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西北

青海是大西北的根、甘肃是大西北的魂,当我们一群来自江南志同道合的伙伴沿着大西北的根与魂行走时、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追寻、人生的道路就是不断探索,人生的开悟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生的幸福其实就是在行走的路上的“大开大悟”。
图片
大西北地大物博,神奇又难以想象,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新鲜与神秘,当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商会成员、企业家来到这里时,让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笔,记录了这段难以忘怀而又美好的经历。
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行走在奋斗路上,欣赏同一片风景,让有趣的灵魂同频、同步、同行。5月16日,平望镇总商会化工印染商会启程赴青海开展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活动。青海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自然景观以高原、湖泊、草原、雪山和丹霞地貌为主,每一处都充满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青海之名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也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世界上盐湖最集中的地区,境内还有称之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
图片
青海湖:青藏高原的蓝宝石
5月17日,考察团一行驱车来到海拔3196米的青海湖景区,进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考察,由于事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与良好的身体素质,考察团中并未出现高原反应。
路途不近,海拔不低,气温不高,但大家情绪高涨,都想一睹“高原蓝宝石”风采。透过车窗,连绵起伏的山脉,最远处还有白雪覆盖,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近处草原广阔,起起伏伏,一群群牛、牦牛、羊、自由食草、漫步。汽车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让人感受到中国地域的辽阔、西部地区的苍茫豪放。
车子快到青海湖时,远远望去,一条蓝色的绶带自带波光,将天地连接,水天一色,颇为梦幻。
走近,考察团一行沿着岸边徒步,湖水波光潋滟、经幡随风摆动、海鸥在岸边嬉戏、鸬鹚在雕像上晾翅,这些自然生态、富有生命力的画面令大家流连忘返。
而青海湖的蓝,不仅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心境。它让人联想到高原的广阔与自然的伟大,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
考察团一行人边走边问:水位涨势如何、湖的面积有无变化、生物种类多少……导游一一给予讲解。其实,那湛蓝的湖水已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考察团表示,保护自然生态绝不意味着牺牲发展,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发展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才能真正创造人民想要的幸福生活。参加本次考察学习的企业都是化工印染企业,因此,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有大胆创新的勇气和智慧,还要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日月山:历史与自然的碰撞
到青海湖的路上途经日月山,这里是文成公主进藏的分界线,留下了美景,更留下美丽的传说。
往事越千年。相传,正值妙龄年华的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曾途经此山。公主为了大唐利益和民族团结而远嫁,可谓胸怀大志,义薄云天。她告别亲人,背井离乡,踏上遥远的和亲之路。
她从繁华的大唐国都长安来,要去寒冷的雪域高原拉萨。当她登上这座山的峰顶时,心中思绪万千,愁绪难以释怀,便翘首望向家乡的方向,情不自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
她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着落日的余晖,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这座日月山是文成公主进藏和亲之路上最后一次的回望之地,然后继续策马西行。她的西行无论是当时、还是对后来的影响,都堪称轰动世界的一番壮举和佳话,从而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闻名中外的故事。
考察团一行途经此处,虽然天气下着雨,气温很低,但还是忍不住停车驻足,思绪万千,抒发油然而生的情感。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给予大家以启迪,在创业创新发展中,必须克服一些艰辛和困难。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定能攀登到事业的巅峰。
图片
两座湖:历史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5月18日,考察团一行驱车先后来到茶卡盐湖和翡翠湖。两座湖都与盐有关,有着丰富的工业历史,又有大自然雕琢的绝美风光。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也是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开发最早的一个,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古往今来,茶卡盐湖因盛产“大青盐”而久负盛名。茶卡盐湖又被称为“天空之镜”,天地之间充满梦幻的美,如同一面魔镜,让天地颠倒。
在茶卡盐湖,更让考察团一行震撼的是一座座盐雕,恢宏大气,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每一座盐雕作品都述说着一个不同的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有的是英雄事迹。而透过每一座盐雕作品,让考察团一行领悟到一种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可贵的、是企业所需要的。
