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就缓解,站坐就头痛,究竟什么原因?

红网时刻新闻5月22日讯(通讯员 唐波 熊瑶)近日,长沙市民蒋先生突然遭遇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头痛:每当他站立或行走,头顶就似被千斤重担压着。然而,神奇的是,只要他躺下休息,痛感便会消失。
最初,蒋先生以为这是工作繁忙、疲劳累积所致,便尝试通过卧床休息来缓解疼痛。令蒋先生沮丧的是,自己卧床休息3天后,头痛仍未消失,甚至还伴随着眩晕、恶心和偶尔的耳鸣。几番思索下,蒋先生来到了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余孝君在仔细地询问了蒋先生的情况以及详细的体格检查后,考虑蒋先生为“低颅压性头痛”,随即给他安排了腰椎穿刺术来检测颅内压。检查结果显示,蒋先生的颅内压为55mmH2O,远低于正常人的水平。换句话说,蒋先生脑子里的“水”——脑脊液,太少了!
余孝君介绍,脑脊液是人体自然产生的无色透明液体,它就如同守护神一般默默保护并支撑着我们的脑和脊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腰椎穿刺术测得的脑脊液压力,即颅内压,应维持在80至180mmH2O的范围内。然而,当各种原因引起脑脊液压力过低时,就会导致与体位明显相关的头痛。
低颅压最突出的症状就是头痛,多位于额部和枕部,有时波及全头或向项、肩、背及下肢放射,性质为钝痛或搏动性痛,部分患者除典型的头痛或症状外,还可能会出现视物重影、恶心、呕吐、眩晕、耳鸣、颈僵和视物模糊等。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头痛与体位有明显关系,当患者坐起或站立时头痛剧烈,平卧或头低脚高位则很快消失或明显减轻,因此常被迫“躺平”。
低颅压性头痛大部分是由于脑脊液减少引起的,而脑脊液减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病毒性感染、进食不足、营养不良、头颈部外伤、手术、脱水、腰椎穿刺后、脑室分流术后等。前文所提到的蒋先生出现低颅压性头痛的症状,很可能与近期天气酷热,而自身的运动量过大以及因此导致的出汗过多,进而导致身体脱水有关。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他的脑脊液压力降低,从而引发了低颅压性头痛等一系列不适,所幸发现及时,经过一系列的对症处理后,蒋先生的症状明显缓解。
对于低颅压头痛,最重要的是及时诊断,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治疗,同时予以对症治疗。余孝君提醒,随着天气的日渐炎热,对于热爱运动的朋友们来说,在尽情挥洒汗水、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之后,务必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身体脱水,从而预防低颅压性头痛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