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空难背后:上位、内斗的历史与接班人的难题

历经了直升机的“硬着陆”,伊朗总统伊布拉辛·莱希终究没能被奇迹眷顾,他与外交部长侯赛因·阿卜杜拉希安以及其他几名官员,在直升机事故中遇难,日前,他的遗体已经运回首都准备安葬,联合国降下半旗致哀。伊朗民众中,有人为他哀悼,也有人欢呼叫好,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图片
总统的意外陨落,短期来看,并不会对伊朗政局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伊朗的总统,更多的时候只是国家行政事务的负责人,无论其选举,外交政策还是对内方针,真正拍板决定的,是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他已经执掌伊朗长达35年之久,不仅集宗教领袖与世俗权力于一身,还掌握着最核心的武装力量——伊斯兰革命卫队。只要哈梅内伊还在,伊朗出不了大乱子。
图片
不过莱希和之前的几位总统不太一样,他在过去,一度被外界视作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的接班人。从他的发家史,我们可以窥得一二:莱希少年时期,在伊斯兰教学校,学习教义教法,师从多位在伊朗地位崇高的教派人士。他的仕途,发家于地方司法机构,开始担任哈马丹省的检察官。
1985年,莱希的运气来了,时年25岁的他,被调入首都德黑兰,担任一名副检察官。三年之后,他被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给发掘,并给予赏识,鉴于他在地方法院的工作经验,让他参与地方司法改革工作。
图片
(年轻的莱希)
此时距离霍梅尼推翻巴列维,掌权也才过去不到十年,但是此时的霍梅尼,已经是88岁的老人,在他统治期间,除了稳定政权,清除异己之外,接班人问题,也是不得不考虑的。继承人的选拔,要通过宗教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来确定,霍梅尼的接班人,当时一度指定为德高望重的神学家,同为伊斯兰革命战友也是他的好学生——侯赛因·蒙塔泽里。
就在莱希被调进德黑兰的同一时间,蒙塔泽里与霍梅尼,这对师生兼战友,发生了严重的反目。大概过程是蒙塔泽里不认同霍梅尼过于激进的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和对内的高压政策,而是应该推动政党与法制的建设,达到合理的伊斯兰化,同时,反对大规模将异见人士定为政治犯,施以酷刑,甚至对外公开说:世界上的人们,会认为伊朗的政治,只是屠杀人民。
图片
从来只有新人笑,谁曾听得旧人哭。蒙塔泽里的这一番呼吁,使得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而莱希的机会,就此来了。1988年,伊朗掀起了处决政治犯的风波,莱希被提升为首都最大的检察官,负责政治犯案件的整理。根据蒙塔泽里后来的说法,处决政治犯风波中,莱希是四大罪魁祸首之一。经他操办,被执行死刑的人,多达数千。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场风波中,有人想出了一种酷刑,将六人为一组,挂在铲车之上,每间隔半个小时,就由起重机轮流吊起,无数伊朗人,就在这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之下,冤死殒命。莱希在这个处决政治犯过程中的雷厉风行,得到了霍梅尼的赏识。一年之后,霍梅尼去世,最终仓促选择了哈梅内伊作为接班人,担任伊朗最高领袖。
值得一提的是,哈梅内伊据说曾经是蒙塔泽里的学生,蒙塔泽里的支持者,认为哈梅内伊在神学修养上,够不上阿亚图拉的资格,也不该成为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的做法是,动用伊斯兰革命卫队,对恩师进行羞辱,并软禁起来,后来担心蒙塔泽里在押期间死亡,引起过大反响,便将其释放了。
图片
(八十年代的蒙塔泽里与哈梅内伊)
可以这么说,莱希用沾满鲜血的双手,获得了霍梅尼的青睐,得到了平步青云的机会,痛恨他的人,送他外号“绞刑法官”、“德黑兰屠夫”。而哈梅内伊坐稳铁王座,自然也需要老领导留下来的这样的帮手,就这样,莱希也得到了哈梅内伊的重用,34岁的时候,就坐到了类似于反贪局局长的位置,后来历任大法官,总检察长等职务。
莱希在后来的竞选与施政中,宣言总是十分动听。在经济上,他强调多给底层民众发放福利,增加就业机会,大力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反对民众从事小商小贩的行为。这些扶贫和救济的政策,还是让很多伊朗底层人受益,因此,也会有不少人,念及他的好。
图片
另外,莱希在打击腐败方面,算是可圈可点,一直强调要减少一些大家族的政治经济特权,当然,莱希这样的来俊臣式的酷吏作风,在反腐过程中,清除异己,打击政治对手,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而对待女性的态度,莱希可就完全是口蜜腹剑了。他一边在伊朗官媒上声称:“没有人有权侵犯女孩和妇女的自由和权利”,“没有妇女的作用,谈论文化和经济是不完整的”“妇女的权利是造物主赋予的,政府不仅不应该失去这项权利,还应该为它的蓬勃发展创造条件”。
