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陪伴几代人的“共和国第一书店”,你去过吗?

一提到书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新华书店。从1949年北平解放后成立“北平新华书店第一门市部”,到后来的北京图书大厦,再到现在的新华书店宠物主题书店等,虽然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新华书店的记忆不同,但只要想买书,就会发现新华书店一直都在。它陪伴几代爱书人徜徉书海,也见证了新中国特别是首都北京的文化发展历程。
“共和国第一店”诞生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随后,东北新华书店、华北新华书店抽调精干小分队进驻北平,接收了国民党经办的正中书局、独立出版社等单位。2月10日,毛主席题写的“新华书店”四字匾额高悬在王府井8号(正中书局原址的二层小楼),“北平新华书店第一门市部”(王府井书店前身)宣布成立。速度之快超乎想象,该店也因此被称为“共和国第一店”。从此,新华书店在北京扎了根,拉开了以王府井书店为龙头、全市开花的多点式国营书店的网状布局。
图片
1949年2月10日,“北平新华书店第一门市部”(王府井书店前身)开业。
北平第一家新华书店成立仅5天后,又一家新华书店在西单北大街42号(原独立出版社旧址)开业。两家新华书店在城内一东一西两相呼应,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看书、购书的心仪场所。
当时大家接触知识的渠道十分有限,而身处新社会的人们对于知识又是强烈渴望。因此,每到星期日和节假日,两家新华书店里都人挨人、人挤人,人在书中,书在人中,甚至“埋没”了收款柜台。为满足人们的需求,经过多方努力,在开国大典前夕,“北平新华书店第一门市部”搬到了旁边的一座四层小楼里,不仅营业面积扩大了一倍,达到400平方米,而且装饰一新,是当时全市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新华书店。(2019年4月18日《北京日报》15版,《70年前那座没有围墙的“象牙塔”》)
城里的主要商区很快就都有了新华书店,王府井大街甚至有多个新华书店门市部。1956年,新华书店还在当时的郊区新建了6个门市部,地点设在当年开始营业的酒仙桥、永定路、暂安处、公主坟、甘家口、木樨园六大商场附近。(1956年8月22日《北京日报》2版,《郊区兴建六个新华书店门市部》)
图片
1956年8月22日,《北京日报》2版
新华书店还设置了专业门市部,如教学用书门市部、科学技术书籍门市部、少年儿童读物门市部、音乐和体育书籍门市部、戏剧书籍门市部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越来越多新华书店门市部的开设,满足了当时人们学习新思想、新文化的热切需求。
1963年11月4日,《北京日报》2版
最大书店遭遇“买书难”
上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大潮,人们对书的需求大增,特别是教材和科技书籍,出现了“买书难”的问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购书需求,新华书店改变了过去图书发行只有新华书店一个渠道的局面,开展多渠道发行,积极支持城乡集体书店、个体书摊、农村文化站代销图书。
从1982年开始,市新华书店在东城、西城、宣武、海淀等区增设了批发门市部,努力做好对集体、个体书摊的货源供应,在郊区各县新华书店也建立了专门批发机构并配备专人,负责图书供应工作。到1984年,全市集体书店、个体书摊已发展到165个。(1984年6月22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集体书店个体书摊已有165个》)
图片
1983年春节前,到密云县新华书店选购年画的农民络绎不绝。叶用才摄
与此同时,北京新华书店也积极增加自身的门店数量。到1987年时,门店已发展到150个,其中专业书店增加到23个。北京新华书店在全市形成了以新华书店为主渠道,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多层次图书发行网。(1987年5月13日《北京日报》1版,《市新华书店36年发行图书27亿册》)
图片
1987年5月13日,《北京日报》1版
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新华书店的发展又遭遇了新的瓶颈。一边是市民读书需求的日益旺盛,一边却是本市新华书店越来越少,全市新华书店营业点由高峰时的150个减少到94个,读者“买书难”现象又一次出现。一到周末,王府井书店挤得里三层外三层。售货员说,这儿挤碎玻璃是常事。每逢周日,书店的客流量达6万人,早已超过了大楼客流量的设计上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商业的发展,书店在社会上不被重视,不断被蚕食,出现了将其挤掉改成服装店等现象。二是由于资金不足,书店自我改造能力差。50%以上的书店房屋、设备陈旧不堪,除去已停业的,还有12处房屋急需重建。(1991年1月5日《北京日报》2版,《本市新华书店为何越来越少》)
图片
1991年1月5日,《北京日报》2版
为了满足读者庞大的购书需求,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书店,1994年11月14日,本市最大的书店王府井书店因翻扩建停止营业。(1994年11月13日《北京日报》1版,《王府井新华书店翻扩建》)停业期间,北京新华书店紧急调配其他门店充足备货,以满足读者的购书需求,其中较大的综合性书店有花市、海淀镇、西四、新街口、团结湖等处,备货品种在5千至1万种,缓解了当时的“买书难”。(1994年12月21日《北京日报》6版,《市新华书店调配门店业务百家中小书店分流读者》)
