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食品制造贸易高地,首批12个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在河源授牌

5月22日,“粤食越好 粤品世界”之首批省级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市、区、镇)授牌仪式暨重点食品项目动工/竣工投产活动在河源市源城区举行。活动为广州市黄埔区、河源市河源国家高新区等首批12个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市、区、镇)(以下简称“省级食品试点县”)授牌,见证一批重点食品项目动工、竣工投产。
图片
培育食品工业试点县
打造食品制造贸易高地
阳江调味品、潮汕牛肉丸、河源米粉、梅州和饶平盐焗鸡、东莞腊肠、肇庆高要罗氏沼虾、英德红茶……在广东,这些耳熟能详的区域品牌美食深入人心,近年来更是为地方推动发展特色食品产业工业集群、加快建成食品产业链带来新支撑点。
图片
为打造世界级食品制造贸易高地,2024年初,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公布首批省级食品试点县,广州黄埔区、珠海斗门区、汕头金平区、河源国家高新区、梅州高新区、东莞市麻涌镇、江门新会区、阳江阳西县、湛江遂溪县、肇庆高要区、清远清新区、潮州潮安区等12地入选。活动现场,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为首批省级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授牌。
据介绍,2023年广东省食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922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9%,创20年新高。2023年,广东省推进近300个食品产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总额并超出原计划的39%;培育了9个省级食品特色产业园区;遴选了一批“链主”企业,规上食品工业企业2548家,11家食品企业上榜中国食品工业百强榜,居全国第一。2024年一季度,食品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全省规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
记者了解到,根据《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遴选入库培育工作方案》,到2025年,我省每年遴选10个左右省级食品工业试点县,并对上一年度地区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不低于12%或规模达到相应条件的省级食品试点县,授予广东省食品工业强县(市、区、镇)称号。
图片
以入选的河源国家高新区为例,2023年河源国家高新区食品生产及相关配套产业累计工业总产值达73.08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13.3%。其中,龙头企业对全区食品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96.29%。
一批项目动工竣工投产
为广东食品工业发展赋能
活动中,中储粮储备项目等10个涵盖烘焙食品、粮油加工、预制菜、调味品、休闲食品领域的项目举行了动工仪式,动工项目总投资超过7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过60亿元。华润怡宝(河源)饮用水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等10个涵盖食品饮料、肉制品、乳制品、粮油加工、预制菜、烘焙食品等项目举行了竣工投产仪式,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超过6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可达近90亿元。
图片
动工项目之一珠江桥新建调味品项目主要生产酱油、米醋等调味品,投产后每年可生产酱油、米醋共约11.5万吨,项目计划在2025年12月竣工,达产后将对广东调味品工艺技术、产能、数字化运营带来提升。
图片
投产项目明治集团华南新工厂位于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生产乳制品和糖果的综合性食品工厂。项目有关负责人晏向娜介绍,项目投产后将通过在广州市建立生产销售基地,构建在中国三大经济圈(华北、华东、华南)生产销售的体制,努力实现广东省食品的稳定供应,通过在本地生产来供应新鲜产品,供应本地消费。
图片
另外,位于河源市的两家食品饮料项目也正式投产。其中,华润怡宝(河源)饮用水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已竣工,并启动一条生产线设备的调试试产,另有两条生产线设备正在同步安装,预计今年可实现工业产值6.4亿元。广东紫泉饮料河源万绿湖生产基地项目购置两条国际先进无菌饮料灌装生产线,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不低于5亿元,年纳税不低于3500万元。
本次活动中,省工信厅还启动2024年广东“吃货节”促进食品工业提质扩需活动,正式开启“1+21”模式的2024“吃货节”活动,即“省1场启动仪式+各市分别1场”推广活动,省市合力、政企行携手组织展览展销、产业链对接、促转型等系列提质扩需活动,响应国家“培育特色食品产业,打造中国美食地图”的“吃货节”主题。
图片
活动启动后,各地市将结合本地特色,举办精彩纷呈的宣传推广活动。其中清远的“清远好风土”吃货节系列活动,东莞的2024第五届中国创新食品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食品博览会、第二届道滘粽子节、第十二届道滘美食文化节,茂名的“2024高凉手信评选暨高凉非遗美食展销”等活动还被列入全国2024年“吃货节”活动中。
文、图 | 记者 吴奕镇 通讯员 粤工兴 陈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