陆的地点。而这个目标就是花园口。因此一旦日军在花园口登陆成功,那么旅顺就只能单靠当地驻军单独防守。奈何清廷上下都对此认知不足。这也导致了连旅顺当地驻军都被调走。
这才是日军能够直接入侵到清朝本土的关键。
图片
▲安徽卫视记录片《淮军》截图:清末旅顺军港剧照
那么光靠当地驻军多守几日等待援军可以吗?其实也不行,撇开有多位总兵在职的情形下无法形成统一指挥不说。日军攻占金州城后就等于切断了北面援军南下救援旅顺的通道。
再到最后的旅顺口炮台攻防战,各处炮台看似可以互相提供炮火支援,但一处被攻陷,日军即可将兵力拉回再攻下一处,而清军所有炮台基本孤立无援,以至于一处失守便处处失守。
如此一来,旅顺岂有守得住的道理?
图片
▲《坂上之云》剧照:日本大街上“闻战者雀跃”的情景
参考资料
央视纪录片《甲午陆战启示录》第一集 战端寻踪 第三集 血战金州
央视纪录片《微观战场甲午战争》第四集 金旅之战
安徽卫视纪录片《淮军》第九集 裱糊匠的一声叹息
威海市政协编 王树强主编《甲午战争始末》第八章 甲午战争中的辽南之战
王鼎杰著《复盘甲午:重走中日对抗十五局》第十四局 金旅之战
戚其章著《甲午战争史》第四章 金旅之战
其余参考资料
袁村平著《觉醒的国殇 甲午战争120年祭》第六章空悲切旅顺惨案
日本旧参谋本部著 何建军 王建英 译《甲午战争:日本官方战争纪实》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