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618要三折卖书,出版行业为何集体说“不”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今年的“618”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启动了,然而电商平台还未来得及狂欢,图书行业已硝烟四起。
图片
北京10家出版社联合声明
近日,北京10家专业出版社率先针对某电商平台的618促销方案发表联合声明——不参加!并不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任何返利费用!
5月20日是该电商平台的“大促”首日,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也针对该电商发布了联合声明,代表上海46家出版单位申明不参与其618促销活动。
图片
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联合声明
而据中国传媒商报消息,36家专业少儿出版社也将联名发出声明。
在出版行业烧向电商平台和渠道结构的“第三把火”即将点燃之际,许多读者和消费者或许还未明白,这场声势浩大的抵制活动,到底因何而起。
出版社与电商平台积怨已久
从实体书店,到电商平台,再到直播带货。近年来,人们消费模式的不断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出版行业的营销格局。而在新旧格局交替之间,出版行业与电商平台其实一直摩擦不断,但出版行业往往都是被动回应的一方:
2011年,某电商平台打出“全部少儿图书4折封顶”的促销广告,遭遇24家少儿出版机构的联合抵制;
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机构联合发表声明,抵制“低于销售价格向市场倾销图书的行为”;
2023年,出版行业集体炮轰某直播平台推出了“1元卖书”活动……
回顾出版行业的营销脉络,电商平台兴起之前,实体书店是图书销售的市场主流模式。但实体书店折扣力度有限,且打折往往是局部行为,并不会对全行业产生影响。
而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图书销售逻辑。与“产品思维”的线下书店营销不同,电商平台在“流量思维”的主导下,纷纷以价格战模式抢占市场,图书电商巨头之间的混战,不可避免地严重挤压了出版行业的线下销售渠道。
本次烧向电商平台的“三把火”,可以视作是出版行业情绪的一次集中爆发。
618大促为何成为导火索?
尽管出版社和电商平台关于定价话语权之争从未停歇,但不少出版人告诉记者,如此规模的抵制活动十分罕见。
引燃出版行业集体情绪的显然是某电商平台的618促销条款:“全品种图书价保2-3折(20%到30%的折扣)”。
图片
618图书大促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如何解读?
某出版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电商平台按2-3折和出版社结算,但平台的售价其实是高于这个折扣的,平台并不会亏钱。2-3折是图书的直接成本,而融入其中的编辑加工成本、三审三校成本都还没有算入。因而以2-3折结算,基本的出版社都是赔本的。之前以为部分低价能换来更大的销量,但实际情况是折扣越来越低,销量却没有增长,伤害性却很大。”
事实上,即使不断跌破底价,电商平台的大促销量仍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直播带货的异军突起,无疑加速了这个趋势。
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2023年短视频电商码洋已达图书市场的26.67%,成为中国第二大图书销售渠道。而抖音电商数据则显示,2023年,通过抖音商城购买图书的用户数量同比增长108%。2024年第一季度,平均每天有超200万本图书通过抖音电商售出。
随着短视频平台近年的崛起和流量的转移,无数直播博主也加入了这场图书定价话语权的竞争中,只是,传统出版行业依然处于劣势。
价格战该不该打向图书行业?
北京10家出版机构发布的《联合声明告知函》表示,“为了维护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举措。”
5月20日晚,“世纪文景”也在小红书账号上转发了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代表上海46家出版社发出的告知函,并表示“大平台更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期待能有更大范围的对打折乱象的抵制,或者说更有效的管制”。
显然,在加入抵制的出版机构看来,此举目的在于维护图书市场的健康秩序。
图书作为特殊商品,与一般商品有所不同,成本包括版权引进、翻译、编辑、校对、印务纸张、发行成本、物流等等,利润也直接关系到作者、编辑、检校、设计师各环节工作人员的收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难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薄利多销已属无奈之举,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出版社已经打不起价格战了。
根据北京开卷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同比出现5.85%的负增长。而短视频电商却呈现增长态势,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1.15%;平台电商和垂直及其他电商分别下降了10.31%和10.59%;实体店渠道降幅依然最为严重,同比下降了17.78%。
图片
《无尽的玩笑》【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著,俞冰夏译,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不可否认的是,图书这个行业是要用投入换质量的。以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俞冰夏翻译,获得第十二届春风金翻译家奖的《无尽的玩笑》为例,这部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天才之作,从确定引进到最终出版用了整整12年的时间,而译者俞冰夏则花费4年时间完成翻译。
一本好书要用高版税鼓励和争取好作家,也需要资深编辑和团队去打磨产品。尽管图书行业同样需要市场竞争促进活力,但盲目的价格战下,利润空间的挤压,必然导致图书质量的下降。
读者利益、行业利益、平台利益如何达到平衡?依旧发人深省。截至记者发稿时,某电商平台尚未做出回应,潮新闻记者也将持续关注事件走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