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路径

原标题: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夯实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渠道。立足教育改革新背景,高校及思政教师应落实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育人成效,帮助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实现全面成长成才。
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机制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是高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完善的体系机制予以保障。因此,高校应结合教学目标与教育原则,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构建,从而保障实践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奖励评估机制。采取过程性评估与结果性评估相结合的手段,基于客观、可量化的数据指标,综合评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效等。将教师实践教学成果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奖、绩效收入等挂钩,激发教师优化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健全互助激励引导机制。采取榜样激励手段,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榜样名师”“教学能手”等;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名师工作室,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技能比拼活动,增强教师思政素养与教学能力。此外,尊重教师个体在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方面的差异性,给予教师在教学方面较高的自由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经费专款专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需要多主体、多部门协同推进。因此,高校应建立包括“院—系—班”在内的三级组织管理架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部、学工部、计划财务部、宣传部、后勤部等各部门,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做实、做深、做细。
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
高校及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加强内容建设,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结,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价值期待,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高校可将时事政治、热点资讯、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斗争经验、创新实践活动、道德模范典型事迹等资源,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理性判断能力;引入跨学科、跨专业的实践案例和实践知识,帮助学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建立思政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具体联系,自主进行知识迁移和跨学科应用。
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地域性红色教育资源和全国性红色教育资源,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入活力。高校可抓住重大节日契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烈士纪念陵园等,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开展常态化理论课程教育,举办党日活动、团日活动、公益活动、宣讲活动、文化沙龙、知识讲座等,帮助广大青年学子提高政治觉悟、涵养道德品质。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手段
充分调动大学生群体学习兴趣,引导大学生群体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实践学习活动中,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关键。因此,高校及思政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以校内实践、校外实践、虚拟实践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强化课堂感染力。
以知识竞赛、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等形式,激发学生知识学习内驱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磨练意志品质;以专题研学、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同时,思政教师应积极实施智慧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参与虚拟实践教学。一方面,依托高校在线教育平台,打造专属线上实践教学单元,开通在线学习、交流互动、在线测评、问题反馈等栏目,促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思政学习。另一方面,利用学习强国、慕课、思创空间等渠道,借助VR技术、AR技术、360全景技术等模拟真实的实践场景,引导学生在新技术和新环境中积累实践经验、丰富知识储备。
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体
主体素养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因此,高校应加强主体建设,打造一支理念先进、素养卓越、政治坚定的教学队伍,为高水平推进实践教学储备必要的人力资源。
加强主体队伍的理念建设。高校主体队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价值认知和思想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期教学成效。因此,高校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依托宣传推广、教学督导、知识讲座、课程评估等举措,提升广大教师队伍的价值认知和思想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对主体队伍的能力培养。高校要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制定系统性的培训方案,包括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技能拔高、交流研学、实践比拼、科研培训等。
针对青年教师制定帮扶成长方案,采取老带新、“大手牵小手”、导师制等手段,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使其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作岗位的教学任务。此外,高校应加强引进优秀师资,采取内部选聘、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手段,组建一支包括党政领导、兼职教师、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朋辈互助员等在内的多主体实践教学队伍,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顺利推进。
(李刚 王提滢,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