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造4只“独角兽”,王均豪扎根27年!46万浙商为何奔赴湖北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艳霄
2004年至2024年,《浙商》杂志以“引领中国民营商业力量”为宗旨,伴随中国民营经济走过风雨20年。
在创刊20周年之际,《浙商》杂志启动全国行,推出年度大型融媒报道《寻路中国经济》系列,选取数个浙商活跃其间、深度改变对应经济与产业生态的地区,以商业地理的视角,解读浙商人文如何浸润地区发展,实现自身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高质量发展与超越。
系列第二站,我们的记者走进湖北,在那里会有什么新发现?浙商如何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他们的故事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图片
2024全国浙商湖北行暨湖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总商会)二十周年庆典。受访者供图。
“这里是吉利的第二故乡。”
“在世界级坝区发展出一家世界级企业,这是我的梦想。”
“我是因为三峡的一个项目来的,当时本准备过渡一下就走,结果一待就是30年。”
……
5月20日至21日,2024全国浙商湖北行暨“湖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总商会)”(下简称“湖北浙商总会”)二十周年庆典举行,近千位在鄂浙商、全国各地浙江商会代表齐聚一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6万浙商、21500多家浙商企业在湖北发展,总投资额1.3万亿元,安置135万人就业,年创税210余亿元,累计捐款捐物7.8亿元,捐建36所希望小学和幼儿园。2017年以来,浙商在鄂新增投资项目230多个,协议投资额2100多亿元。
当旧友新朋会面,那些荆楚大地上关于浙商的过去、当下和未来,也在一场场对话中徐徐铺陈开来。
把猪搬进百米高楼?“去大海里长成大船”
飞机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空气里是初夏的热情,一抹“浙商红”早早候在出口,欢迎家乡人。他们热情地同记者介绍商会的近况,并说起去年新上任的会长,说他从前做水泥生意,而今却造起“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楼房养猪场”,《纽约时报》还曾报道其“用生产iPhone的方式养猪”。
图片
  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楼房养猪场。受访者供图
数张难以想象关联性的标签贴上,虽未见其人,却已见到些传奇色彩。然而,当真正与湖北浙商总会会长诸葛文达会面,谈及从水泥行业转型向现代农牧业的原因时,他的回答却很质朴:“水泥是建设的基本材料,改革开放40多年至今,国家的发展以建设为主,这是一片海一样的市场。”所以,他所执掌的湖北世纪新峰水泥厂年产曾超500万吨,跻身全国水泥行业前50强,“但是现在房地产市场需求不足,水泥行业已经走到‘天花板’,拐点之后,我必须找到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衣食住行一一筛选,他最终选定“食”,选定“养猪”。或许这个选择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并不“性感”,但当记者随着诸葛文达走到百米之高的养猪场,看到庞大的智能饲料生产系统、输送系统,以及智能消毒控制系统等,仍感震撼。
诸葛文达介绍,楼房养猪场从2020年开始建设,而今,从真正的养猪到深加工均还只是刚刚开始,“虽然中国人养猪的历史很悠久,但一直以来,规模化、科技含量、自动化程度都很低,这是一个转型点,也是我们现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
“养猪行业,我算是新兵,但我相信,只要这套体系形成,对于传统养猪,会是‘降维打击’。”诸葛文达谈到,如今,他的楼房养猪场一期已经建成,目前楼内养殖15万头猪(未满产状态),待二期养成并达产后,年出栏量或将达120万头。2023年11月,他的新创业项目——湖北中新开维现代牧业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这也是一片海一样的市场,而且蛋白消费量在全球消费量中还远远没有达到峰值,肉类需求仍在缓慢增长中。”诸葛文达准确传递出他选择行业的原则——去大海里长成大船,不要在碗里当大王,“碗里的大王,再大也只能是泥鳅。”
“任何行业都能生长出新质生产力。”诸葛文达不仅谈企业发展,也说起他对商会未来的规划,“在架起政企桥梁,做好公益慈善事业等传统职能的基础上,我也希望能进一步团结在鄂浙商,带动他们实现转型发展。”如今,湖北浙商总会已成立起产业发展部,将重点整合建筑和房地产、五金机电、农业现代化、智能智造四大行业领域,打造在鄂浙商“航母舰队”。
