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看新时代文化新气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彩呈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盛大聚会

图片
深圳报业集团展厅特设“文博20载盛放20年”主题回顾展。集团旗下报刊在20年里对文博会的重要报道将集中呈现。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伟文 摄
传统艺术瑰宝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东方智慧与西方创意思维碰撞交融,第二十届文博会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时而温婉如流、时而激情澎湃,每一份清泉涌动的创意,最终都在新时代的巨桨拨动下,激发文化产业令人惊叹的活力,璀璨生辉。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汇聚四海文化之瑰宝的文化产业盛会,不仅展现着新时代文化产业的新风尚、新气象,更清晰地向社会展示源源不断的创合之力,已然成为文化产业持续繁荣的动力源泉。
创新与活力:
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文博会汇聚了各种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展现了文化产业的新动态、新趋势,这些创新就像是源源不断的活水,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然而,创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沉入深处、洞悉细节、回到现场,才能创作出有助于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产品,激活文化创新的活力。
此次,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专门准备了一款以北京中轴线古建筑石狮子为设计原型的“中轴遗藏——京城萌狮”文创作品。萌狮融合了三彩和陶制艺术,寓意“狮狮如意”“狮狮顺心”“狮不可挡”,并加入当代潮流色彩搭配,给市民带去“狮来运转”的好彩头;此外,还有一款木质鲁班锁台灯,结合建筑结构的巧思,化身为宜藏宜家的传统木作手工艺创变作品,好玩又好看。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企划部、国际部主任杨丝路告诉记者,此次参展一为展示清华大学的产学研特色,二则重在影响大众,让社会了解并熟悉中国建筑设计的文化属性,普及建筑文化。为此,我们带来很多有趣的文创产品,比如“狮子”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让外界改变建筑设计行业“高冷”的印象,转而让古香古色的文化产品走进百姓生活、提升家居文化品位。当然,更期待众多外国友人,将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象征意义的“小玩意儿”带出国门,让创变的“新国潮”影响世界的审美。据透露,应家长要求,研究院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具有使用功能的文创学具,将大众对清华大学这一高等学府的感情和期待都赋予文创作品,让它们成为可随身携带的励志标签。
“我们认为,创新与活力源于中国本土特色的文化属性。研究院在设计中大量使用了双碳建筑技术,以及AI、BIM等手段,新质生产力能够给社会、给百姓带来环境友好的创作,这种原创性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价值所在。”杨丝路介绍,清华设计在文化旅游、城市更新、文化遗产保护等各个领域深耕细作,巧妙地结合所参与设计的建筑项目,推出以建筑作品为原型的原创文创设计作品,“正因为对文化的深度理解,往往这些原创作品更能呼应人们对某一地、某一景的情感,真正满足各地文旅联动的设计需求,从而带动文化消费。”
发展与繁荣:
成传统文化复兴重要助推力
高质量的文创产品,需要以恰当的创意形式,将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
“再醒惊天下”的三星堆、苍翠悠远的古蜀道翠云廊等标志性四川文化元素,将记者的视角带到了巴山蜀水之间。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本届文博会上,《妙丝禅韵》蜀绣系列数字藏品、四川艺术(川剧)文献数字服务平台、四川博物院文物数字传播、四川文艺数字艺术馆等,将展现出“文化+数字技术”的更多可能;三星堆博物馆《古蜀幻地》MR导览、金沙遗址博物馆“考古时空门”数字体验、都江堰沉浸式文旅元宇宙数字平台、剑门关“智游剑门”全域旅游平台、自贡市恐龙灯会“元宇宙云观灯”等,以数字技术赋能巴蜀文化,以时代华彩为传统文化作序,能给观众构造出别出心裁的“数字消费新场景”。另外,观众还能分享四川企业带来的“数字赋能新气象”“数字文化新业态”等文化数字化建设成效,以及四川数字文化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
长沙马栏山出品的文旅融合代表作——青春剧场《恰同学少年》,也可以让观众在文博会现场一饱眼福。《恰同学少年》是出品方中广天择的文旅融合代表作,它依托湖湘独有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故事,围绕“挖掘在地文化”“讲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发扬湖湘精神”四大内核,让观众融入实际的场景体验中,将红色文化、湖湘文化融入创意型课程互动,通过衍生文创、主题换装等多维布局,拉近与年轻一代的情感和审美距离,助力湖湘红色文化年轻化大众化传播。
“新质生产力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采用前沿科技,将VR、AR、全息影像、动态捕捉、光影等技术应用于演艺舞台、旅游场景,并实现商业运营,用优质创意嫁接城市文脉资源,用‘文化+科技’培育文旅消费新产品、新模式、新场景。”中广天择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一年的精心打磨,《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于去年5月正式上演,截至今年5月初,演出超600场,接待观众超6.5万人次,猫眼评分9.5分,已成为长沙红色文旅新地标、沉浸式主题研学的热门打卡地。该负责人还表示,《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岳麓山“长沙之眼”,通过科技拓展出文旅融合的广度,创新了文化消费场景,也成功地打造出长沙文旅的系列新地标。以青春为标签,未来还将继续对外拓展、复制红色中国青春剧场系列IP。
交流与融合:
多元文化对话实现跨界链接
文博会不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还积极引进和展示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共存、交流与发展的良好氛围。历届文博会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正如活水汇聚,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此次,英国爱丁堡市携10家企业亮相文博会。爱丁堡市市长罗伯特·阿尔德里奇在采访中表示,“此行,企业期待在中国找到更多合作伙伴、创造更多合作机遇,并与中国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而言,两座城市在各个领域、各个产业上都优势互补,无论是创新、技术,还是文化、创意艺术,都有广阔的合作潜力和发展前景”。
“我们很高兴能参加第二十届文博会。从2018年开始,特兰西瓦尼亚大学每年都组织参加文博会,既有现场展位,也有线上参展,我们获得了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了解和认可。”特兰西瓦尼亚大学社会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维克多·布里丘所在的大学,位于罗马尼亚中部的布拉索夫,是该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公立大学。往届文博会上,作为一家教育和研究机构,他们始终专注于推介大学以及相关教育服务,在本、硕、博人才培养以及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效。
维克多透露,团队对本届文博会充满乐观和热情,还为参观者准备了手工制作体验活动,以更好地展示罗马尼亚及其文化遗产,并将重点介绍学校研究中心开发的新产品,利用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探索罗马尼亚传统。团队也将本届里程碑式的文博会视为“催化剂”,一方面期待激发出更富有成效的合作,另一方面,期待在中国发现未来新兴趋势和技术,无论是工程、旅游、文化遗产还是其他领域,以引领团队走向新的探索前沿。
“文博会是一个优质的交流、合作平台,充满活力,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相互理解、创造和合作做出了贡献。”维克多肯定地说。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