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叨叨丨又到了咱炫20℃的季节!全国多地遇“烤”验,青岛的气候为何这样宜人?

5月22日
山东晴空持续,炎热升级。
据@山东天气 发布的天气实况,
部分地区最高温直冲35℃,
简直“红得发紫”。
图片
山东今起三天晴热升级
济南等多地或遭高温“烤”验
5月22日至24日,山东晴热升级,菏泽、济南、潍坊等地最高气温可达35℃左右,或有高温出没,公众请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图片
根据预报,22日起三天,山东晴热升级,济南等地或有高温出没。具体来看,22日白天,全省天气晴到少云,日照和半岛地区有雾或轻雾。南风,潍坊和半岛地区4~5级阵风6级,其他地区3~4级。22白天最高气温:菏泽、济南北部、淄博北部、潍坊北部和鲁西北地区34℃左右,南部沿海地区20℃左右,其他地区31℃左右。
22日夜间到23日白天,山东全省天气晴到少云。滨州和东营南风4级转北风4~5级阵风6~7级,潍坊和半岛地区南风4~5级阵风6级,其他地区南风3~4级。23日白天最高气温:菏泽、济宁、济南北部、淄博北部、潍坊北部和鲁西北地区35℃左右,北部沿海地区28℃左右,南部沿海地区22℃左右,其他地区33℃左右。
23日夜间到24日白天,山东全省天气晴转多云。滨州和东营北风4~5级阵风6~7级减弱到3~4级,鲁南地区南风3~4级,其他地区南风转北风3~4级。24日白天最高气温:泰安、潍坊和鲁南地区34℃左右,沿海地区22℃左右,其他地区30℃左右。
气象部门提醒,山东22日起三天晴热升级,不少地方最高气温可达35℃左右,公众出行请尽量避开午后高温时段,注意防暑、防晒。
济南明天最高气温35℃
图片
22日下午到23日白天晴间多云,南风3~4级阵风6级,23日晨最低气温济阳区、莱芜区、钢城区、商河县、南山区、起步区19℃左右,市区及其它区县24℃左右,23日最高气温35℃左右。
23日夜间到24日晴转多云,北风3~4级阵风6级,最低气温济阳区、商河县、南山区、起步区15℃左右,市区及其它区县20℃左右,最高气温31℃左右。
25~26日多云转晴,25日夜间阴有雷阵雨,北风3~4级,雷雨时阵风7~9级,最高气温30℃左右。
27~28日晴,北风转南风3~4级,气温变化不大。
北方“火热”蔓延,
多地加入高温队列
刚刚结束的5月中旬,北方很多地方比常年还要更热一些,西北地区气温偏高最明显,像是新疆的乌鲁木齐、哈密,甘肃的敦煌、瓜州、酒泉、张掖等地,5月中旬平均气温刷新同期最高纪录。
21日下午,敦煌、拐子湖、额济纳旗等地纷纷加入36℃+高温队列,截至16时,新疆、甘肃、内蒙古的24个站点打破当地5月最热纪录,敦煌更是超过了40℃!
图片
随着大陆高压暖脊东移,23日至24日,华北、黄淮、陕西关中部分地区有高温出没,石家庄、兰州、银川将迎来当地今年首个高温日。
此次过程高温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23日,石家庄23日最高气温37℃,将是今年来新高。华北南部、黄淮一带小麦种植区需警惕“干热风”的影响,山东、河南要注意防范气象干旱。
不过,这轮高温过程影响范围有限,持续时间也较短。23日起,一股路径偏东的冷空气将自北向南陆续影响长江以北地区,带来降雨、降温天气。届时,北方各地气温又将陆续回落,其中24日至25日,西北地区东部到华北平原多地最高气温只有25℃左右,清凉返场。提醒公众注意气温变化,及时调整着装,避免感冒着凉。
图片
在全国及省内大部分地区
最高温都已超过30℃的情况下
青岛的气温仍在20℃左右徘徊。
图片
网上曾有段子:
北京:我是首都!
青岛:我20℃;
西安:我是文化古都!
青岛:我20℃;
上海:我是国际化大都市!
青岛:我20℃;
三亚:我是旅游胜地!
青岛:我20℃。
青岛的气候为何这样宜人?
相必大家都能猜到,没错,海洋!
昨天是第14个全国海洋日
海洋在天气背后扮演了什么角色?
图片
天气加湿器:季风和“雪窝”塑造者
  海洋是大气中水蒸气的主要来源,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的水汽从海洋带入大气,海洋的蒸发量大约占地表总蒸发量的84%。“大到季风,小到一场降雪,海洋里的水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大气加湿器。”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季风性国家。冬季,大陆气温低而海洋相对较暖,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风,这就是冬季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正好相反,在夏季风盛行时期,海洋如同加湿器,输送大量水汽,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了我国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
  冬季京津冀的回流雪、山东半岛等地的冷流雪也离不开大海的增湿。冬季干冷空气移经渤海暖海面时,受到暖海面的增温增湿作用,产生阵性降雪。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等地多冷流降雪,有“雪窝”之称。
图片
调温空调机:一省之内冰火两重天
  相对于陆地,海洋升温慢,散热也慢,因此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比较温和,海洋犹如一台天然空调机,让沿海地区更加宜居。夏季甚至会有一省之内冰火两重天的情况,比如2020年6月4日下午,山东西部局地最高气温超过40℃,酷热难耐,而东部的山东半岛局部不足20℃,东西最大温差达25.2℃。
  海洋中的洋流也会影响气温。暖流流经的海区和沿海地带,一般较同纬度气温高。寒流会使流经海区和沿海地带的气温降低。世界上最长的暖流——墨西哥暖流为欧洲带来了巨量的温暖空气。根据科学家统计,如果想替代墨西哥暖流带来的热量,需要建造100万座核电站。没有了它,欧洲的平均气温将会骤降5至10℃。
台风孵化器:年均7个台风登陆我国
  海洋是孕育台风的“孵化器”,在海温26至27℃以上的海面上,满足一定的湿度条件,结合空气风切变、地转偏向力等,会形成不断旋转的气旋,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字:台风、飓风、气旋风暴。
  据中国天气网统计,1949年-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918个台风生成,年均27个。我国受台风影响比较频繁,1949年-2019年,共有491个台风登陆我国,年均约7个。也就是说,平均每四个台风就有一个会直接影响我国。台风导致的狂风暴雨常常带来不少灾害。不过,台风也能带来丰沛的淡水,并能缓解酷暑,起到平衡热力和降水的积极作用。
图片
超级换气扇:减缓气候变暖
  海洋是全球环境的“换气扇”,它生产大气中70%的氧气,吸收约93%因温室效应产生的额外能量和约30%由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有减缓作用。
  海洋还吸收4/5的太阳能,并通过潜热、长波辐射和感热交换的方式输送给大气,以能量形式来影响大气运动。
  海洋覆盖了地球约70%的面积,它是影响全球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子,也是气候变化的关键角色。如今,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日俱增,这使得海洋观测、研究和服务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对海洋,我们需要多一些保护,多一些敬畏。
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山东天气、中国天气网、青岛气象、中央气象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