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今年一季度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5.6%

图片
图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上海 新民晚报记者陈梦泽/摄 下同
“2023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8646.86亿元,同比增长5.2%;今年一季度2096.7亿元,同比增长5.1%。”5月22日,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上海。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陶昌盛在介绍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时表示,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了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前正迈向全面提升能级阶段。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金融市场发展格局日益完善,集聚各类全国性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2023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337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今年一季度866.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推出了原油期货等一系列重要金融产品工具,“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影响力日益扩大。
中外金融机构集聚效应明显,各类持牌金融机构达1771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分之一。持牌资管机构近200家,资管规模占全国比重近30%。
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创新不断深化,自由贸易账户适用范围已实现银证保三类机构全覆盖。上海再保险“国际板”建设正式启动。“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运行平稳。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不断巩固,2023年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20万亿元,在全国结算总量中比重超过43%。
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金融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成立金融法院。强监管防风险能力不断提升,信用与消费者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达50万人。
图片
陶昌盛表示,在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方面,上海也在着力于通过服务科技创新,构建全链条科技金融体系。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功能。
股权投资引导支持作用有效发挥。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浦东等八个区域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全国社保基金长三角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等先后落户上海。
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创深入推进。截至2023年末,科创板上市企业566家,其中上海89家,排名全国第二;首发募集资金、总市值排名全国第一。打造“浦江之光”行动升级版,推动数字化服务平台应用。上海“专精特新”专板开板运营,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等稳步推进。
科技信贷产品不断丰富。推出“沪科专贷”“沪科专贴”再贷款、再贴现专项产品。高企贷、专精特新贷、人才贷、研发贷等科技专属信贷产品持续完善。截至2023年末,上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余额和户数较年初增长均超50%。
科技保险创新发展。2023年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保单数量超过40万件,提供风险保障3.1万亿元。集成电路共保体、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生物医药人体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等试点持续推进。在临港新片区建设全国首个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
上海还在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沪启动上线交易。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沪设立。在沪金融机构陆续组建服务绿色金融发展的专业部门或专营团队,截至2023年末,上海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首只“碳中和”债券指数等在沪发行。出台《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落地首批“转型金融贷款”。正式上线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新民晚报记者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