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一“网红”在直播间卖假古董骗了28万元

“‘宝贝’流落海外,求求家人们买回去,替我保管,我真的心疼。”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被主播的真诚打动?千万别!他正在向粉丝实施诈骗。前不久,康平县公安局打掉了一个利用网络直播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以网红主播李某为主的4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全部抓获。
5月22日,沈阳警方为市民披露了该团伙的诈骗手段,并提示市民,直播间购物需谨慎。
图片
四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骗子们的自媒体公号及假文物
直播间里连出四招骗了28万
手段一:塑造正面形象,目的:吸引粉丝关注
“现在有能力了,我就要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为吸引粉丝关注,李某自称为某商会老板,通过发布“公益”短视频获取网友的点赞和关注,几个月便“圈粉”数十万。
手段二:鉴定收购“古董”,目的:为直播埋下伏笔
“出发,山东聊城,粉丝遇到困难,我高价回收老物件,帮他渡过难关。”李某与“演员”默契配合,买卖“古董”,谈笑间便是数百万元。
手段三:声称被“放鸽子”,目的:卖假工艺品“圈钱”
“我来回好几百公里,到地方说卖别人了,你逗我玩呢?”李某以避免被“放鸽子”为由,让有出售藏品意向的网友在其直播间高价购买廉价工艺品作为“定金”,并声称见面后会等价回购,当网友“定金”到账后李某便立即“下线”。
手段四:捏造海外“古董”,目的:直播诈骗“圈钱”
当手段三不再“获利”,李某又更新了“剧本”:“我在国外收购‘古董’,身上现金不足,现在没办法回国,请大家帮忙把‘古董’买走,回国后,我等价回收,还给大家付保管费。”而此时,李某正坐在城郊的工作室内向粉丝直播“卖惨”。
粉丝上钩后,李某再将廉价的玉镯、玉玺、字画等假古董邮寄给大家,李某用这种方式非法获利达28万余元。
目前,李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犯罪已被警方依法予以刑事拘留,涉案资金被警方悉数查获,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直播间购物有“花样”
据警方介绍,近几年,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间购买商品仿佛成了一种时尚,有些利欲熏心的主播甚至直接煽动粉丝“借钱买东西”,有的则或明或暗地暗示老年人应该多花钱。那么他们都有啥样的套路呢?
套路一:包装自己
一些主播蹭一些大公司、集团的名号包装自己,这是虚假宣传中的常见伎俩,这些主播也不例外,其目的就是让直播间显得更加可信。
套路二:打造卖惨人设
编各种剧本,打造卖惨人设,有的甚至哭着直播,骗人说自己正在离婚避免分割财产,还有的说家人出了车祸,住院一天要花3万元医药费,所以请粉丝购买他们的商品,然后当他们渡过难关后就会高价回收。
这个骗局最容易暴露的一点就是“一个人要多傻才能低价出售,高价回收”,因此,为了让这种欺骗看起来合乎逻辑,这些主播通常会创作各种剧本,塑造悲惨的角色。这套“人设”确实能够吸引一批充满同情心的粉丝。但实际上,这些说辞并不能成立。
比如所谓的害怕离婚诉讼,如果这种说法属实,主播利用资金周转来避免离婚财产分割,那么主播在直播间所说的话就会成为妻子财产分割的依据。事实证明,一般人不太可能公开做这样的事。
套路三:利用官方媒体、名人做背书
有的主播还会宣扬自己被当地电视台、央视等媒体报道过,甚至有一些明星、公众人物为其代言,其实这些所谓的新闻、明星平台场景,极有可能是采用后期配音的方式制作的。
套路四:评论区都是“托儿”来烘托气氛
为了进一步增加可信度,直播间还疑似充斥着“托儿”。这些主播直播的时候,评论区非常热闹。很多人都在发表诸如购买主播产品然后高价倒卖等评论;或者发表诸如购买主播的东西和他们的老问题之类的评论。大概率这是直播间请来的“氛围团队”。目的当然是让真正的消费者相信他们的伎俩,多下订单。
套路五:承诺回收,遥遥无期
所有主播承诺的高价回收实际上是一张空白支票,其目的就是骗钱。这些直播间里的一切都可能是假的,唯一需要你花钱买东西才是真的。
老年人留神收藏品诈骗
警方表示,收藏品类诈骗目标大多为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退休后空闲时间较多,但逐渐与社会脱节,存在投资及法律等专业知识盲区,对各类投资信息难以甄别,容易成为受害者。
警方提示:如有购买收藏品或拍卖自己老物件的需求,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信捡漏的宣传,要认真核实商家资质,通过正规拍卖机构进行拍卖,不贪图蝇头小利,天上不可能掉馅饼,掉下来的多半是陷阱。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杨硕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