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奇迹|人文天地・南海潮

图片
图片
深圳,诞生在时代大海的奇迹。 胡蕾/摄
再见了,奔放不羁的元素!
……
你高傲的美色闪闪耀眼。
……
我的心灵所向往的地方!
多少次在你的岸边漫步,
独自静静地沉思,
……
我最早读到并且永远喜欢的关于海洋的诗,是普希金的《致大海》。这首浪漫主义杰作,把大海作为知己,在诗人笔下,大海掀起碧蓝色的波涛,诗人的心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激荡起伏。诗人热爱大海,也羡慕大海。
《致大海》深深震撼了我几乎还是少年的心灵。我由此对大海、对与大海相关的一切:海浪、海岛、海礁、海滩乃至海滨城市始终充满了向往。
成年后知道的深圳,自然是其中之一。客居岭南以后,我记不清多少次去过深圳。
岭南,南中国的五岭之南。气势磅礴的山峦,水网纵横的平原,海天一色的港湾,以及岩溶洞穴,川峡险滩,婀娜多姿。日照长,雨水丰,不见霜雪,四季常青。战国时,岭北汉人逐渐南来。唐张九龄开大庾新道,“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数日进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
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从中原遥想,是为岭外;于珠三角仰观,乃为领表。蛮烟瘴雨的时代早已消失,依稀尚存的断瓦残垣,仍可领略热带雨林的斑斓气息。温润的神山秀水蕴育出岭南人能屈能伸、张弛有度、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特点。中华民族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几乎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至近代更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织成绚丽的画卷。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先导。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使得岭南文化在中国近代史居于突出地位。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历史变革中,广东承担着率先进入现代社会的使命,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的岭南文化由此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多年来,我跟随着许多像我一样追求社会进步的人们,进企业、访社区、上海岛、下村镇,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极目俯瞰万木葱茏的南部中国,在充满奇迹的大地,纵横奔走:为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震惊,为经济特区引领时代潮流的业绩振奋。一代代抛洒汗水的历史创造者在中国新世纪舞台叱咤风云的壮举,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为岭南文化这部宏大的史诗做出了生动的注脚。
而深圳,是岭南的华彩!
因为职业的缘故,从北国海湾到南海西沙,我几乎去过我国所有的海滨城市。在我的印象中,同时拥有国际一流的现代繁华和漫长海滩的城市,是深圳。
一个高速的、闪光的、现代的国际化大都市,一切新兴的事物都突飞猛进,气象万千。以零距离贴近这座伟大的城市,会感到一股沸腾的血液,流淌在这座蓬勃的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站在这块土地上的生命,都绽放出最靓丽的花朵。
