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科创”!当麓山南路遇上仁爱路

图片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卢杨屾 通讯员 贺喜迎 鲁银飞 长沙报道
5月13日至17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赴苏州研学培训班(第一期)在苏州举行。来自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及大科城各平台公司的40名学员,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南校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
他山之石——科创“第一资源”转化发展“第一动力”
向“新”而行,“湘”遇姑苏。
苏州与长沙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同样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敢为人先的创新气质。着眼现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也有经验可供参考,比如将科教创新“第一资源”转化为创新集群建设“第一动力”。
从课程表来看,此次培训学习目的很明确——学习一流园区的创新规划策略、智慧园区建设、营商环境塑造等经验,服务“两城同建 双擎驱动”的战略。
培训首日,苏州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局局长、深改办主任沈卫奇作《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与营商环境塑造》主题讲座;新加坡CPG(公司)苏州新艺元规划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初永顺,以园区开发建设亲历者视角,作《一张蓝图干到底——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经验分享》分享……
不止生动的案例教学,课堂还流动到了园区发展的“最前沿”。学员们走进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IOC)、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探访了昆山启迪科技园、昆山工研院“一带一路”国际先进技术研究院。
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仁爱路,见证着从传统制造到科技创新的蝶变。2005年,园区内的鼠标制造厂贴牌生产了全球近63%的鼠标,然而,低附加值的制造模式无法形成园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于是,苏州工业园区大刀阔斧开始了“产业升级”“科技跨越”“服务倍增”三大行动计划。
如今,仁爱路两旁被科教创新院所环绕,包括苏州独墅湖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中外知名院校,形成了科教创新集群。
在岳麓山下和湘江之畔,也有一条汇集高校资源、占据区位优势的路——麓山南路以其汇聚高校资源、占据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样肩负起构建科技创新高地的重任。
随着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步伐加快,大科城从麓山南路走向湘江西岸科创走廊,肩负起湘江科学城建设任务,以坚定的步伐和前瞻的视野,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
学以致用——取人之长,助己长进
为期一周的培训中,研讨学习环节成为学员们输出想法、学以致用的第二课堂。那么,参与首期培训班的学员们有何收获?
“这次学习是一次‘大补’,要带着问题、带着想法学。”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罗予武这样形容苏州学习之旅。他说,首先要敢想敢干,学习苏州工业园的“四敢”精神——“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着眼长远、面向世界,果决坚毅地开展工作。二是要实事求是地干,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考虑企业的客观需求、思路清晰地凝练发展经验,踏踏实实做好湘江科学城的建设。三是要想得到干得成,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以“马拉松精神”开展湘江科学城、岳麓山大科城的建设,为新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爆区添砖加瓦。
密集的知识输入和现场教学形式,让参训学员王俊超受益匪浅。她说:“《人类简史》中有个观点: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成,很大部分就是源于人类共有的想象力。感谢这座具有想象力的园区对我敞开,期待能够把我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所学、所得和我的想象力播撒在湘江科学城的土地上。”
5天的学习之旅,参训学员李原庆悟出了苏州工业园的五大经验——战略眼光与前瞻性布局、产业生态的立体构建、创新驱动的核心理念、政务服务的优化与提升、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未来我将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精神为指引,为湘江科学城建设添功增彩。”
苏州与长沙虽远隔千里,但条条大路通“科创”。相信岳麓山大科城一行从仁爱路带回的科创经验“种子”,会在麓山南路生出新的枝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