莱希一边说着这些好听的话,另一边,又签署严格限制妇女着装的规章制度以及头巾法,伊朗的道德警察,在这些法令的感召下,经常对无辜民众大打出头,2022年,一位16岁少女由于未戴头巾而被道德警察殴打致死,引起全国大规模的抗议与骚乱,伊朗足球队员甚至在世界上用拒绝唱国歌的方式,表达不满。
图片
对内,极端保守派,对外,极端鹰派,这是莱希执政以来的作风。先是支持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在巴以冲突中,立场鲜明地附和“从河流到海洋”的口号,支持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战争。
一边与沙特恢复中断七年的外交关系,一边又谴责沙特在也门的军事行动,给予胡塞武装支持。在俄乌战争爆发伊始,坚定地与俄罗斯结为盟友。可以说,中东的每一处战场背后,都少不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的身影。
图片
除了这些内政外交方针之外,对于哈梅内伊而言,莱西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忠诚。“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虽然担任伊朗总统,都要获得哈梅内伊的认可,但是与哈梅内伊翻脸的高层,也大有人在。
前面提到的蒙塔泽里自然是不必说,2009年,他死后,伊朗国家通讯社,冠以“暴徒神职人员“的称号,引起大规模的抗议,多地的伊朗居民与警方发生了冲突。抗议的主题分为两个,一个是对蒙塔泽里的悼念,另一个是对时任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胜选的不满(反对派认为其中存在选举舞弊行为)
图片
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面上下令彻查舞弊行为,同时又暗中指使隶属于伊斯兰革命卫队中的民兵组织,进行镇压活动。此时的哈梅内伊。是铁了心要保证内贾德的连任。内贾德对外问题上,强硬无比,隔三岔五抨击英美等国家,并且力主伊朗发展核武器与核能源。
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强硬的保守鹰派,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却因为人事任命等冲突,与哈梅内伊闹得不可开交。内贾德罢免情报部门的官员,几天之后,最高领袖却要这名官员复职。
内贾德气不过,拒绝出席宗教仪式等活动长达11天以示不满,而一些宗教人士、议员和军人,一起站出来批评内贾德“无视最高领袖命令”。这场闹剧以内贾德的屈服而告终,并在后来对媒体宣布“他与哈梅内伊,依然情同父子。”
图片
后来,内贾德抨击哈梅内伊的次子挪用国库资金,二人关系跌落至冰点,2017年,哈梅内伊甚至要求内贾德不参加新一轮的总统选举,并且动用手段,让监护委员会取消了内贾德的总统选举资格。
有趣的是,内贾德向来是以反西方斗士形象和激情澎湃的言论示人,深得伊朗原教旨主义者的喜爱。在2022年,乌克兰战争爆发之际,这位伊朗前总统竟然在自己的社媒上公开支持乌克兰进行反侵略的战争,并且抨击普京,与伊朗的结盟政策,大相径庭。
而内贾德的接任者,莱西的前任总统哈桑·鲁哈尼,则是一位相对鸽派的领导人。与英国重启大使级外交关系;访问纽约,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然而这一举动,遭到了伊朗保守势力的强烈抨击,哈梅内伊一度也批评他在核问题谈判中过于软弱。
图片
卸任总统之后,鲁哈尼未被任命职务,今年早些时候,他也被监护委员会取消了任职于议会的资格,随后他发表声明抨击了这一做法,不过自然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由此可见,哈梅内伊一方面可以作为最高领袖,在伊朗政坛一手遮天,但遮蔽之下,却是暗流涌动。先前两任总统都与哈梅内伊或多或少产生分歧,处理方式来看,也不是这么体面。
莱希本来可以作为亲密战友与绝对忠诚的对象来进行过渡接班,但如今黑天鹅的影响下,哈梅内伊又年事较高,未来伊朗最高权力接班,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
图片
至于有分析认为哈梅内伊次子莫吉塔巴·哈梅内伊可能会接任最高领袖,这么说吧,小哈梅内伊受过神学教育,在2009年的抗议行动中,指挥民兵组织巴斯基镇压抗议活动。无论是宗教意识形态还是军事力量,小哈梅内伊都有一定的资本与实力。
但是,比起莱希这样的老江湖,他的手段与履历,都还差了好几个档次。接下来,他是走到台前,历经考验并接班还是面对未来的血雨腥风,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只是有一点——由宗教意识形态的传承变为形式上的“家天下”,能够镇住蠢蠢欲动的多方势力么?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