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福音!新研究称晒太阳吃多不会胖,真的靠谱吗?

受访专家: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王富军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冰洁
如今,肥胖已成为日益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5月22日发表在《皮肤病学研究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中,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皮肤科研究人员评估了紫外线暴露对食欲、体重调节的影响。
图片
研究中,持续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时,正常饮食的小鼠和高脂肪饮食的小鼠瘦素(食欲调节的关键激素)水平都会下降,出现食欲增加的情况,但意外的是,小鼠的体重并未因此增加。这一结论或可为预防和治疗肥胖、代谢紊乱提供新方法。此前也有研究指出,暴露于紫外线会让人更容易饿、吃得更多,但只有男性出现增重,女性不会受到影响。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富军表示,这则实验是一项小鼠试验,有其局限性,未来在临床的肥胖管理中能发挥多大效果仍不清晰。紫外线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因素,自然界中主要的紫外线来源是太阳。对于整体健康而言,紫外线可促进皮肤将7-脱氢胆固醇合成维生素D,有益于骨骼健康;能调节高级神经的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压;经常接受适量的紫外线照射能加强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增强免疫力。但过量的紫外线也可引起晒伤、光老化和皮肤癌等有害影响。
研究提出的瘦素一度被认为是肥胖的“克星”,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可进入到下丘脑与瘦素受体结合,刺激机体产生饱腹感,从而减少食物摄入。如果瘦素水平降低,饱腹感就会降低。因此,小鼠体内的“瘦素”水平下降,变得食欲大开,增加了食物摄入。但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也在提高。
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可使皮下脂肪在积聚之前转化为热量并燃烧,进而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可见,紫外线虽然提高了食欲,但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逆转了对体重的影响。
图片
此外,维生素D水平不足也与肥胖相关。近期,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营养素》杂志上刊发的最新研究表明,25羟维生素D(维生素D在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水平最高的人出现腹部肥胖、高甘油三酯的风险都会降低。
王富军表示,《黄帝内经》写道,“夏三月……无厌于日”,意思是不要害怕阳光,但也不能过度晒太阳。夏季紫外线强烈,晒太阳最好选在清晨和傍晚,一次15分钟超过40%身体面积的阳光照射,会产生大量的维生素D,至少把一个部位的皮肤露在外面,如果当日紫外线指数小于2就不需要防晒,但需避免在阳光强烈的10:00~14:00进行户外运动,此时紫外线十分强烈,会灼伤皮肤,甚至对视网膜、脑膜产生刺激,反而弊大于利。
还需提醒的是,根据波长不同,紫外线可分为长波段“UVA”,主打晒黑;中波段“UVB”,可导致晒伤;短波段“UVC”,会被臭氧层吸收,不会到达地球表面。而储存于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只有在UVB的作用下才能转化为维生素D3,因此,大家可选择PA值(代表抵御UVA的能力)较高,SPF(代表抵御UVB的能力)为20或30的防晒霜。▲
责编:潘子虎
主编: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