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微软AI部门将撤离中国,是卷不动了还是规避美国科技“排华阵线”?

文/纸不语
近日,多个社区传出了微软中国区Azure人工智能团队将集体搬迁至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消息,涉及到微软云的 C+AI 、AI platform的Azure ML等多个团队,相关员工或达数百人。同时,收到邮件的员工需要在 6 月 7 日前做出决定,要么去海外,要么选择拿补偿离职。
相关员工担忧,这一决定或是在变相裁员。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重要的部门搬走后,不重要的部门将被裁掉,AI相关部门中国区就可以关掉了!”
图片
图源:和讯网
针对此消息,微软中国官方回应称,“本次是给部分员工一个可选的内部调动机会,不会影响公司在国内的运营。”
早在2023年6月,微软就曾作了类似的决定:将部分顶尖的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从中国转移到加拿大温哥华的某一新实验室。英国《金融时报》称,约有20至40名员工受影响,其中包括一些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工作的人才。
那么,微软为何“少量多次”地撤走在华AI核心研究人员?
计划隔离中国AI不在中国卷
微软2024年Q1营收为565.17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501.22亿美元相比增长13%;净利润为222.91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175.56亿美元相比增长27%;每股摊薄收益为2.99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2.35美元相比增长27%。
尽管收入逐年增长,但微软仍面临着利润减少的问题,特别是在2023财年,微软高管收入出现大幅缩水。首席执行官纳德拉收入为 48512537 美元,相较2022年缩水了 11.7%;艾米・胡德 (Amy Hood) 的薪酬下降了 24.4%,布拉德・史密斯 (Brad Smith) 的 2022 财年薪酬下降了 22.6%。
图片
图源:IT之家
此外,在微软2023年第四财季中,Azure和其他云服务业务营收扣除汇率变动后同比增速为27%,和三季度31%的增速相比,进一步放缓。云计算业务作为微软长久以来的增长引擎,受到了全球经济健康状况的影响,许多科技客户一直在削减云计算支出。此前在新冠疫情的繁荣时期,其Azure云服务曾实现50%甚至更高的同比增速。
反观百度。其2024年Q1总营收315亿元,核心营收238亿元。同时,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70.11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于百度核心的净利润(Non-GAAP)66.28亿元,同比增长26%,均超出市场预期。
百度首席财务官罗戎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百度核心的营业利润率(Non-GAAP)达23.5%,同比、环比均实现增长。我们已经建立了持续提高运营效率的记录,在未来几个季度,我们将执行所需措施来提升运营效率,以支持我们的人工智能业务和高质量增长,并保持健康的营业利润率(Non-GAAP)。”
得益于文心大模型和飞桨的相互促进,截至2024年4月中旬,飞桨社区上的开发者数量已达1300万人。公开信息显示,百度近期推出多个轻量级大语言模型以使文心大模型系列更加高效、实惠;并上线AgentBuilder、AppBuilder和ModelBuilder三大开发工具,帮助开发者和企业创建智能体、开发AI原生应用和定制模型,降低门槛、提升效率。
财报显示,2024年3月百度App月活用户达6.76亿,同比增长3%,季度在线营销收入170亿元。百度在持续推进AI重构搜索,基于文心智能体平台AgentBuilder构建的智能体可在百度搜索等生态内进行分发,以丰富内容生态、提升客户效率。
另外,中国2018年11月成立的研究机构——智源研究院,是一家系统型创新驱动的研究院,致力于搭建一个高效有活力的AI 研发平台。其在2021年6月发布了中国首个+世界最大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悟道2.0”,实现了1.75万亿参数,是当时GPT 3采用的1750亿参数量的10倍,亦超过了谷歌发布的Switch Transformer(1.6万亿参数量)。
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表示,中国公司和研究机构将成为ChatGPT的主要竞争对手。他认为,中国不会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竞争中落后。
对于中国市场,布拉德·史密斯曾指出,中国仅占微软销售额的1.5%,而2022年的总销售额高达2120亿美元。
再加上新Bing AI搜索无法在中国落地,微软“隔离”中国AI的意味愈发突显,先后向包括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投资超过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2.37亿元)。
图片
图源:和讯网
据钛媒体App报道,微软公司不允许中国研究者提前使用GPT-4测试版和核心技术。同时,公司也对该院在量子计算、面部识别与合成媒体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限制。但在温哥华的分部,研究者可以自由接触关键技术,包括从事尖端研究所需的计算能力和OpenAI系统。微软员工曾坦言,微软大中华区版的企业Copilot版本更希望覆盖那些致力于全球化、出海的中国企业,而非与本土的阿里通义、百度文心等进行竞争,并非去坚持获得批准。
有分析认为,微软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是出于商业和战略的双重考虑。在东南亚市场的大额投资,可能是看中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而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和竞争环境,可能使得微软在该地区的策略更为谨慎。
或受“中美科技协定”的次生影响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于2023年8月27日到期后,美国政府决定不全面续签,只是将协定短期延长6个月,至2024年2月底。当时,美国务院发言人表示:“这次为期六个月的短期延期将使协议继续有效,同时我们将寻求授权进行谈判,以修改和加强协议条款。”
他还称,“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将承诺更长期的延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国家科技战略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在这一领域的行动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构成的威胁。”
图片
图源:秦安战略
而为了应对这一所谓的挑战和威胁,美国单方面升级中美科技竞争关系,尤其是在AI领域越加对中国严防死守,使得承担着先进AI技术研发工作的MSRA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倒逼微软采取相应行动。
2023年6月,微软将MSRA的中国籍顶尖AI专家转移到加拿大温哥华,这被称为“温哥华计划”。MSRA称,微软将在温哥华建立一个新的实验室,确认将包含温软在中国的AI研究专家到新实验室当中。
除了对中国实施AI隔离外,微软的人工智能布局开始往东南亚倾斜。2024年5月2日,微软董事长兼CEO Satya Nadella宣布,微软未来四年将向马来西亚投资22亿美元,建设云计算和AI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并为20万人提供AI技能培训。不止于此,微软还将在泰国投资建立新的地区数据中心,将向印度尼西亚投资17亿美元扩建数据中心。
早前,美光和高通也受地缘政治影响,相继撤离中国市场。2022年1月25日,美国知名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宣布解散其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涉及人数高达150人。同时,美光还为40余名核心研发人员提供了“技术移民”美国的机会。
同年,美国科技巨头高通也宣布将部分业务迁往越南。此外,高通还在全球范围内裁减了5%的员工,其中移动部门成为受影响最为严重的部门。
如何应对高科技“排华阵线”?
