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圈大佬们的“短剧之争”:宁静上头、曾志伟看好、郝蕾看不上

期,热播综艺《无限超越班 第二季》因短剧演员锦超的到来,引发了传统演艺圈大佬们对短剧的讨论,相关话题#曾志伟郝蕾起争执#冲上热搜,一时引发人们对短剧、对短剧演员的关注。
图片
(来源:微博)
作为一名短剧演员,锦超在入行之际便遇到了靠谱的创作团队,他参演的《长公主在上》和《东栏雪》都被业内评为高质量短剧作品,频频出现在各种短剧会议的分享PPT上。
但就是这样一个短剧届“出道即巅峰”的小演员,却在自己的流量最高峰选择离开短剧,深造演技梦想走向长剧。
这,就引发了导师们之间的“短剧之争”——锦超应该放弃短剧吗?
而这个争论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多关于短剧目前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业态,短剧到底是什么?破圈之后,人们是怎么看待短剧的?作为短剧演员,他们需要演技吗?爆款之后,他们应该何去何从?
今天,自习室将就着“短剧之争”,深入这些问题内部,探讨短剧在当今时代的存在意义和短剧演员的角色定位。
“短剧”之争的导火索:演技无法撑起野心,锦超选择放弃短剧
在面试中,锦超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足”:
“努力弥补自己非科班、没有受过训练的这些不足”
“在我跟一些专业的演员接触的过程中,我认为我自己本身还是有很多的不足”
“我可能没有经历过那么多事,在演戏的时候,我可能我脑海中的素材库没有那么多能让我拿来直接用的”。
图片
(来源:优酷)
锦超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卑感?
最根本的,是“电影——电视剧——网剧/网大——短剧”的这一条长长的鄙视链在作祟。正如曾志伟所说的,“我们以前拍电影的人瞧不起拍电视剧的,拍电视剧的又瞧不起网大的,网大的又瞧不起你拍这个短视频。”
图片
(来源:优酷)
其实不仅仅是以前,当下这条鄙视链仍然存在:对于大部分创作者、演员来说,如果不是受生活所迫,拍电影的不愿意去拍电视剧,拍电视剧的不愿意去拍网大/网剧,拍网大/网剧的不愿意去拍短剧。
其实,当前电影与电视剧以及网剧三者之间已经有所打通,比如被张艺谋选中的“谋女郎”刘浩存出演了网剧《脱轨》。但从电影、电视剧、网剧走向短剧的,却少之又少。
这就导致了,短剧创作者在整个影视剧生态内地位极低。所以,位于鄙视链最底端的锦超,抬头看向鄙视链最顶端的专业演员老师们,自然就矮了三分。
同时,锦超又不是一个甘愿呆在鄙视链底端的人,他的自卑便源于此:他不想当网红和短剧演员,他想去做一个长剧演员。
于是,锦超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在短视频与短剧事业的高峰期选择放弃,从零开始学习表演基础。
面对这样的选择,导师们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尔冬升与曾志伟并不赞同,而郝蕾却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尔冬升与曾志伟二人不同意锦超的做法的原因在于,作为一名已经有所成就的短剧演员,锦超当前正“热”,贸然放弃热度退出大众视野对于从来不缺流量明星的娱乐圈来说,实在是一个下下之策。
明智之举应该是“半工读”、“在戏里训练自己”。
图片
(来源:优酷)
但郝蕾却认为,短剧的制作“超级烂、不堪入目”,将锦超这样没学过表演的一个小白扔到这种糟糕的制作环境中,郝蕾表示“真的是看不下去”。
在听了郝蕾的观点后,曾志伟表示影视剧行业曾经存在的“鄙视链”在当下已经有所改变,因为王家卫去拍了电视剧,周星驰进军短剧行业。随后,他说出了最关键的一句话——“时代在变,需求也在变,社会在变”。
这句话之所以是“最关键的”,是因为它说出了短剧的根本。
“短剧之争”讨论到的是短剧的根本
表面来看,郝蕾与曾志伟的“短剧之争”是短剧演员锦超是否应该放弃流量从头开始,但从他们的对话中能够看出来,他们争论的是短剧的根本:短剧到底是什么?