图书大厦成业界风向标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购书、电子书……新潮流挤压了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但并没有难倒北京新华书店。在进军网络售书的同时,北京新华书店认为实体书店最重要的是应该给读者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场”。于是,4个体量大、图书全、品种多、环境好的图书大厦先后拔地而起。
1998年5月18日,由北京新华书店牵头投资建设、全国最大的图书零售店——北京图书大厦率先开门营业。坐落于西单路口东北侧的北京图书大厦是周恩来总理生前非常关心的一项文化建设工程。早在1958年周总理就提议在西单繁华的商业区建设一座大型的文化设施工程,此时终于成为现实。
图片
1998年5月,当时全国最大图书零售店北京图书大厦开业。
该大厦一至四层1.6万平方米,都用于图书零售,可陈列图书、音像制品10万余种。北京图书大厦成为当时书店行情的风向标。另外,大厦还设有阅览室、音像世界、儿童知识乐园及咖啡厅、快餐厅等服务设施,人们在购书的同时,可享受到多种服务。(1998年4月26日《北京日报》1版,《全国最大的图书零售店北京图书大厦即将迎宾》)
1998年4月26日,《北京日报》1版
2000年9月26日,王府井书店重新开张。翻建后的王府井书店比原来的营业面积扩大了3倍,现代化的设施使其成为京城又一处文化亮点。(2000年9月27日《北京日报》2版,《一别六年始相见 王府井新华书店开门》)
图片
2000年9月,翻建后重新开张的王府井书店。
2003年11月6日,由北京新华书店独家投资购置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开业。中关村图书大厦坐落在海淀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国际大书城先进的设计理念,给读书人展示了全新的购书天地。为了适应高素质、高学历人群的特殊需要,相当一部分员工能够流利地运用英、日、德等多种语言与读者交流,为大厦的高层次、多元化服务提供了可能。(2003年10月31日《北京日报》11版,《北京市新华书店“进军”中关村》)
2003年10月31日,《北京日报》11版
2010年6月18日,北京图书大厦首家分店亚运村图书大厦在第五大道购物中心开业。凭借店内汇集的30余万种中外文图书、音像制品,成为当时城区北部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国有现代化书城。开业当天,亚运村图书大厦网上书店同时开通,与北发图书网主网站及所属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等分网站形成一个网上连锁模式。(2010年6月19日《北京日报》1版,《城北有了第一家大型书店》)
“千店千面”打造文化会客厅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些颇具网红气质的“最美书店”,吸引人们慕名前往。北京新华书店这个老牌实体书店也在不断顺应现代人的新需求,打造出一个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个性化书店。
2017年10月1日,位于西花市大街134号的新华书店花市书店亮出了24小时书店的招牌。他们在延长营业时间的同时,还利用休闲空间举办英语派对、新书沙龙、读书会等。这对于新华书店的“老人”来说意味着理念的全新蜕变。过去新华书店是以书为主,能搁十种,就不搁九种,一直以书店图书多为傲,一进门就是书山才叫棒。但现在不同了,一切以读者体验为重,“为了让读者留得下,坐得下,咬牙也得把地儿腾出来。”在花市书店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韩建胜说。(2017年9月30日《北京日报》10版,《花市书店24小时营业了》)
图片
2017年9月30日,《北京日报》10版
2021年6月,朝阳门外吉祥里108号楼新开了一家幽默主题书店,专为读者带来欢笑,这是北京新华书店开办的首家主题书店。图书阅读空间分为“中国作者创作幽默图书”板块、“外国作者创作幽默图书”板块等区域。另外,幽默主题书店还举办“独一无二永不落幕的漫画展”、脱口秀、相声、即兴演出等活动。(2021年6月22日《北京日报》7版,《新华书店新开“幽默”主题书店》)
2022年9月,新华书店首家宠物主题书店亮相朝阳区和平街十区7号楼,吸引众多萌宠爱好者前往。宠物主题书店尝试跨界新型业态合作模式,在增加互动性的同时,也为书店注入文化服务新活力。(2022年9月26日《北京日报》6版,《萌宠主题新华书店开门迎客》)同年,顺义新华书店温榆河田园店开业,“玻璃幕墙”“小熊奶茶”“温榆河日出”成为读者心中的“网红”,让读者享受到“书外”的美好生活。(2023年3月22日《北京日报》11版,《实体书店的春天来了》)
图片
2022年9月,新华书店宠物主题书店开业。读者一边撸猫,一边选书。程功摄
2023年4月,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和转型升级,坐落于地安门外大街的新华书店·为宝书局重装亮相。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中轴线遗产区范围内唯一一家挂牌文物经营的书店,店里的布置与北京中轴线的空间序列一一对应,呈“两坛-大街-城门-广场-宫殿-山-市井”的结构布局。穿梭在书店里,会让人觉得像是漫步在一座微缩城市中。书店以中轴线文化为依托,除了延续多年的“为宝雅集”系列品牌文化活动,还增加了中轴线主题讲座、传统文化论坛、图书话剧沉浸式体验、小型音乐会、书店畅游打卡、科技中轴体验等内容新颖的文化活动。(2023年4月3日《北京日报》6版,《“活的中轴线博物馆”为宝书局重装亮相》)
图片
2023年4月3日,《北京日报》6版
随着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实体书店出炉,北京新华书店已形成千店千面、百花齐放的格局。他们的每一个实体书店,都已成为以书为媒、凸显城市气质的文化会客厅,为爱书的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新体验。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新华书店总店、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