诸葛文达谈到,在建筑和房地产领域,重在盘活存量资产,恢复流动性,“浙商一向来投资谨慎,所以负债率相对较低,但也存在流动性不强的问题。关键就是等市场复苏,并获得银行融资支持,慢慢实现部分变现,部分自持,进入稳定状态。”因此,今年以来,商会也成立了产业金融部,加强银企合作。目前,已帮助十余家浙商企业与金融机构完成对接,4家企业贷款已落地。
图片
  湖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总商会)会长诸葛文达。李艳霄 摄
此外,聚焦五金机电领域,重在强强联合,重点扶持几家优势企业做高做精做强,实现交叉持股,生产线共享,品牌共享,市场分工协作开发;农业现代化领域,要重点进军市场前景广阔的现代中式餐饮领域,带领中小浙商转型;在智能制造领域,则鼓励浙商二代创业发展,商会负责扶优扶强,助推优势创新型企业稳中求快发展,重点扶持优质企业培育上市。
“团结、具有合作精神,是浙商的优势。我们可以整合多家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一起闯市场。”诸葛文达说。
“在世界级坝区发展成世界级企业”
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是湖北浙商总会的元老,也是其20年发展的见证者。他至今仍记得,20年前,湖北浙江企业联合会与湖北浙江商会几乎同时成立,“两边都来找我,才发现职能重合了。”而这场“乌龙”也恰恰折射出在鄂浙商群体的庞大,“但我们都是浙江人,都愿意抱更大的团、取更多的暖,于是最后大家又汇合在一起,形成了如今的湖北浙江企业联合会(总商会)。”
图片
  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受访者供图
而王均豪与湖北的缘分,还要从更早年间说起。1997年,他为对口支援三峡大坝而来,却不知不觉扎根于此,用27年种下一棵以“均瑶乳业”为名的参天大树,“是荆楚大地的天时地利人和,让我们用20多年,长成坝区第一家上市公司。”
王均豪自称已是新湖北人,谈及湖北的投资环境,他直言:“投资环境好不好,答案都在企业来鄂投资数据里。”他没有特别强调宏观数据上的变化,反以自己为例,说起他在英山县投资矿泉水厂的故事。
起初,王均豪对投资矿泉水事宜完全不感兴趣,一口回绝了投资提议。然而,当地领导却以邀请他吃农家乐为引,将他带到山间瀑布边,与水行业专家对谈,“那时候,我才真正开始了解天然矿泉水,了解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很难在常规食物中吸收。”而英山县山顶花岗岩渗出来的矿泉水,既富含被称为“水中黄金”的偏硅酸和锶,同时是难得的软性矿泉水,适合泡茶煲汤,三大特性综合,他将其称为天然矿泉水中的“三好学生”。
只是一场对话,均瑶恩赐天然矿泉水项目就此落地,总投资1.5亿元。
王均豪回忆起来,仍为其中戏剧性感慨万千:“所以,湖北政府招商引资的水平确实很高,也很有智慧。当然,关键也是湖北这片土地人杰地灵,像是同样也是‘新质生产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矿泉水之外,均瑶集团扎根湖北的20余年里,还曾布局乳品、酒店、生物大健康、旧城改造、航空等多个产业。
聚焦生物健康领域,王均豪说起他们全国首发的Flash Melt闪溶益生菌,也说起他们在益生菌领域十数年沉淀,“我们一直在向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努力,对标国际,希望做全球益生菌的领跑者,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走向70个国家市场。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他面向在座的一众浙商说,也对自己说。
走出聚光灯,记者发现,虽已过天命之年,但王均豪言谈间仍极具少侠意气,他说:“在世界级坝区发展出一家世界级企业,这是我的梦想。”
而除了王均豪之外,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东阳光集团创始人张中能以及董事长张寓帅,以及人民电器、万洋集团、宝业集团等都以真金白银投注湖北。
武汉经开区伫立着属于李书福的4只“独角兽”——亿咖通科技、芯擎科技、路特斯科技和星纪魅族;张中能与张寓帅父子则在23年间13次追加投资宜都,累计投资额超220亿元,并培育当地第一家上市公司东阳光长江药业,建设新材料项目生产基地。
超1.3万亿元!荆楚大地魅力何在?
许多扎根在荆楚大地的浙商,是说不清楚他们为何来到湖北的。诸葛文达说最早从国企下海后,走南闯北辗转了许多地方,“我本身是水泥行业出身,在江西湖北四川陕西转了一圈,最终留在了湖北。”
“没有宿命的必然,浙商创业就是这样的,全国各地跑,跑到哪里,就在哪里落脚。这也是浙商‘四千精神’的源起。”但诸葛文达也表示,留在鄂州,是因为——“待惯了,安心。我也早已经融进了鄂州。”
宜昌温州商会会长陈鸣在鄂扎根已30年,他笑道:“我是因为三峡的一个项目来的,当时本准备过渡一下就走,结果一待就是30年。”他盛赞宜昌的宜居,直言,“不舍得走。”
图片
  宜昌温州商会会长陈鸣。李艳霄 摄
宜昌台州商会会长毛妙根也很有同感,他评价宜昌的气候,与家乡台州相近,而今,宜昌也早已是他心安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