在短剧破圈之后,人们之所以会对短剧形成一种“烂制作、烂演技”的刻板印象,就是因为圈外的大部分人至今还是在拿着“传统影视剧”的标准去审视短剧。
所以,才会出现了《无限超越班》里吴镇宇用TVB的拍摄时间对标短剧的拍摄时间。锦超说50分钟的短剧会拍十几天左右的时间,吴镇宇和曾志伟表示时间已经很长了,因为“TVB三天外景一天棚景,就拍四十五分钟”,这种时长堪称“大制作”。
但问题在于,TVB(或者说长剧)4天45分钟和微短剧一周50分钟是否是同一回事?首先要明确的是,微短剧并不是简单的将一个长剧剪短,它有自己的叙事逻辑与视听语言。
在这个前提下,TVB的45分钟只讲一集,而微短剧的50分钟则是讲完了全部的故事。就像韩雪说的,“一集(几分钟)就是非常紧凑的一大场戏”。
与此同时,《无限超越班》的导师对“短剧”的认知不足还体现在,他们根本没有明白锦超的《长公主在上》和《东栏雪》与他们所说的“100多集的烂制作”、“真心看不下去”并不是同一类事物。
就好像都是苹果,但有富士、国光苹果之分一样,短剧也分成小程序短剧与精品微短剧。二者的区分不在好坏,而是媒介特性不同,前者更趋向“短视频的剧情化”而后者则更像“长剧的微短化”。
图片
(来源:豆瓣)
但正如不论是富士还是国光,它们都是苹果一样,不论是小程序短剧还是微短剧,它们都是短剧。那它们自然就有属于自己的特点。这就回到了最初的问题:短剧是什么?
短剧是长剧用以应对崛起的短视频争夺用户注意力的产物,也是短视频平台后从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时代的必要之举。
这样的生发土壤决定了,它既不是短视频也不是传统影视剧,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产物。所以不能单纯地用短视频或传统影视剧的标准来要求短剧。
诞生以后,为什么短剧会得到追捧?因为短剧是时代的产物,社会的产物,需求的产物。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需求?加速的时代,流动的社会,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需求。
现代化的车轮滚滚向前,带来了更自由的经济发展。但自由的同时意味着不稳定性的增加,人们在“自由且不安”的环境中惶惶度日。
与此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社会变迁的加速,进而人们生活的步调也逐渐变快,在这个加速的时代里,人们的努力奔跑也只能保证留在原地。越加速越不安,越不安越努力,越努力越加速……闭环就此形成。
在这时,短剧诞生了。
它叙事节奏快、反转多,以最淳朴的“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价值观拯救了深陷内卷与焦虑的一代人,让人们趋之若鹜——不仅仅是在我国,全世界当前都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而这也是为什么周鸿祎会说出“短剧这种文化会打败好莱坞文化”的原因所在。
所以,在这样的语境下再来探讨,短剧什么?
短剧就是以爽为生存根基的新型艺术样态,它是人们情绪的宣泄口,压力的释放阀。所以即使是烂制作、烂演员,也让宁静“上了头”:“我个人就是付费短剧追剧者,就我自己会去付费,买那些烂得要“死”,那么狗血的短剧,为什么?真的很上头。就一看,这什么烂演员,看着看着,这有点好追,有点好看,就一直看,能看一百多集,坐在那里。”
短剧演员,路在何方?
那么,在短剧中,演员重不重要?答案是肯定的。但到底是颜值更重要,还是演技更重要?这个问题当下还不能下结论(毕竟这个问题在长剧中也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在《无限超越班》的面试中,锦超放了一段自己的作品合集。前半部分是古装剧《长公主在上》和《东栏雪》,后半部分则是一部现代剧。
在两部短剧的表演中,锦超明显是一种“没有演技”的状态,双眼放空,毫无眼神戏。但在现代戏中,即使在特写的镜头下,锦超的演技也经得起考究。
图片
(左:《长公主在上》;右:《白日梦我》)
但两部剧的数据却与锦超的演技成反比。
《长公主在上》目前在快手的播放量达4.3亿次,微博话题#长公主在上#阅读量达4.2亿,而锦超出演的现代剧《白日梦我》在微博上却未激起什么浪花,即使有内娱新星周翊然的加持,话题#周翊然白日梦我#也只达到了3.7亿的播放量。在《白日梦我》的相关讨论中,更是很难找到锦超的影子。
锦超在《长公主在上》中毫无演技,却被大众所知;《白日梦我》中的锦超演技明显进步,甚至被曾志伟和宁静夸“有眼神,戏在”、“你是ok的”,但却未激起一点浪花。为什么?
