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至,龙舟起!怀化中方:燕尾龙舟制作忙

临近端午,怀化市中方县铜鼎镇的学堂院燕尾龙舟制作基地迎来了最繁忙的时节。2024年5月22日,走进燕尾龙舟制作基地,只听见锯料声、刨板声、合拢声交织在一起,基地里二十多名工匠各就各位,拉锯的、刨木的、发墨的、捻船的、上油的,形成了一幅热闹的制作场景。
龙舟文化在当地传承已久,“鳄首、蟒身、飞燕尾”构成了沅江流域铜鼎一带极具特色的龙舟造型。每年端午期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盛会。
“制作燕尾龙舟需要经过采伐、锯料、发墨、制作、捻船、上油、成型、下水等多个环节”,中方县龙舟协会会长米仁义介绍。
图片
怀化山区的杉木是制作龙舟的上等木料。
图片
选料。办理完采伐手续后,伐木人老杉树采伐下山,运送到龙舟制作基地。
图片
运料。把山上采伐来的木材抬进龙舟制作基地。
图片
锯料。根据需要把木料锯开。
图片
发墨。燕尾龙舟制作非遗传承人米允银(掌墨师)对木料进行弹墨定型。
图片
制作。工匠们进行龙舟底板制作。
图片
制作。工匠们进行龙骨安装。
图片
制作。已见雏形的燕尾龙舟。
图片
捻船。将葛藤晒干锤烂拌桐油石灰填缝。
图片
捻船。将葛藤晒干锤烂拌桐油石灰填缝。
图片
上油。将桐油用棉布浸刷数遍。
图片
成型。制作好的龙舟等待端午期间下水。
图片
中方县龙舟协会会长米仁义(左一)、燕尾龙舟传承人米允银(右一)在现场。
为保证燕尾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当地成立了燕尾龙舟协会及燕尾龙舟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了燕尾龙舟商标,聘用技工教授技艺。去年,铜鼎燕尾龙舟制作技艺正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统计,自去年以来,该合作社共制作了70多条燕尾龙舟,产值达350多万元。既确保了燕尾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丰富了乡村传统文化,又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
文/图 田文国 唐彬 杨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