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卓尔不凡,志向高远。连政敌苏东坡,亦为其风采所折服

图片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祖籍山西太原,出生江西临川。
王安石12岁有志于学,22岁高中进士,其间恰是10年。其10年寒窗之苦,他在《忆昨诗示诸外弟》细致地讲述了自己青少年时期漂泊的行踪与苦学的情怀。
其诗中“意气与日争光辉”可见其雄心壮志;
“乘闹弄笔戏春色”可见其才华丰茂;
“端居感慨忽自悟” “吟哦图书谢庆吊”可见其警励之情;
“精神流离肝肺绝”可见其丧父哀痛之情。
“属闻降诏起群彦”、“钓取薄禄欢庭闱”,可见其中弟成才之喜。
图片
王安石才华出众,卓尔不凡,志向高远,对世俗虚名不感兴趣,意在做大事做实事,不求做大官。他曾放弃,拒绝过几次去京城做官的机会,要求留在基层地方。
具体说来,第一,州县虽小,县积而郡。郡积而天下,郡县治,则天下无不治,在地方为官,就是在为治理天下积累经验;
第二,在地方做主官,可以贯彻自己的思想,突破条条框框,大胆放手工作,工作有成效;
第三,在地方做主官,可以接触最底层的民众,了解民生,制定最适用的政策。
总之,王安石之所以在三十多岁以小小县令的身份便有底气说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样的诗句,与他卓越的才华、高远的眼光、宏伟的志向,以及不同流俗的胸怀有直接的关系。
也正是因为拥有非凡的见识、胸怀与积累,他才能够在日后主持变法大局,积极推行改革大业。
图片
王安石一生在政治上最大的作为是实行变法。熙宁元年(1068)宋神宗登基后想寻求富国强国、摆脱危机之路。特召王安石入殿问策,王安石提出自己改革国事的政治主张很合神宗之愿望。
熙宁二年,神宗提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次年又任命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丞相)。
在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陆续实行了均输法、青田法、免设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等一系列法制改革,史称“熙丰新法”。
王安石变法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很大阻力,但是他矢志不移、坚持改革,其间经历了无数次艰难的斗争。
熙宁七年(1074)四月,熙宁九年(1076)七月,他两次被迫辞职罢相。
元丰三年(1080)九月封荆国公。
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逝世,随之新法名存实亡。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反对派首领司马光上台为相,尽废一切新法,王安石忧愤而卒。
王安石一生书读得很多。据他自己所说:“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
他见到其友中有不读书者,便叹息“可惜昂藏一丈夫,生来不读半行书。”并力劝其友读书。王安石还告诫世人说,“贫者,书可使之富;富者,书可使之贵。”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早年的诗文就受到文学宗师欧阳修的欣赏和称赞。
就连与其政见不一的苏轼也说:“荆公暮年诗始有合处”。
后面又有宋代叶梦得、曾季狸、黄庭坚、严羽、杨万里,清代诗评家贺裳等人赞不绝口。
也许历史上对王安石的变法政见争论不一,但对王安石的诗文创作却是异口同声,一齐称颂,下面我们来品读王安石的诗词。
图片
01.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不畏那流云遮蔽了远眺的视线,只因我立足于巅峰之巅。此句诗以登高望远象征坚定的人生信念与开阔的眼界,表达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无畏精神与超越常人的高度。
0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春风再度吹绿了江南岸边的草木,而那轮明亮的月何时才能照亮我归家的道路?诗人借春景抒发思乡之情,明月成为归途渴望的象征,唤起读者对家园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03.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在旭日初升、光辉普照的时刻,千家万户纷纷换上崭新的桃符,辞旧迎新。此句描绘了新年之际万象更新的景象,传递出人们对生活的热忱与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0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墙角处几枝梅,在严寒中傲然绽放,独自散发芬芳。此诗句塑造了梅花凌寒独开的形象,借物喻人,赞美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并寓言即使身处逆境也应保持独立自主与高洁情操。
图片
05.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南浦
含风的鸭绿江水波光粼粼,随着微风起伏;映日的嫩柳鹅黄柔曼,袅袅低垂。这句诗将春风中江水的生动波动与新柳的婉约轻盈相融,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明媚动人的春日画卷,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视觉享受和情感触动。
06.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叠题乌江亭》
即便江东子弟如今仍在,可又有谁能再次随项羽卷土重来?诗人通过反思历史,表达了人事变迁、时势不再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英雄成败往往系于民心向背这一深刻主题。
07.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二首·其一》
你看不到的是阿娇咫尺长门深闭的落寞,人生中的失意并不分南北地域。这句诗借助汉武帝皇后陈阿娇被废的典故,指出命运的坎坷并非特定区域的问题,而是普遍存在的人生困境。
08.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一条清溪环绕着田地,仿佛守护着绿色的生命;两座青山似开门相迎,将满目青翠送至眼前。诗人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和谐交融的画面,赞美了田园风光之美。
09.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直至今日历经千年之后,谁还能与伊尹、吕尚这样的贤臣争夺功绩?此句以古代名臣自况,歌颂了那些对国家有卓越贡献的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无人能及。
