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劝我放弃,做妈的怎么舍得” ,池州一位母亲每日接送截瘫女儿求学

大皖新闻讯    每天早上,在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小学门前,丁女士骑着电瓶车将女儿送到班级楼道口,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女儿抱到停放在楼梯间的轮椅上,推到厕所更换尿不湿,再将女儿送到教室。这样的送学生活,她已经坚持了近一年。
图片
女儿上兴趣班时意外受伤
2022年10月15日,对丁女士一家人来说,是个灰色的日子。时年7岁的女儿依珊在池州某校外武术培训机构练习下腰时意外受伤,后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脊髓损伤,造成截瘫,经鉴定机构评定为1级伤残。“当时的情况很严重,医生说孩子可能终身都要坐轮椅,听到消息我真觉得天都快塌了。” 5月22日,丁女士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
事发后,为了寻找能让女儿重新站起来的机会,丁女士和爱人带着小依珊从合肥到南京、再到上海,四处奔波求医,打针、手术、复健......一切有希望治好伤的办法,他们都试了,然而结果并不理想,只能眼看着依珊的双腿一天天地消瘦。
图片
“我们用赔偿的钱在上海的医院为依珊安装了电刺激芯片,以减缓她的痛苦,现在每天在家里根据医生和一些病友传授的经验带着她做抬腿、弓腿等动作,还要给她按摩关节、拉伸,尽最大能力缓解孩子腿部的萎缩。”丁女士介绍,目前,由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治疗的路漫长又看不到希望。
每天用电瓶车和轮椅接送孩子
“很多人劝我放弃,但孩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做妈妈的怎么会舍得。” 多番思考后,丁女士决定让女儿回到校园,希望尽力让她过上普通孩子一样的生活。
陪着女儿求学的日子,白天除了买菜做饭,丁女士其它时间大多守在课堂外,等到快放学了,她会提前将女儿接回家。截瘫不仅让小依珊的双腿没了知觉不能行走,更令丁女士和孩子痛苦的是,孩子大小便失禁需要及时更换尿不湿,并要及时消毒。有时候,即使消毒得再细致,还是会尿路感染,孩子每个月都有不少于一周的时间在医院度过。
图片
“别人都说我乐观,心态好,其实我都是一个人的时候才敢流泪,我不想让不好的情绪影响孩子。“ 谈到女儿受伤后护送其求学的经历,丁女士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但眼神中又透露着一丝坚毅,”好多次我都在想,为什么老天对我这么不公平?有时也真想过放弃,但一想到女儿的笑容,我咬咬牙又挺过来了。”
最难的日子里,依珊爸爸在昆明打工挣钱,丁女士一个人不仅要带着截瘫的女儿治病,还要照顾家中生活不太能自理的婆婆,长时间的劳累让丁女士比同龄人看起来明显苍老和疲惫。“很多时候心里烦,没胃口吃饭,但我会强迫自己吃,一旦我病倒了,女儿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和大皖新闻记者谈及平时的艰辛时,丁女士再也忍不住落泪。
校方特意将孩子班级调到楼道口边
康复之路虽然很艰辛,但小依珊的身边却也不乏温暖。她就读的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小学特别为母女俩开辟了绿色通道:错开上下学高峰期,丁女士可直接骑电瓶车到教室楼梯口;学校还将依珊所在的班级调到距楼道口最近的教室;校长、班主任、辅导员不定期开导依珊,早操、班级合唱等集体活动也会带上依珊…...
图片
“对孩子的遭遇及其父母的辛苦,我们感同身受,校方会尽最大努力为孩子提供一切便利,我们和老师也会经常鼓励和引导孩子。“贵池区杏花村小学校长刘艳会表示,校方一直在关心、关注这个孩子,要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帮助。”
经过近两年的治疗,依珊目前的情况稍微有所改善,但后续高昂的康复和护理费用让这个家庭压力山大。丁女士表示,不管以后怎样,她都会尽最大努力,带着孩子康复。“这样我才会无愧于心。只盼女儿能早日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寻常而快乐的人生。”
孟智超 大皖新闻记者 朱春友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