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遗文化推动廉洁文化出新走心,潮州湘桥探索“廉洁+非遗”建设新路径

千年古城潮州,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星罗棋布的非遗文化,日前,潮州市湘桥区纪委监委以非遗文化为小切口,积极探索“廉洁+非遗”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新路径,给非遗艺术品披上“廉”外衣,赋能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廉洁文化既“耳目一新”又“深入人心”。
廉洁文化出“新”
日前,湘桥区组织部分领导干部家属参加绣莲活动。干部及家属在穿针引线中,把“莲”与“廉”绣进心中,以“廉内助”筑牢家庭廉洁防线。在太平街道,非遗传承人向党员群众讲述潮州剪纸的发展历史,以及各流派的特点、技巧方法等,以“莲”为例,展示剪纸过程。在非遗传承人的带动下,大家纷纷动手,一把剪刀、一张薄纸,气定神闲、一丝不苟,锋面游走纸间,圆、尖、方、直、曲,锋刃所至,泾渭分明,一幅幅廉洁主题的剪纸作品跃然纸上。通过“沉浸式”体验,参与人员纷纷表示,为人处世也应像剪纸一样,知进知退、行止有度,恪守原则。
除了党员群众,湘桥区还将非遗文化融入清廉校园建设中。城南小学以年级为单位开设非遗课堂,打造“一级一非遗”“一班一特色”多元走班课程。目前,该学校共设有陶艺、剪纸、麦秆画、珠绣、潮绣、潮彩六门非遗课程,让学生们在掌握非遗入门知识技能的同时,深入了解与非遗有关的廉洁故事,使非遗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少年儿童心中种下崇德尚廉的种子。
图片
廉洁教育走“心”
“正月水仙香沁脾,小人不喜君子迷。要学水仙能自尊,勤政廉政志不移。七月莲花濯清涟,不妖不染赛神仙。要学莲花品高洁,纯洁清白多自珍。”在西新街道春城楼社区,党员群众跟着潮州歌册非遗传承人吟唱花语廉洁歌谣。歌谣以十二个月十二种花不同的花语隐喻,将廉洁文化融入花语之中,让党员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非遗魅力,让“廉洁之花”在心中绽放。
“凤城清风徐徐吹,家风美德喜开花,清正廉洁好传统,小小学子牢教诲……”在历史文化街区义井巷的家风家训馆,潮州歌册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们一起吟诵潮州歌谣《廉洁家风代代传》,学生们在婉转抒情、轻柔优美的吟唱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图片
潮州歌册在潮州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既在民间传播历史知识,也为民众提供文化滋养,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着积极的作用。据介绍,湘桥区纪委监委致力于将潮州歌册这一非遗文化与廉洁文化、家风文化相融合,与非遗传承人一同创作出符合特定人群特点的廉洁歌谣,让党员群众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歌谣中感悟廉洁的力量,增强诚实守信、廉洁修身的意识。
廉洁理念入“脑”
走进潮州古城羊玉巷,古韵悠悠、廉香四溢的湘桥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唐伯元故居映入眼帘,步入展厅,歌颂唐伯元廉政的歌册、镌刻着廉洁词语的香牌和手拉壶、结合“竹”“莲”等廉洁意象创作的剪纸和潮绣、以廉洁文化为精神内核的书法作品让人应接不暇,一件件非遗力作仿佛在讲述着潮州古城“非遗里的廉洁故事”,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驻足观赏。这里还不时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廉洁文化活动,不仅让廉洁文化深入街头巷尾,也使得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活态传承”。
“灯笼代表着喜庆,主要由竹片、油纸组成,光亮、通透是它的主要特色。竹子自古以来都是历代文人墨客刚正不阿、宁折不屈的象征。”据介绍,湘桥区将代代相传的“老手艺”与“廉”元素新表达相融合,通过现场了解传统手艺制作,听富含廉义的非遗技艺讲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像竹子一般,正直有节、虚怀若谷。
图片
记者获悉,湘桥区纪委监委正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将廉洁教育课堂搬进非遗工作室。桥东街道纪工委组织街道以及村居近40名干部走进潮绣、麦秆画工作室。在非遗大师们的指导下,一束束普通的麦秆,经剪、裁、印、编、雕刻等十几道工序的处理,一幅幅精致灵动、“廉”味十足的麦秆剪贴画书签相继呈现。参加活动的一名干部感悟良多:“麦秆剪贴画是一个修身养性的手艺活,只有真正具有耐心、细心、真心的人,才能造就一幅完美的麦秆画作品,我们也应像麦秆一样,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坚守初心、保持玉骨清风,方能以平凡绘就美好,一‘麦’相承。”
文、图 | 记者 曾柯权 通讯员 康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