深圳很前卫,深圳也沧桑。水火既济,山海相依。以闹市为中心的滨海风景区,依山傍海。森严矗立的岬角,仿佛传说中的神迹;热带雨林的名贵树种,洋溢着性感的热带风情;被海风和海浪侵蚀得形状狰狞的红褐色岩石,像是一些纪元前的武士;较为大众的大、小梅沙,较为小众的桔钓沙、大鹿湾……数不胜数的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海滩,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姿。有东方夏威夷之誉的海滨度假胜地,一年四季,人流不竭。
完备的功能区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三面环海,东临大亚湾,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大鹏所城,南部中国的海防要塞,六百多年的血与火,在历史的深处燃烧。将军的府第和墓茔,沉默于消失的烽烟。深圳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保留着七千年前的生物化石,以及远古的舞草龙风习,亿年前火山喷发的遗迹和万年形成的海岸地貌,火山与海蚀的奇观、古生物化石埋藏地、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是东南沿海晚侏罗纪火山活动演化的永久文献。
而今的大鹏半岛,是深圳的生态特区,深圳最后的“桃花源”。森林覆盖率接近百分之八十;珊瑚群落率百分之五十;近海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这里有世界最大的生态基因库。生态走廊串联起生态岛,生物岛,生命岛。生命科学产业吸引了世界科技界顶级泰斗的团队。
大鹏半岛的边缘,海岸连成一线。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海域,一百四十公里的海岸线,是深圳全市的一半,最为著名的沙滩,占深圳沙滩的百分之九十六。金沙银滩,未经人工雕琢;蔚蓝色的海浪,没有任何污染。突兀的礁岩、清澈的泻湖、茂密的山林、滨海的田园……全深圳最绵长的高水准沙滩,最洁净的海域,展示出自然最原始的面貌;绝佳地缘,无敌海景,被国家地理列入“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
海水蓝而透明,洁白的浪花一排接着一排,气势澎湃。满是贝壳的沙滩,在深圳沿海独一无二。沿岸行走,在蜿蜒小路上穿越,留下一路酣畅的歌声;攀上海礁,在凸凹的岩石上跳跃,躲避遍山带刺的野菠萝。
广阔的海滨浴场,是深圳最大的露营基地:白天快艇出海,激情冲浪、驾船海钓,上三门情人岛;夜间篝火晚会,慢摇酒吧,送孔明灯漂流,烧烤野生海鲜,在烟花里狂欢起舞,在帐篷里谛听浪花亲吻沙滩;晨起,在寥廓的静穆中等待海上日出,向苍茫的远处遥望月亮岛,习习晨风中的渔船,如梦如幻。
古老的村落,一片静谧。芭蕉林、灌木丛、银叶树、长满绿草的滩涂的翠绿与远方蔚蓝的海岸线相映成趣。水上看山寺,山间听鸟鸣。滩涂上食草的黄牛与白鹭和睦相处,静寂中偶尔可闻犬吠鸡鸣。葱翠茂盛的林中,小木屋面朝大海,远离都市的喧嚣。天造地设的神秘角落,瑰丽和浪漫半遮半掩,是情侣的天堂。在红尘的喧嚣中蓦然回首,一些赶庙会的女子,在灯火阑珊处双手合十。
潮流与淳朴,创造与守护,开阔与包容,在这里融会贯通。
海天一色无纤尘,滟滟随波千万里。海边何人初见月?海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白云一片去悠悠,斜月沉沉藏海雾,鱼龙潜跃水成文。
无限的缠绵进入海的深处,思想的触角皆已诗化,走不出深沉的主题。
在云淡风轻的蓝天下,鸥鸟低吟着古老的恋歌。四季轮回的往事,在永不沉默的海面翻滚。情感漂泊的船,载不动刻骨铭心的记忆。心灵的双桨划开了起伏曲折的岁月,付出的所有在波涛里写满了难舍难分的情韵。
