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国潮主理人|杭州西兴老街,一群年轻人决定让时间慢下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伟芬 王景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培育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国潮”,不仅反映着中国先进的智能制造水平,更体现出当代中国旺盛的文化创造力。浙江是开放大省,也是国潮新消费品牌的快速成长地,为讲好浙江国潮品牌故事,挖掘国潮领袖,我们推出了《对话国潮主理人》栏目,走进工厂,对话企业家,聚焦国潮品牌成长故事、匠心精神,以及新时代下的发展路径,探寻从“国货”到“国潮”的时代新风尚。
西起铁陵关,东到资福桥的西兴老街不过960米,沿着官河一路走,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路连接起了居民们错落有致的房子,对面的西兴街两侧,还留有不少清末民初的建筑,有老式的剃头铺,有木凳铺,也有茶馆。
有一群年轻人最初就是被这一番江南的老底子风貌吸引的。
图片
西兴古镇 资料图
许多年前一个夏天的傍晚,他们走在西兴古镇里,看到夕阳红火,远处是滨江林立的高楼,玻璃幕墙反射出闪闪金光。眼前,老人们坐在家门口,慢慢地摇着扇子。
时间变慢了,他们决定留下来。
从事设计工作的他们,在古镇寻了一处民居,慢慢改造、扩建。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西兴古镇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了古镇的前世今生之后,愈发觉得有很多东西可以去守护,去展示,去传承。
图片
觀何瓦舍
这个春天,他们新开了一家叫做“觀何瓦舍”的汉服自拍馆,运用江南民居的空间建筑之美,佐汉服,圆更多人的江南梦。
这一次,潮新闻记者来到西兴古镇,记录下一个关于一群年轻人和“西兴古镇上的七十三爿半,深耕于此,只为历史不被遗忘”的故事。
图片
屋子里的老物件
来过,就不曾离开
觀何瓦舍距离西兴古街屋子桥不远,进门初印象,是一家开在古镇的新中式茶馆。
而在主理人槑(méi)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才知道改造前,这里是一户人家的老宅,也是过塘行旧址。老宅曾经的旧物,在他们手中变成了一道道风景。
图片
主理人槑(méi)
“房东王叔叔其实很久之前就联系过我们,希望我们来租他的房子。”槑说。
槑是后来加入团队的,最初“扎根”古镇的小伙伴,在这里待了很多年之后,已经和周围的居民蛮熟悉了。
开这家店之前,槑和小伙伴们在居民们眼中,是一群养着猫、开着咖啡店、会做设计的年轻人,“有人找过来的时候,附近的一位爷爷就会问‘你们是去猫草工作室吗?’他会热情地把人带过来。”
不少居民会闲暇时和槑他们聊天,最初好奇,现在已经很熟悉。有阿婆会用豁了口的青花碗装着煮好的茶叶蛋送给他们吃,“哇,那是小时候在老家才会看到的碗,茶叶蛋也很好吃。”这群年轻人喜欢古镇的人情味。
觀何瓦舍房东王叔叔也喜欢槑他们。
去年,团队小伙伴再次应房东的邀请考察老宅,最后决定租下来。
图片
院子一景
做什么呢?
“想了很久。”大家都觉得房东王叔叔人很好,正式装修之前,房子空了有半年的样子,这段时间没有收房租。
图片
房东王叔叔一家重返故居
他们说,旧物的珍贵之处在于,不用过多修饰,摞在那里就是一道风景。
这些老底子的东西,和保持原汁原味的古镇、汉服就很搭。
经过考虑,他们最终决定开设一家汉服自拍馆。
图片
老物件
一口箱子、一个汤婆子、 一扇窗户……“现在能看到的老物件,大多数是本来就在房子里的,也有一些我们团队这些年收集的。”运用设计的特长,槑他们把老宅重新规划布局,结合旧物重组成一个个新的空间。
图片
让更多人看见西兴之美
就这样,龙年大年初二,觀何瓦舍汉服自拍馆开始试营业。
图片
“觀何”谐音“官河”,又有着“观河”的寓意,临河而望,借古观今,“瓦舍”值的是保留着老房子原本的样貌。
他们坚持在西兴古镇留下来,是想让更多人看见西兴之美,“想让游客看看这里新的风貌。”
改造王家老宅,槑他们除了打造一个适合为汉服摄影提供空间场景的基地,还希望游客路过西兴古镇的时候,能够看见这些老物件,能多了解一些关于西兴的点滴。
在槑他们看来,老房修葺的意义,在于表如旧里新颖,虽旧却散发一种久远的魅力,西兴古镇亦是如此,尽管发展不快,但一点点在换发新的活力。“我们隔壁也新开了咖啡店,节假日游客还是很多的。”
槑会为第一次到访的客人讲述西兴“过塘行”的历史,告诉他们繁盛时期的这里有点类似如今的物流中转站。她也会分享西兴古镇至今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是浙东运河的起点,“隔着一条西兴塘,塘外就是钱塘江。”
图片
插花
她还会告诉大家,这里留下过文人墨客们的诗篇,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如白居易的“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苏轼的“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等诗句,说的就是西兴的古。
“七十三爿半”源自《西兴镇志》载:自清末至民国时期,西兴有“七十二爿半过塘行”的说法。
槑他们希望觀何瓦舍能够成为西兴古镇上的“七十三爿半”,深耕于此,只为历史不被遗忘。
图片
“老镇子需要传承,传承最好的方式就是守护。”槑说,希望觀何瓦舍以一种新的方式讲述故事,守护传承,“它是一个把历史与当代,旧与新,年老与年轻真正融合在一起的老镇新空间。”
现如觀何瓦舍和老街融为一体,老屋临河,和不远处横跨的古桥,从冬天到春天,已经和一组组汉服照片,一起展现出浓郁的江南韵味。
(觀何瓦舍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