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体检却没有发现食管癌,只因为少做了一件事

“我每年都在体检,为什么没查出来食管癌呢?”“我今年刚体检过,怎么没有发现异常呢?”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门诊,很多刚刚确诊的食管癌患者都问过这样的问题。副主任医师王晓华发现,他们的体检套餐内容不少,但是都没有做过胃镜检查。目前食管癌早癌发现率比较低,很多人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都是因为漏做了这个检查。
六旬老人确诊食管癌,从未做过这项检查
“为什么我年年体检,却没有发现异常呢?”60多岁的李阿姨(化姓)拿着诊断报告,难以置信地问医生。她曾是一家企业高管,过去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喝酒熬夜。退休后坚持年年进行体检,却没有发现异常。最近因进食梗阻就医,查出食管肿瘤近8CM,局部出现了淋巴结转移,已经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期。王晓华看了她的体检单,检查项目虽然很多,但是漏了非常重要的一项,从来没有做胃镜检查。
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很高,很多人和李阿姨一样,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全球一半以上的食管癌新发和死亡都是在我国。 国家癌症中心近期发布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2022年,我国新发食管癌患者22.4万例,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第七位,年死亡18.8万人,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第五位。
种种害怕,让胃镜检查成为体检的“漏网之鱼”
胃镜检查,是发现食管和胃肿瘤的“黄金手段”。大多数患者的体检套餐中没有胃镜检查这一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体检中心不具备胃镜检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害怕这种有创的内镜检查。有人怕吃泻药,有人怕疼痛,有人怕全麻会“变傻”。种种害怕,让很多人宁可做3次B超或CT,也不敢查1次胃镜。
胃镜真的那么可怕吗?王晓华说,临床上无数病例证实,清理胃肠道的泻药完全可以耐受;麻药也不会影响智商。目前无痛胃镜已经普及,患者还在熟睡中,医生已经完成了检查,做了活检,甚至在内镜下摘掉了早期的肿瘤。实际上,大多数人因为从来没做过内镜检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和害怕;相反,做过一次检查的人,都会很从容地接受第二次检查。
早癌率低,只因失去这个“先机”
癌症治疗,关键在早。早期食管癌五年生存率大于90%,晚期不足10%。王晓华介绍,由正常组织到出现癌前病变,直到进展为中晚期癌,这一时间跨度可能长达几年、十几年甚至数十年,这段时间是发现早癌的“先机”。往往通过内镜切除或单纯手术切除就可以获得治愈。
胃镜和病理学检查是食管癌诊断的金标准。她推荐,40岁为食管癌筛查的起始年龄,对于合并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为高危人群: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区(如河南林县)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家族史者、有不良饮食习惯者(爱吃腌制,油炸,烟熏食品,长期进食过烫过快者)、 营养缺乏者、长期吸烟、酗酒者、有上消化道炎症长期刺激者、HPV感染者、中老年人群。这类人群即便没有食管癌的症状,也要定期做胃镜检查。
此外,食管黏膜细胞学检查、食管钡餐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如 SCC、CEA 等)也可以助诊。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食管癌
食管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进行性的吞咽困难,开始是干食(烧饼,饼干等)下咽受阻,要泡了水才能吃下去;渐渐地发展成吃烂面条也很慢,严重的患者食管腔内被肿瘤占据,进水也困难,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二是食管内异物感,很多人总是感觉嗓子内有异物,咽部干燥发紧;三是胸骨后疼痛、闷胀不适或咽下痛,四是腹部饱胀感,剑突下或上腹部疼痛等等。不明原因出现以上症状的一种,持续一个月仍然未能改善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排除食管癌。
确诊食管癌怎么办?
王晓华介绍,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众多,医生会结合肿瘤分期、患者体质、患者意愿等情况而因人施治。早期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残留和复发风险低的病变(如黏膜内癌)均适合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不适合内镜下切除者(如黏膜下癌)需进行外科食管癌根治手术,拒绝手术或手术不耐受者可行同步放化疗。
对于中晚期诊疗患者,医生通常会组织肿瘤内科、放疗科、外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为病人量体裁衣选择最适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在手术前或手术后,可以联合辅助放化疗;不具备手术条件的人,可以选择同步放化疗+免疫治疗或其中1-2种治疗手段。李阿姨在王晓华医生处接受4个疗程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明显退缩,随后手术顺利切除了肿瘤。
通讯员 胥林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