曾几何时,无以数计的开拓者、创业者、探险者和淘金者潮水般奔向南方,奔向这片处女的海岸,奔向未知的命运,不知道前面是否就是他向往的海岸,不知道前面是否就是真正可以依靠的港湾。风暴给了奔赴者太多的担忧,脆弱的心在痛苦和幸福的烈焰中接受煎熬。是大海,给了闯海者最多的自信。在深圳的海滩,在现代生活的情调中,他们坚韧如树,他们执着如风。也许漩涡睁大过危险的眼,也许暴风张开过贪婪的口,也许生活断送过无数纯洁的梦想,但更多的人抛下了眼泪和骄傲,倾注了血汗和智慧,海鸟一样在暴风雨中疾飞,任大海真实地咆哮,或是虚伪地平静,掠走过去的一切和一切的过去。他们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一定有重生的欢欣。天边灿烂的早霞和晚霞,五彩斑斓。大海拓展了他们新的疆域,大海赋予他们新的生命,他们和大海合作,写下了世界和人生恢宏的史诗。
站在深圳天文台下的栈桥,夹杂着鱼腥味的海风扑面而来。海的气息,如歌如诉。我闭起双眼,张开双臂,接受海的拥抱,所有的忧郁随之消失,好想就永远在这里站着。
这是美好的一天。人们追逐着海浪的花朵,收获一个又一个惊异:
在闪闪发光的楼群森林领略财富和奢华的珠光宝气,在老旧幽深的府邸废墟翻阅沉重和悲壮的前朝旧事,在绵延的海滩尽情享受阳光、海浪、海风的洗礼,感受深圳最纯最美的抚慰。
一直沿着沙滩行走,身后深深的脚印,画出长长的曲线,一如人生走过的长路。沙滩椅上的老人,在夕阳下聆听海的絮语,也在告诉我们,他已赢得人生的风平浪静。
城市点缀着宇宙浩瀚的自然力,海洋衬托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深圳海滩,满足所有人放飞心情的所有愿望:是燃烧青春的舞台;是凌云壮志的起点;是咀嚼人生的温床。是对所有辛劳过奋斗过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一视同仁的慷慨赠予。
深圳海滩,可以找到所有城市海滩的亮点,是城市海滩的经典。
宝安区,处深圳市西,珠江口东,珠三角核心,深港穗黄金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与前海、后海共同构成深圳市城市中心。境内有山名“宝山”。“山有宝,得宝者安。故而得名。”
滨海,宝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宝安城市发展的灵魂。宝安西部的滨海岸线,是一条充满活力的滨海生态带,极大地强化了滨海城市特质、丰富了宝安的城市功能,是滨海宝安的重要载体与标志。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现代化花园城区。
长达数公里滨水岸线,近凭水色,远眺山光;城区的主轴和外环,被连续不断的绿阴遮蔽。图书、展览、演艺、青少年宫;星级酒店、体育中心、商业街和办公及配套公寓、高品位社区,是一圈又一圈涟漪,在郁郁葱葱的开放空间荡漾。这样的花园适宜幻想,展开清晨的翅膀,寻获秘密的宝藏。有别于黄金城的传说如辰星闪耀,展现在蔚蓝天空下的是一幕幕从未上演过的神话。芬芳,提醒飞鸟。奇迹的光环,灵动的气息,带着亘古的渴望,将奢侈的美丽昭示在世人面前,与现代相联合,与未来共一室。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以绿色交通方式主导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地下城,活力之城。将地面阳光引入地下,将商业与交通的河流引入地下,将汹涌的人潮引入地下。流动是那么可喜,摩肩接踵的人们,衣袂飘然,浩浩荡荡。弥漫的灯光、音乐和香水的气息,复制着城市的繁华。风和风在吟唱,叶子和叶子在回应,激情传达激情,许多的感动迎面而至。在千百首诗篇背后,寻寻觅觅叩访惊喜。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世界一流的亲水亲海的唯美岸带。所有的壮阔与浪漫,应有尽有!