翡翠湖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工业文明的最好见证,曾经繁忙的采矿活动,给这片土地留下了独特的烙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将这片废弃的矿区改造成为一处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
走进翡翠湖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碧绿、幽蓝如玉的湖水,像是打翻了的调色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湖水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考察团一行通过参观景区内的展示馆和遗址,深入了解了这片土地的工业历史,领略到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与和谐共生。通过探寻大美青海背后的历史、文化与精神,深刻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祖国更多的大好河山,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深感企业家需要具备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智慧,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转型升级,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骆驼草:无尽沙漠中的坚守者
5月19日,考察组一行驱车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镇出发,向酒泉市敦煌市挺进,车子沿着柳格高速,一直向西北行驶。窗外是无尽的沙漠,无限的苍茫。但一株株、一簇簇骆驼草,枯黄的色彩与黄沙呼应,给这荒凉的土地带了一抹生机,给人以力量与希望。
导游说这是沙漠上的“勇士”,狂风吹不倒,砂砾埋不掉,烈日袭不蔫,暴雨冲不垮,干涸旱不枯。它以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坚强地活着,并努力地茁壮生长。
考察团中有人说,骆驼草更是无尽沙漠中的坚守者,如同我们做企业一样,要有骆驼草的精神,坚守初心,深耕主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沿途,导游还介绍了一些来自江浙的企业,他们在这片看似荒无人烟的土地上,通过创新和创业,成功开拓了新的商机。考察团表示,挑战和机遇并存,只要有足够的坚定、勇敢,就能开辟新的事业赛道。
图片
敦煌:瑰丽和历史同灿烂
千年风沙漫漫,万里驼铃声响。有人说:“人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敦煌。看看莫高窟的信仰,看看沙与泉的相守,看看玉门关的春风不度,看看曾经的盛唐”。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敦煌之美,融历史之厚重与自然之瑰丽。
5月20日,考察团一行先后来到鸣沙山和莫高窟,探寻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象,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走进沙漠里,看鸣沙山与月牙泉相映成趣,沙泉相依,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走进莫高窟,领略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与人文璀璨,切身感受浩瀚无垠的敦煌,看飞天的壁画,看绚烂的佛陀世界,在梦回千年的沉浸式视觉盛宴“又见敦煌”以及相关宣传片里,获取人文给养,丰盈内心。
张掖:“塞上江南”的美丽
张掖地处中国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中段,因“张国臂腋、以通西域”而得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曾经令我们无限地向往。又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就把玉门关这个名字牢牢地刻在心里,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挥之不去的边关情结和报国情怀。
5月21日,考察团一行千里奔赴,抵达甘肃省张掖,惊讶地发现这个位于河西走廊上的古老丝绸之路重镇所蕴藏的无尽美景,置身其中,以为自己身处家乡江南水乡。
在玉门关,考察团一行表示,玉门关早已不只是存留在西北苍凉戈壁滩上的一座城和一座关隘,它已经成为千年不朽的爱国戍边、保家卫国的符号,也已然是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当天,考察团一行还考察了张掖丹霞地貌,走进丹霞景区,探寻“西游文化”,通过沉浸式感受当地特色旅游产业,学习当地文脉“活化”地域资源,打造特色文旅产业的宝贵经验,理清企业发展思路,共促商会发展。
考察期间,平望镇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印染化工商会会长周明雄带着部分人员走进当地村民家里,了解风情民俗、生活状况、经济收入以及特产销售渠道,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以待后期能在销售土特产、人员就业方面给予助力。
另外,考察期间,考察团一行还进行了座谈。周明雄说:“此次考察学习活动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更使我们对新时代企业家发展经济理念和企业家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考察团其他人员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与感悟,他们说,以为很远的地方,莫过于亲自抵达。来到广袤的大西北,以行走的方式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在商言商,会员加入商会的期盼就是如何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让企业得到商机,更好地发展。商会便是一个最好的平台,想会员所想,急会员所急,真正让会员看到实效,体会到实惠的帮助。同时,活动的开展,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都让我们感到组织的力量。作为企业家,我们应该坚持创新和发展,勇于担当和奉献,为社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王慧君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