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卧底,我军3个纵队却未拿下蒋军一个师,刘伯承扼腕

作者:武陟东旭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1947年4月1日黄昏,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3个纵队开始围攻河南豫北汲县县城,防守此城的只有蒋军一个师。而且,敌人内部还有我军的卧底,其中一部计划起义。所以,我军战前上上下下都认为,此战稳操胜券。然而,此战最终以放弃而告终。
1947年3月19日,根据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变化,军委指对晋冀鲁豫军区发出指示:集中全力打一场战略性反攻,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极可能收复失地。
这样做的目的,是配合山东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的部队,粉碎蒋军的重点进攻。
其中,野战军主力以及太行军区主力、冀南军区主力,还有冀鲁豫军区一部,按照部署在豫北发动攻势。
刘伯承司令员看了地图后,皱起了眉头。
图片
【刘邓首长和张际春、李达】
豫北是块硬骨头,蒋氏在这里部署了10万大军。
其中,敌26军军长王仲廉率4个整编师,以及暂编第3纵队7万余人,驻守在豫北平汉铁路、道清铁路,其余部队驻扎在沁阳县(今沁阳市)、济源县(今济源市)、孟县等地区。
此外,敌第五绥靖区司令官孙震率2.5万余人,驻守在豫北平汉铁路以东、黄河以北河南省的浚县、滑县,以及河南省濮阳、长垣县一带。
而晋冀鲁豫在豫北地区有4个纵队,加上冀南、冀鲁豫军区的3个独立旅,兵力只有10万余人。
根据我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在上述地区跟蒋军较量,难以做到速战速决,取胜并没有绝对把握。因此,刘伯承司令员才有顾虑。
就在这时候,参谋长李达走了进来,将一份电报递给了刘伯承:“司令员,好消息。”
刘伯承接过电报一看,眉头舒展了开来,眉毛一扬道:“有了。”
图片
【开国上将李达】
这封电报,是我军的卧底王启明发来的。
王启明是河北人,1910年生于邢台市威县北胡帐村。
1929年,19岁的王启明考入商震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同年4月秘密加入组织。
从此,他按照组织安排,开始了卧底生涯,潜伏时间近20年。
商震是阎锡山手下的得力干将,但他对阎锡山并不愚忠,随时准备另起炉灶。
他很注重培养人才,办这所军校就是培养骨干亲信的。
王启明天资聪颖,学习也很勤奋,毕业时参加了选拔考试,获得第一名,受到赏识。
王启明后来青云直上,被安排到第32军司令部当参谋。
从那之后,他开始在32军悄悄发展同志,建立地下组织。
图片
【王启明将军】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地下组织发展了不少团以下基层军官,形成一股不少的力量。
在抗战中,王启明指挥果断,战功突出,1940年被选入陆军大学进修,成为特别班第五期学生。
毕业之后,王启明的才华出类拔萃,再上新台阶,担任蒋军陆军总部作战科科长,踏入了蒋军核心要害部门。这给王启明收集情报提供了有利条件。
解放战争中,王启明被调到了32军当参谋长。
起初,王启明都是直接跟延安联系。
1947年3月底,组织上指示他与晋冀鲁豫军区取得联系。
刘伯承看了王启明发来的情报,随即有了灵感: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不是天赐良机吗?
刘伯承随即将自己的设想向军委作了汇报,得到批准。
王启明回电说,他有把握发动起义,至少是一个团。
刘伯承认为,我军3个纵队攻打敌人一个师,而且还有内应,这仗应该没有悬念。
尽管如此,刘伯承也没有大意,他一贯谨慎。在围攻汲县城的同时,还派了第四军区司令员杨勇率1纵去炸毁黄河铁路大桥,阻断敌人退路,也能阻断援军。
陈再道司令员率领2纵,进军新乡县小冀和获嘉县,阻挡可能来自新乡县、修武县的敌人援军。
陈锡联率领3纵,占领新乡、汲县(今卫辉市)之间铁路,阻隔新乡县潞王坟附近的蒋军,同时阻击可能从辉县(今辉县市)或可能由北向新乡县增援的敌人。
图片
秦基伟司令员率领的太行军区主力,主要负责监视敌人,作为机动力量,起战役预备队作用。
刘帅的部署可谓天衣无缝。
4月1日夜,隆隆的炮声划破夜空的宁静,汲县攻坚战正式打响。
我军战士作战勇敢,到4月2日中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已经将整32师、第五绥靖区司令官孙震总部、整41师第104旅残部全部包围。
到了黄昏时分,我军攻占汲县城外围的多处据点,并攻占了东关。
这时,蒋军郑州指挥部看出了我军的战略意图,派出整26军、整66师、第2快速纵队、整9师等部,从南。东、西三个方向扑向汲县,企图来个反包围,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吃掉。
而负责前去炸桥的1纵,因为天气原因,没有如期到达。当他们赶到时,敌整编66师先头部队的一个旅,已经乘火车由河南的驻马店先于他们抵达铁桥,敌66师主力也马不停蹄正向豫北疾进。
消息传来,刘伯承额头冒出了汗,他不停地看着怀表,时针指向了晚上8点,再有2个小时,王启明就要举行起义,到时候我军一鼓作气解放汲县,敌人援兵赶到之后,也只能望洋兴叹,被动挨打了。
就在这时候,李达参谋长带着一个人走进指挥部。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王启明。
王启明向刘伯承敬礼后,自责地说:“司令员,我没有完成任务,起义流产了。”
原来,准备起义的是423团,该团团长刘荣宗是潜伏多年的地下工作者。
他原本打算起义,认为胜算很大。可是,后来他听说蒋军从四面八方赶到,认为一旦起义,就生死难料。他临时变卦,对王启明说:“我不打算起义,看在多年情分上,我放你一马,你走吧!”
王启明没有办法,毕竟部队控制在对方手里。他只得带着已经暴露的80多名同志离开了蒋军。
图片
这一变故,打乱了刘伯承的计划。
这时候,黄河南岸整66师3个旅,以及整9师第2旅,还有汲县整41师1个旅正在向汲县扑来。焦作地区的蒋军整3师2个旅,也已经在向新乡县集结。蒋军5个整编师10个旅的兵力将会出现在汲县周围,包围圈即将形成。
为了避免恶战,刘伯承只能改变计划,提早结束汲县战斗。
图片
——王革勋回忆录截图
图片
——《鄂西会战纪实》截图
在起义前叛变的刘荣宗,1949年之后潜伏了下来,后来被执行枪决。
图片
参考文献:
1,《鄂西会战纪实》,湖北人民出版社
2,《解放战争豫北攻势始末》,河南人民出版社
3,《战场的腰部》,《洛阳日报》2018年3月26日
4,《三年“拉锯”岁月回忆》,《王革勋文集》,王革勋,中国文史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