西湾是红树的繁衍地,承载着宝安的海洋精华。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深圳西部活力海岸带示范工程,开启了宝安的亲海时代。绿道,栈桥,多级观海平台,构成公园的无敌海景。美哉红树林,是南国嘉木。高速是迢遥的长虹,横越过波翻浪涌的海面。宏大的画作迤逦在曲折的岸壁,繁花中喧闹着鸟鸣。涨潮像千军万马的降临,风涌云动。退潮的水流静静穿出幽深的树林,悠闲,而后激越。在梦幻中等着杏花、烟雨、绿水江南岸。听步履远去,而岁月悠悠。
观景平台,悬空在海上;十里沿海绿廊,延伸至高速桥底;穿过红树林的亲海步道,拾级而下是海堤栈道。海浪拍打,微风吹过,大海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婆娑的红树林在悠扬的古筝声中摇曳,孩子们奔跑嬉戏,情侣们挽手漫步,游人跳跃追螃蟹,飞机划过高速,列车在浪上飞驰……红树林激发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奇林护海、霞兴绮梦、听潮忆月、彩沙扬笑,固戍的码头与碉楼、绮云的书苑与锦庭、爱情的出发与归宿,滨海美景与艺术创造融于一体,“西湾湿地”不辜负上天的恩赐。
独具海滨特色的国际化城区,是深圳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深圳,是一首灵动的诗。惊人的经济数据,茂密的铁石森林,已不仅仅是这座城市最大的骄傲。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创造绿色的生态环境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进入人类跨世纪追求的前列,是这个前卫城市最大的共识。当不懈追求的光芒照亮深圳,这座城市就被放大为中国大地上一个探索、创造、美好的符号。
绿色的福利,展现出国际化滨海城市新形象。
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神话般的缩影,三十多年时间,深圳从中国南海之滨的一个小城镇,成长为世界级的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
深圳拥有完备的公益文化设施,市级主要文化设施总占地面积四十多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七十多万平方米:
深圳是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第六个“设计之都”。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深圳观澜版画原创基地。版画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人居住的古村落。古村落依山傍水而建,排屋形制,水塘、古井、宗祠、碉楼古色古香,构建成独特的客家居住风情。村子被参天大树环抱,椰树、芒果树、榕树等亚热带植物成片相连,一派风光怡人,静谧安详的气象。是深圳最后的世外桃源。
版画村将客家文化主题融合到现代景观元素中,集原创、收藏、展示、交流、研究、培训和产业开发为一体,建立相对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基地工坊的建设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设备上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一流。是一个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版画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曾经消沉数十年,而今在深圳大放异彩,在世界范围闪耀出耀眼的光辉。
深圳的文化活动频繁。“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深圳读书月”“ 市民文化大讲堂”“ 深圳外来青工文化节”“ 深圳社科文化普及周”“ 深圳客家文化节”,“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大赛”“深圳沙滩音乐节”“鹏城金秋艺术节”“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青春之星电视大赛”“大剧院艺术节”“国际水墨画双年展”“国际双年钢琴比赛”“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深圳客家文化节”,皆成为深圳文化的品牌。
深圳有由世界广场、世界雕塑园、巴黎之春购物街和侏罗纪天地共同构成的人造主题公园的世界之窗;深圳河口的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的自然保护区,每年有白琴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189种、上10万只候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西丽湖畔的野生动物园每日推出的大型动物广场艺术表演是目前世界动物园中绝无仅有的大制作;深圳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居民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游览区;深圳青青世界以其浓厚现代色彩的山林野趣,被誉为“第四代旅游产品”的典范。文化产业在深圳正在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在发达的新闻出版业、广告业、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娱乐业、体育业、文化旅游业、广播影视业等等骨干文化产业中,印刷、媒体、文化旅游等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人们在谈起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新兴城市或区域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其缺乏历史的遗存而将其冠之以“文化沙漠”。即便它拥有远超于无数历史文化名城的骄人的文化成就,依旧会被认定为缺乏文化底蕴。
那一年,我应邀到深圳书城与读者交流。事先我有些忐忑。在传统文学式微的当下,又尤其在深圳这样一座技术与资本密集的城市,一个不经官方组织、仅凭海报招徕听众的文学讲座会有听众吗?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忧虑完全是多余的。在与挤满了讲堂的那些陌生而真诚的人们的问答对话中,我其实是真正的受益者。
我在这次交流中的最大收获,是在更深刻的程度上坚定了我对文化的一种认识。