因为《长公主在上》更注重氛围感,锦超在《长公主在上》中的妆造明显更符合女性审美。
最近出圈的苏袀禾和李菲也是这样,颜值大于演技。前者凭借长相酷似肖战和霍建华,一举破圈冲上热搜,后者凭借《授她以炳》这部戏被网友评为“短剧最帅”。
图片
(左:苏袀禾;右:李菲)
此外,此前同样以通过颜值获得关注还有赵弈钦(《招惹》)、丞磊(《虚颜》)、杨泽(《念念无明》)等一众男演员,以及藤泽文(《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钟晨瑶(《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夏天妹妹(《逃出大英博物馆》)等短剧女演员。
图片
(从左至右:赵弈钦、丞磊、杨泽、藤泽文、钟晨瑶、夏天妹妹)
对于爱情类的短剧而言,颜值的确更重要一些,毕竟要偶像剧就是需要“帅哥美女”的加持。但对于其他类型的短剧,也许演技的要求就更高了。
比如说此前上线一周充值过亿的男频小程序短剧《无双》,男主缴沛凯便是话剧出身的演技派选手,还有最近热映的喜剧短剧《大王别慌张》的男主土豆、吕严也是经过《一年一度喜剧大会》考验的话剧演员,以及2024年初在抖音上线的悬疑短剧《柒两人生》也并非靠一众演员的颜值,而是靠演技取胜。
不仅是短剧,长剧也是如此。从目前长剧演员的发展来看,短期靠颜值的确可以赚得流量,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凭借颜值能走的路更窄,更短,但凭演技则能走得更宽更远。这一方面,鹿晗、杨洋等人都是前车之鉴。
所以再来看短剧演员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就比较清晰了——无非是两种选择:爆款之后,留在短剧当鸡头,或者借助流量去当凤尾。
很明显,前者的路更好走一些。因为作为一种正在呈上升态势的新兴业态,短剧相比长剧还是一片蓝海,它的未来仍待发掘因此给了新人更多的机会。就像当年的网剧一样,张天爱便是凭借一部《太子妃升职记》进入大众的视野。
选择后者,则意味着要付出更多,就像锦超一样。
其实锦超并没有像他自己说得那么笨,反而很聪明。因为他知道,内娱从来不缺帅哥,真想走向长剧只能靠演技——也许是丞磊的珠玉在前,《云之羽》中的丞磊之所以能俘获众多粉丝,并不仅仅靠他的一张脸,将宫尚角的隐忍、杀气演绎得淋漓尽致才是丞磊制胜的法宝。
无论做哪种选择,“单纯地留在短剧,而不去寻找短视频平台以外的露面机会”都是最坏的一种选择。为什么当下许多短剧演员都存在让人记不住的情况?就是因为短剧演员只存在短剧之中,观众只记得了剧中的人物叫什么,却根本不知道出演角色的演员叫什么。
所以说,锦超真的很聪明,他走出了短剧,他志在长剧,却出现在了综艺之中,让观众记住了他的名字,让观众看到了他剧情以外生活之中的形象与个性——虽然这一部分仍有可能是一种“人设”。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被看到、被记住、被喜爱,短剧演员是这样的,短剧也是这样。
图片
(来源:优酷)
作为一种新型艺术样态,短剧以爽为养料,频繁的反转、叙事的加快是爽的组成部分,演员的颜值与演技也是爽的组成部分,所以宁静才会说,“演短剧是需要有能力的”。
颜值不能永存,演技却可以逐日积累,明白这一点,短剧演员才能明白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欢迎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干货好文/活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