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1”的突破,《上海退役军人志》将启动编纂

图片
“鉴史御今,戎耀申城”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会,日前在上海双拥大厦大举行。活动现场,市地方史志学会上海退役军人研究专委会揭牌成立,《上海退役军人志》将启动编纂。
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顾问熊月之说,上海是第一个启动编纂专门退役军人志的城市,实现了“0到1”的突破。志书不仅仅要记载退役军人的各种要素,更要写出中国的精神风貌;志书要体现当代上海在新中国的地位,从退役军人反映上海这座城市的精气神;要通过记录当代退役军人的精神气象,映射时代特点。
2022年,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载入地方志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要求将本行政区域内符合入志条件的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载入地方志书。实施办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激励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引导退役军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响应实施办法,谋划编纂独立成卷的专业志书——《上海退役军人志》,力求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退役军人工作的历史和现状,体现上海退役军人工作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丁振文表示,与市地方史志学会合作编纂《上海退役军人志》,对于进一步认清上海退役军人工作的发展历程,推动新时代上海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争取将《上海退役军人志》纳入上海市第三轮地方志书编纂,纳入国家三轮修志的上海市级志书体系。
图片
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王玉梅表示,地方志作为记录地方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在上海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当前,上海市方志办在进行二轮修志成果转化、志鉴开发利用、宣传推广普及的同时,还在探讨如何鼓励和引导全市各单位、各行业以特色志、专门志、专题志等专志形式,继续推动编修志书的常态化,并引导部分单位进行试点。“期待《上海退役军人志》凝聚各方合力,存真求实,锐意创新,突出特色,成为高质量的精品佳志。”
“上海是红色之城、光荣之城,与人民军队的壮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广大退役军人继承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在上海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内容在市档案馆目前的馆藏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藏和记载。”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郑泽青表示,近年来,市档案局(馆)依托档案资源优势,开展了一系列与党史、军史研究有关的展览、编研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档案工作与地方志工作息息相关,市档案局(馆)将一如既往像支持其他志书的编纂一样,为《上海退役军人志》编纂做好服务。
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王依群指出,“鉴史御今,戎耀申城”主题系列活动,强调史志重要地位作用,突出了军人这一特殊主体,弘扬时代主旋律。上海申康医学发展中心原党委书记、市委原第十巡视组组长施荣范从退役军人医疗保障谈起,指出上海汇聚国际视野,结合自身实际,保障好、服务好退役军人,让更多退役军人感受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温度。
业内指出,志书不仅梳理退役军人历史发展脉络,更应为当前退役军人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上海的解放和发展,都离不开退役军人的辛勤付出。将退役军人的优秀事迹,通过修志的方式加以呈现,对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讴歌时代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院长、全国最美退役军人郁文贤说,时代是每个退役军人成长的主要动力,每个个体又集聚在一起推动时代的进步,《上海退役军人志》应该围绕着时代的变迁进行梳理。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九届会长刘苏闽作主题报告《铭记关怀嘱托传承红色基因——纪念总书记给百岁新四军老战士回信三周年》,呼吁全社会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传统发扬好。
“鉴史御今,戎耀申城”主题系列活动还将以丛书、论坛、展览、影视、新媒体等多种形式,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展示退役军人风采,“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据悉,活动由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主办,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局(馆)指导。
  作者:许旸
文:许旸图:主办方编辑:王彦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