近年来,中国在5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飞速发展,使得美国的紧迫感、危机感日益上升。美国认为中国科技领域的快速崛起将对其构成重大挑战,由此在美国国内蔓延开关于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言论。
在《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等多份政府文件中,美国都明确了对华科技战略定位,认为中国是其“最强大的对手”。科技领域也被拜登政府作为中美竞争的前沿阵地,企图通过科技、经贸领域的打压,削弱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以此遏制中国的全面发展进程。
一位长期在中美关系里发挥合作桥梁作用的美国知名学者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透露,“美国希望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等领域有一个更狭隘的议程,而中方希望看到更广泛的讨论领域。”
他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在协定续签上的阻碍,批评美国试图削弱与中国科技关系的举动是“愚蠢的”,强调美国“不能让大选年政治毁了这份协定”。
图片
图源:CGTN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李巍认为:拜登政府上台后,在国际上极力编织由其主导的经济联盟网络,通过强化七国集团,构建新的“印太经济框架”、美欧贸易与技术委员会 (TTC)、矿产安全伙伴关系 (MSP) 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在双边层面打造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产业与科技合作的战略支点国家,试图在全球形成对华经济竞争的“协同作战”态势。
一旦美国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形成排华的科技联盟,切断中国技术的海外来源,中国依靠一国之力进行系统性科技创新将面临极其高昂的成本。因此,如何在美国的战略竞争压力下继续保持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检验着中国大国崛起的成色。
李巍认为,未来十年,中国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第一是国有企业主导的创新和民营企业主导的创新间的关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技术创新上也有不同的优势。两者需要分工配合,优势互补。比如,面对美国在太空领域给中国施加的竞争压力,中国就不能完全依靠国家主导的资源投入来应对,而应该大力鼓励民营企业也加入太空技术探索的行列。
第二是渐进式创新和颠覆性创新间的关系。美国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因此能多次引领技术和产业革命。相比之下,日本更擅长渐进式创新,国家技术实力雄厚,但是缺乏技术引领能力。中国需要把握两种创新模式的平衡,既要在技术进步上稳扎稳打,鼓励技术积累,又要鼓励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
第三是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间的关系。中国必须努力补齐经济体系中的诸多技术“短板”,以增强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给能力。然而科技创新有其自身规律,任何重大的科技创新都离不开全人类的分工合作和共同努力。中美竞争越激烈,中国越是要增强科技创新的开放意识,大力开展科技外交,积极开展同世界各国的科技合作,吸纳全球创新人才。
美西方试图通过大力鼓吹对华“脱钩断链”,将“中国制造”从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价值链中硬生生地剥离出去。但以微软、高通、英伟达等为代表的众多美国产业与科技巨头,一方面关注美国政客的涉华负面表态,另一方面在面对庞大且无可替代的中国市场时也不得不做出理性的抉择。
[引用]
① 微软 AI 团队整体撤离中国?回应来了!.半导体前线.2024-05-16.
② 微软中国AI团队的国际轮岗,全球化布局还是战略退却? .集微网.2024-05-17.
③ 《中美科技协定》续签仍未定,美学者:削弱与中国的科技关系是愚蠢的.观察者网.2024-02-27.
④ 中美战略竞争进入“决胜局”,科技是关键因素.中国日报网.2024-04-29.
⑤ 中美AI新局势:中国大模型加速洗牌,美国要建AI人才的“楚河汉界”|钛媒体AGI.钛媒体APP.2024-05-18.
⑥ 全文|微软2024财年Q1业绩会实录:有信心本财年运营利润与上年持平.新浪科技.2023-10-25.
⑦ 微软总裁:中国不会在AI竞争中落后 将成为ChatGPT主要竞争对手.科创板日报.2023-04-24.
⑧ 文件显示 2023 财年微软高管收入缩水 22-24%.IT之家.2023-10-24.
⑨ 百度Q1财报:净利润同比上涨22%超预期 生成式AI稳步推进.新华网.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