10.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
山峦连绵起伏,看似已无前行之路,却突然发现千帆隐隐约约从远方驶来。诗人巧妙地捕捉到豁然开朗的瞬间,以形象的语言寓意在绝境中总会出现转机,展现出生活变化莫测且充满希望的哲理内涵。
图片
11.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北山》
因长久静坐细数飘零的落花,不觉间寻觅芳草的步履也变得缓缓,归途因此而延迟。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悠然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沉醉于自然之美、忘却时间流逝的心境。
12.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商鞅》
自古以来,治理民众的关键在于信守承诺和诚挚待人,一句誓言的价值远胜过百两黄金的重量。此诗句赞美了诚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提出言语承诺重于物质财富的深刻理念。
13.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孤桐》
年岁愈长,树木之根愈发粗壮坚实;阳光越烈,枝叶反而更加浓密阴凉。诗人以孤桐的生命力为喻,寓言人生老而弥坚、经历磨砺更显卓越的道理。
14.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来一味凉。
——《晚楼闲坐》
清风与明月无人看管,共同化作南来的凉意,沁人心脾。这句诗勾勒出一个闲适而宜人的夜晚景象,体现了自然和谐的美好以及诗人恬淡自在的心境。
图片
15.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葛溪驿》
病体更易感知风露的侵袭,梦中归乡之路却不知山水迢迢。此处描绘了旅人病中思乡的愁绪,凸显身体病弱时对故乡温暖的深深眷恋与归心似箭的情感。
16.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春夜》
撩人的春色使人难以入眠,只见皎洁月光移过,花影婆娑投上栏杆。诗人以细腻笔触描绘春夜美景,借景抒怀,表达春天的美让人陶醉,亦引发无尽思绪。
17.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明妃曲二首其二》
心中满含深情欲语却又无可倾诉,唯有将万千话语寄予琵琶声中,其中深意唯有己心知晓。这句诗展现了王昭君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音乐成为她情感寄托的独特方式。
18.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残菊》
黄昏时分风雨敲打园林,凋零的菊花散落一地,犹如遍洒金色。诗人通过描绘风雨摧残下的菊花场景,暗喻生命的衰败与时光的无情变迁。
19.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题张司业诗》
看似平常平淡的事物往往蕴含着最奇特的变化与发展,如同完成一件看似轻松的事情背后实则经历了艰辛的过程。此句诗揭示了事物表象与实质之间的对比,赞颂了成功背后的辛勤付出。
图片
20.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赠外孙》
孩子小时候固然喜欢追逐梨栗等玩耍之物,但随着成长,应当阅读五车书来丰富学识。这句诗寄语后辈要把握成长阶段,从贪玩转向好学,积累广博的知识,强调了读书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1.
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
——《命解》
修身养性,言行举止皆遵循规范与法度。此句表达出对个人品德修养的严谨要求,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以高尚的标准约束自我行为,展现出一种纯净、坚定的人生追求。
22.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桂枝香·金陵怀古》
辽阔的江水澄碧如丝带延展,翠绿的山峰簇拥如画。这句诗以精炼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秀美画卷,寓言历史长河中自然景观永恒不变的壮丽风貌。
23.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突然忆起昔日友人如今都已老去,沉浸于美好梦境之中,竟浑然忘却了尘世纷扰与人生之路。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无忧无虑梦境的向往。
24.
太虚无实可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
——《寓言二首其一》
宇宙之大空灵无常,无法具体追寻;落叶松枝自古至今承载着岁月流转,却也难以捕捉时间的真实面貌。诗句揭示了对于世间万象和生命本质的深邃思索,体现了虚实相生的哲学观照。
图片
25.
未能达本且归根,真照无知岂待言。
——《达本》
未能彻悟生命的本源,姑且先归守内心的根本;真正的觉悟无需言语表述,亦能洞见一切无知。这句诗引导人们回归内心深处寻求智慧,体悟超越言语的大道至简。
26.
史君子细看流光,莫惜觅醉衣淋浪。
——《和微之药名劝酒》
史君子若能细细品味时光流转,何不尽情沉醉在这淋漓酣畅的酒意之中?诗人借用药名巧妙融入词句,鼓励人们珍惜时光、享受生活,以洒脱态度面对人生的苦短。
27.
人间此愿两未能,西风落日空回首。
——《过食新城藕》
人间有两愿常常难以实现,此刻在西风落日之下回首过往,只觉惘然。此处寓含对未竟心愿的淡淡哀愁,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深深眷恋。
28.
北窗枕上春风暖,漫读毗耶数卷书。
——《北窗》
春风吹拂北窗之下,暖意融融,悠然躺卧枕上,随意翻开几卷佛经研读。这句诗勾勒了一幅闲适淡泊的生活画面,传递出超脱物外、静心阅读的乐趣与宁静。
29.
莫言草木未知秋,今日风云已自愁。
——《秋日》
不要说草木尚不知秋意浓,今日的风云变幻已弥漫着淡淡的忧愁。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映射内心的感触,预示着秋天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大地的风貌,也引发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生命无常的深刻共鸣。
30.
诗书今在眼,还欲诗经纶。
——《初憩和州》
虽现手中握有诗书经典,心中仍涌动着用诗歌编织治国经纬的愿望。此句流露出诗人怀抱才情与理想,渴望将所学付诸实践,以诗笔书写宏图壮志的情怀。
图片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更多诗词类文章可以关注我们:荔枝姑娘诗词赋(微信公众号同名)
创作不易,喜欢的话,请关注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