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过年回老家待了一个月,回来说总结出了两件事儿……

图片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同事过年回老家待了一个月,回来说总结出两件事儿:
小县城的消费越来越贵,很多商品比北京都贵。比如美甲和做头发什么的,几乎是北京的两倍价格。还有蛋糕房一类的网红店,在经历过价格战之后,存活下来的几家都几乎成了县城米其林。想看电影仅此一家,北京60的县城至少80,人家不谈性价比,只说要不你去找找别家。
最终同事总结了,说小县城的商品之所以价格高,主要就是竞争少,所以形成了垄断。当然也不是所有商品和所有时期,能垄断的都是消费群体不太大,但成本相对高,能快速淘汰竞争者的。
比如健身房,县城曾经有过十多家,各种档次的都有。但也不知为什么,反正现在只剩下三家了,分别占据了不同阶层和地段儿,据说除非是有很大背景的,否则甭想来抢生意了。
再比如美甲店什么的,按说成本不高,但是客户群窄啊,几乎就是那些“小城贵妇”才舍得花钱。那这种行业只要做久了,外来竞争者就很难抢到市场了。
蛋糕房也是这种情况,不管你收益多好产品多新价格多低,基本上也就一两个月的存活期,那几个老牌店铺早就结成了托拉斯,只要有搅局者就一拥而上,各种手段无下限,让新来者根本无法立足。
甚至是那些打零工的都有联盟,也可以说是行会吧。比如安装空调洗衣机和组装家具什么的,基本都是被某个村子的垄断,每人都有一条街的势力范围,网上商家也只能跟他们合作,外人的手艺再好收费再低也不能入局。北京能免费的服务,在县城去至少加几十块钱上门费,否则绝对没人来。
如果觉得县城的东西贵,那可以找代购去市里或省城的大超市买。但是,每单东西也是要加价的,一杯咖啡加个5块8块很正常,蛋糕10块,化妆品甚至能加100,就看你是否舍得掏钱了。但想找便宜的代购是没有的,早给打跑了。
在北京,别看网上动辄就是年入百万的,但在现实中,大多数人并不张狂,挣5千8千的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过年的压岁钱200块钱在亲戚间拿得出手,给1000人家还不敢收呢。结婚随礼,如果是亲戚那就随便,但北京一般也不超过2000块,普通朋友间更是3/500的居多。
但是一旦回到村里就不一样了,十万八万在这里都不算钱,你要是说自己每个月才挣一万,那立马一般人发出“咦”声,才挣这么点儿钱,还不如回家躺着舒服呢。
随礼也不知是因为攀比还是怎么的,压岁钱500块挣钱,只要不超1000人家都懒的谢谢你。结婚也是,1000块钱算正常,2000起步才能说关系好,亲戚结婚则动辄上万,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的这行情。
在北京,抽烟的掏出盒20多的很正常吧,递出去没人会不接。但在村里不行,中华才是社交货币,3/40的烟的扔桌上都没人动。同事说他被逼无奈的去小超市买了几盒100块钱的,同学亲友们这才给他点儿面子点上了。
其实如果是同事一个人无所谓,但老家必定有父母姐姐呢,总觉得给他们丢人了不合适,一旦让村里人看不起,以后就有可能受欺负,而且是组团儿欺负。所以回村儿的目的不光是全家团聚,更重要的是给家里人“拔份儿”。
到了三十儿十二点,那几乎就是实战军演秀肌肉了,比军备竞赛都邪乎。各家的花炮都是论车拉来的,加特林迫击炮摆的比大阅兵还威风。各家比的就是看谁家放的猛,坚持的时间长,反正爆掉个几千上万的简直都不算事儿,绝对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这还得说是正常消费,至于赌博那就更没法说了。无论是传统竞赛还是新引进的项目,一把牌输赢个一部小电动车几乎就是打底儿了。之所以警察们三十夜里抓赌,不全是他们不近人情,而是有的地方赌的太疯狂了,一宿输掉一年的积蓄不眨眼,甚至有过完年背着债去城里打工的,也不知谁给的勇气,梁静茹吗?
……
同事说他很是奇怪,当地的收入并不高,农村一年几万块差不多了,县城打工也就是月薪3000左右,都哪儿来的这么高的消费力?
而且最奇怪的是,别看一个个都张嘴就是百万千万,但一说到十多万的娶媳妇彩礼却都喊贵,理解不了。
同事说明年如果再回老家,他得提前做规划了,至少也得包装一下自己,然后再研究一下言行的攻略,要不然感觉被压的抬不起头来。
但他也知道同乡们绝大多数都是吹牛,就跟网上的各种精神富豪们一样,但村里毕竟扎堆儿啊,很多人吹的多了还真信了,莫名的就拿钱不当钱了……
随便买房都能发财的年代过去了,只有选对房、避开坑,才能享受到资产升值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