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精英带队,重组高合汽车

图片
记者|杨松
编辑|鄢子为
一度估值250亿的高合汽车,启动重组。
其内部公告显示,重组组长之一为Jack Yeung,即投资方iAuto的联合创始人、CEO。
他将同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一道,负责制定整体战略规划、预算、薪酬体系。
外界猜测,他与iAuto实控人仰融(英文名Yeung Yung),沾亲带故。
《21CBR》记者获悉,Jack Yeung中文名为“杨尚铭”,两人的姓氏不同。
杨本人履历丰富,曾是摩根士丹利汽车行业分析师,撰写了多篇中资车企的研报,也在巴黎银行和瑞士信贷工作过。
白衣骑士
高合的白衣骑士,是一家注册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公司“iAuto”。其复工复产,仰仗对方承诺投入的10亿美元。
iAuto的核心业务,集中在清洁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
幕后金主,背景深厚。
据正道集团于发布的公告,iAuto的实际控制人为仰融,一位汽车界大亨。
仰融曾担任华晨汽车董事长,一手打造“华晨系”资本帝国。因与地方政府谈判破裂,2002年仰融悄然赴美,抛售全部华晨中国股票,正式出局。
从那时算起,他离开已有20年之久。
“我在iAuto里没有任何行政职务,不担任董事,也不是股东,不拿一分钱工资,但整个规划我参与,参与成分比较大。”仰融这样公开披露过。
他与职业经理人杨尚铭,在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上,有着交集。
图片
仰融曾被推选为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理事,杨尚铭恰巧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今年3月,受该中心邀请,做了一场演讲。
图片
从摩根士丹利离职后,杨尚铭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加入iAuto。
“仰融可能还处在造车的第一个阶段,讲故事、讲情怀。”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告诉《21CBR》记者。
仰融实控的正道集团,也有造车动作。
2017年,其发布电动概念车H600,是一款增程式电动C级车,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至今未量产。
2022年,正道集团公告称,与中兴汽车订立谅解备忘录,拟收购其超51%的股本权益。双方仍处于初期的接洽阶段。
两家公司都没造出车,仰融转而入股合适标的,情理之中。
资金难题
杨尚铭带队,iAuto管理层深度参与高合重组。
一份通知显示,高合汽车已成立两个小组,重组工作组和联合运营工作组。
重组工作组下设股东、政府、供应商和员工四个小组,负责股权、债务、运营等重组。
联合运营工作组下设产品规划、生产供应链、营销等七个小组,负责日常决策及运营。
iAuto的产品开发副总裁沈洪桦,担任联合运营工作组组长,涉及预算、薪酬体系等事宜,需向杨尚铭与丁磊汇报。
图片
高合复工复产,亟需资金。
“丁磊(高合董事长)要的不是‘黑科技’,眼下是要输血,赶紧活过来,发工资。”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表示,再拖下去,他就濒临死亡了。
正道集团手头并不宽裕,其有55名员工,截至去年底,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80万港元。
杨尚铭有多家金融机构工作经验,在筹钱方面,或可助仰融一臂之力。
“10个亿(美元)解决不了高合长期发展问题,正在安排第二轮融资。今年底前还要进行两轮融资,每轮10亿美元。”仰融接受采访时表示。
他提及,合同还在走流程,正在进行法律尽职调查,看30天内能不能完成,没签署最终合约之前,可能都有变数。
图片
“重新启动,要把过去欠的债还掉,把人请回来,恢复采购,生产链才能动起来。”
梅松林预估,10亿美元看似天文数字,对车企来说,并不算多。
时间紧迫
过去数月,丁磊拜访过长安汽车等多家巨头,均未收到橄榄枝。
“大家自顾不暇,搞兼并,好像也不是时候。”钟师猜测,与iAuto公司合作,说明高合在国内没找到合适投资方。
杨尚铭团队,踩着节点,重整高合汽车,先得还债。
部分高合债主,尚未拿到欠款。
“从去年4月至今,预付款、尾款统统没给。”为高合汽车拍摄宣传片的一位导演告诉《21CBR》记者,高合拖欠了他32万元款项,之前对接人员全部离职,现无对接人员。
他在等待法院强制执行,要回这笔款项,“法务人员,也离职”。
一位广告代理商称,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高合的对接人一直在换,到今年1月,再也联系不上对方。
图片
融资消息传出后,其打算去办公楼看一看,要回所欠的8万元款项。
汽车拥有上万个零部件,光制造环节就有数百家供应商,加上营销、销售等环节,供应商众多。
高合欠款时间越久,在供应商端的口碑就更差,再度复工时,他们很难给出“账期”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企业付出的成本也就越高。
“停摆时间越长,对品牌越不利。”梅松林称,外界对高合感兴趣,因其在细分市场有一定知名度,若停产越久,贬值将越快。
“翻身的窗口期最多3个月。”丁磊在2月底表示。
乘联会数据显示,高合1月还有232辆销量,2月爆雷,销量暴跌至40,后续两月,没有销量。
5月22日,《21CBR》记者拨打高合官方热线,咨询试驾事宜。对方回复称,目前官方试驾、销售均处于暂停状态,何时恢复要等通知。
能否挽狂澜于既倒,考验杨尚铭团队的能力。
作为“大摩”分析师,他善于剖析车企业绩,但亲自下场,重振一家陷入困境的车企,挑战很大。
题图来源: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