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种群稳步增长、建立国家公园……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这些成果

今天(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生态环境部在今天举行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宣传活动上宣布,我国启动实施为期七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涉及7大任务、28个项目,开展重点区域、重点物种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调查等。今年我国一方面在武夷山、黄山-怀玉山、大别山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开展多个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同时根据黄河源区生态系统分布格局和人为干扰因素的空间分布情况,结合植物生长和野生动物繁殖情况,组织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 张玉军: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主流化进程,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的顶层设计,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中国贡献。
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不断完善保护制度,先后颁布和修订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30多部法律法规,修订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划定全国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建立一批国家公园,我国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并不断优化,优良等级面积占比达到43.38%。大熊猫、海南长臂猿、苏铁等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
同时,我国印发实施《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确定了16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区
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 张德辉:到2035年,将力争设立10个左右的国家植物园,使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0%以上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迁地保护,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图片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等单位今天联合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55364个,比2023版新增6423个物种和267个种下单元。
(总台记者 蒋晓平 何莉 褚尔嘉 邵海成 刘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