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系武装展开攻势,多路围攻以军基地,开启无人机轰炸模式

伊朗一夜变天后,巴以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各派武装势力纷纷聚集,新一波的攻势已经袭来。
图片
在近期的巴以冲突中,美国和伊朗的影响力透过各自支持的势力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隔空对抗的姿态。
美国虽未直接介入冲突,却通过对以色列的支持,间接参与到了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中。与此同时,伊朗亦未派遣正规军队参战,但其影响下的伊朗系武装组织却在前线对以色列形成了有效的围困和攻击。
这一局势的发展,无疑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以色列可能无法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多路伊朗系武装的反击,使得战场上的情况看似陷入了僵持,然而从战略角度来分析,以色列处于不利的一方是显而易见的。曾经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以色列军力,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伊朗系武装的转变尤为引人注目,他们仿佛一夜之间准确捕捉到了以色列的薄弱环节,对其4大基地进行了精准轰炸。
图片
特别是黎巴嫩的“真主党”武装,他们公开展示的战果标志着伊朗系武装已经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那就是空中轰炸。使用无人机对以色列军队进行打击的手法,暴露出以色列军队在应对新型作战手段时的脆弱。
具体来说,采用无人机搭载苏制S-5型57mm航空火箭弹进行攻击的方法,不仅在技术上展现了创新,更重要的是开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察打一体化战斗方式。
尽管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例如无人机在发射火箭弹后因无线信号干扰而坠毁的现象指出了需要改进的方向,但这并不掩盖其在战略上的巨大价值。
这种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仅仅是战场上的一次尝试,更是一个重要信号。这代表了阿拉伯国家空军几十年来首次对以色列进行有效的轰炸,无论结果如何,都值得被历史记载。
然而,这场冲突也暴露出以色列国防系统的某些弱点。
图片
例如在第411炮兵营基地遭受自杀式无人机攻击的事件中,以色列官方的说法与公众所了解到的情况存在差异,这不禁让人质疑以色列在信息管控和军事部署方面的有效性。
在近年来的中东地区冲突中,伊朗支持的武装力量通常对以色列造成的损失有限。然而,最近的一次攻击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展示了伊朗系武装力量的威胁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黎巴嫩的“真主党”组织采取了非常规战术,使用自杀式无人机对以色列深入50公里以上的伊洛尼亚空军基地发动了成功的打击。
这座基地不仅是美国和以色列共同运营的军事设施,还部署着名为“天露”的高端战略侦察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大型无人侦察飞艇组成,被设计用于对抗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等威胁。
“真主党”在此次行动中,首先部署侦察无人机确定目标位置及基地布局,随后发射由伊朗提供的“阿巴比尔-2T”自杀式无人机进行攻击,最后再用侦察无人机确认战果。
图片
整个过程中,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未能进行有效拦截,导致“天露”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考虑到一个“天露”飞艇的高昂造价以及整个系统和基地的总成本,这次袭击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惨重。
此次攻击事件不仅体现了伊朗系武装力量攻击规模和精准度的提升,还暴露了以色列在面对这类新型威胁时的防御缺陷。
以色列的防空系统,特别是大名鼎鼎的“铁穹”拦截系统,在面对连续的火箭弹攻击后已经显露出疲态。而在防御自杀式无人机方面,其效能更是受到了质疑。
“真主党”武装力量提升了对以色列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这可能是一个预兆,表明如果伊朗支持的武装力量继续加大攻击力度,实施更多精确轰炸,将对以色列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
从历史角度看,虽然以色列在以往的中东战争中屡屡取胜,但面对如今日益增强的伊朗系武装力量,以及它们在战术和战斗经验上的积累,以色列想要维持过去的胜利记录似乎变得愈加困难。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