文化从来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就是不断挑战传统界限的过程。城市的命脉不在于遗产式的文化积淀,而在于代表着创意和创造力的文化流动。一个城市的文化兴盛,有时候并不需要文化积淀作为根据和理由。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文化上后发的城市或地区完全可以依托日益流动的资本、人流和文化资讯、文化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文化发展上的超越。文化在一些没有积淀的边缘地区兴起,乃是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近代以来,无数文化积淀相对薄弱的城市或地区后来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与地区都有欠发达地区凭借自身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使区域内经济发展赶上并超过比较先进的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今天,谁也无法否认这些当年的“文化沙漠”在世界城市中的文化地位。
同样的历程,我们在深圳的诞生和发展中再一次看到。利好因素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越来越多: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地甚至是从根本上提振了生产力迅猛增长的动力;来自内地的移民势如潮涌,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并与当地的文化交汇融合,形成更为广阔强大的崭新的文化形态。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深圳从边陲小镇走向了全国性直至国际性的大都市。一个新型移民城市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独特的机遇引发了城市化进程的一系列创新,年轻而又热爱冒险的人们走到一起,用前卫、进取和开放的精神洗刷传统的封闭和惰性。城市人口构成的多种多样,为多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创造性的思路和答案。代表原有封闭生活的传统意识被新一代的朝气蓬勃的现代观念取代。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深圳是靠梦想和灵感而不是自然资源建造的辉煌城市。菲兹杰拉德评论菲尼克斯的“太阳城”所言的“任何社会在其历史上都没有此类记载……深思熟虑的创造”,同样适用于深圳。
深圳,一座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新兴城市,犹如一颗灿烂的新星,照亮了中国的世纪。
中国沿海经济特区的开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重大事件之一,没有经济特区的开发也就没有现代中国。新兴的经济开发区以其复杂多样的文化成分和社会历史背景构建起全新的文化体系,并且凸现出自我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在深圳这幅不断展开的现代化宽广画卷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刻认识文化的本来意义和它的真正动力及规律、而不是沉浸在文化底蕴和文化沉淀中裹足不前,是一切文化创造的前提。
我国作为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古国,作为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大国,其最重要的构成特征就是在发展中丰富,同时又在丰富中发展。生产力越发展,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就越密切。文化与经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物质财富、经济财富的总和即是文化。文化渗透于经济的全过程。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是文化得以绵延发展的根本要素。深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开放、包容与创新的过程。
未来学家曾经预言:“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以此来保持整体的平衡”。
深圳的发展正印证了这一预言。
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城市,有的千年凝滞如一夜而成为古迹;有的一夜超越似千年而成为奇迹。
深圳就是后者。
四十多年过去,今天的深圳依旧年青。
不久前,我坐在深圳麒麟山上明亮的阳光下,听几位年轻的公务员和企业家侃侃而谈他们服务的街道怎样刻画生态框架、塑造组织三宜街区;怎样立体开发、产城融合、构筑城市新客厅;怎样布局新的文体设施集群、挖掘活力空间、完善民生服务;怎样用现代理念创办企业,怎样延请国外的导师现场指教,怎样运用让人耳目一新的先进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从根本上提振生产力迅猛增长的动力……几位都有着高学历或国外留学的背景,国际视野,决定了当地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令我浮想联翩,心潮起伏。
这是深圳发展的又一个鲜明的标本。眼前的这些年轻人,是当年深圳开发出生的全新一代。他们身上承续着那个时代的基因,流动着那个时代的血液,焕发着那个时代的远大追求、充分信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这是深圳最大的财富、底气和希望。
站在蛇口的海边,想象当年移山填海的壮伟景象,想象当年惊天动地的爆炸是怎样开拓了历史进步的道路,我感慨万千。蕴藏在民众中的创造力,是那么难以想象的伟大。一旦释放,会创造怎样难以想象的世界奇迹!
那个时代就是大海,风云激荡,浪潮汹涌,深圳是诞生在时代大海的奇迹。它自身也是大海,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深圳,中国的一个亮点,世界的一个奇迹,一个民族走向兴盛的缩影。
……
我满怀欣喜地祝福:
愿我诗情的滚滚巨澜
穿越你的波峰浪谷!
……
心中充满着你的形象,
你的港湾,你的峭岩,
你浪涛的喧哗,你的水影波光。
(注:文中引用的诗句全部出自普希金《致大海》)
(作者:陈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