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下楼扔垃圾或不再“日晒雨淋”,广州拟规范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

自2019年实施“楼道撤桶”后,广州各小区的垃圾投放点从楼道移至楼下并按垃圾分类要求改造。截至2024年,绝大部分垃圾分类投放点设在户外环境中。广州市人大代表张茜关心投放点设置的科学合理便民问题,提出《关于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设施助推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暖心升级的建议》。
5月22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对张茜的建议进行回应,表示该局正加快推进广州的《生活垃圾分类固定式投放点建设规范》起草工作。满足广州市民在高温多雨天气中分类投放生活垃圾需求的条文,将写入“投放点规范”当中。
垃圾分类投放点将进一步满足居民遮雨遮阳需求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答复称,目前广州共有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1.56万个。从2019年上马、2020年至2023年持续优化提升,目前各投放点均要求具备遮雨、照明、硬地、洗手、排水等“五要素”,及洗手液、擦手纸等“两小件”条件,并将上述条件要求纳入广州市地方标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当中。
考虑到不同居民小区情况差异较大,建设环境不同建设空间和要求也有所不同,《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未对遮雨棚的大小及覆盖面积作具体规定,给予每个投放点一定自主设计空间。
图片
结合张茜的建议,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答复表示,该局将加快推进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固定式投放点建设规范》起草工作,目前该项目已在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立项。
《生活垃圾分类固定式投放点建设规范》拟对全市新建、改建、扩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上方无其他建筑物遮挡的投放点“应设置遮雨棚,保证居民在投放垃圾的时候不受雨水影响。遮雨棚距离地面高度不少于2米,遮雨棚突出部分在投放通道的地面投影宽度不少于0.6米”,满足居民投放和人员作业的遮雨遮阳需要。
将推进广州各区投放点品质提升行动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答复表示,尽管目前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仍待进一步规范,但广州不少区街已从提升遮雨遮阳角度优化垃圾分类投放点。
天河区海滨花园、宝翠园小区的投放点,设置可伸缩遮雨棚,既美观又不占用过多空间,还能保障风雨天气作业人员和居民的正常投放和分类作业。荔湾区指导有条件的小区将投放点设置在架空层或地下车库,利用既有设施实现遮风挡雨功能。
黄埔区按照“精细分类、硬件达标、环境美观、便民惠民、智慧管理、绿色引领”的思路,高标准建成投放点1124个。白云区创新垃圾分类“云站桶”模式,管理人员通过智能监管系统可线上实时查看投放点保洁管养状态和居民分类投放情况,不受台风、暴雨和烈日影响,有效提升作业舒适性和工作效率。
图片
除了进一步完善规范,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下一步还将会同各区政府共同推进投放点品质提升行动,全面排查投放点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微改造、微更新,及时维护更换破损部件,升级改造不便民设施设备,增加作业工具存放和人员休息等功能,打造“环境友好、投放友好、作业友好”的2.0版投放点。
文|记者 梁怿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