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两“鬼秤”商家被贴黄牌警告7天,还有地方要求挂满30天

“该商户使用作弊秤,给予黄牌警告,警告时限:7天,5月20日—5月26日”。近日,四川乐山峨眉山市贸易中心内,两家使用“作弊秤”商户被贴“黄牌”的消息,引发关注。网友纷纷点赞,更有人留言呼吁:应全国推广。
两家水产店被黄牌警告
贴牌的依据是峨眉山市市场监管局5月15日的一次突击检查。当天,检查人员在市贸易中心农贸市场水产区,查获两台“不合格计量器具”。
20日,峨眉山市农贸市场行业协会、贸易中心市场管理人员对涉事的两家水产店给予“黄牌”警告,并将警告牌张贴在了商铺显眼位置。
图片
工作人员将“黄牌”张贴在商铺显眼位置(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两家商铺都是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所以除了贴牌警告以外,没有再做别的处罚。”5月22日,市场负责人何先生告诉记者,“黄牌”会在经营户摊位上张贴7日,“如再有计量作弊、缺斤少两等违法违规行为,我们将把他们驱离市场。”
何先生告诉记者,市面上的“鬼秤”设置有特定的程序,较为隐蔽,少量的货物,测量出来的数据差别不大。“1斤的话,可能就一二两的差距,十斤以上才会有大幅度的差距。”何先生称,市场内交易数量都不大,使用“鬼秤”的行为不容易被发觉,所以他们选择贴牌的方式,来警示市场的经营者。
针对黄牌掉落和被遮挡的现象,5月22日下午,何先生告诉记者:“早上我们去的时候两块牌子都好好的,下午我们又去进行了检查,掉的牌子重新粘贴了,被遮挡的也重新亮出来了。”
据介绍,“黄牌”举措是该市场首次采用。“之前市场监管局查到类似情况都是采取通报批评、约谈等方式,但效果不好。”何先生说,这次商户都很排斥,因为这个黄牌警告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好事,也说明黄牌有了效果。
这一黄牌举措获得了大量市民的点赞。长期在市场内购物的陈阿姨称:“干得漂亮,就应该把他们这种行为进行曝光,一边可以提醒消费者。另一边,做了坏事的老板脸上过不去,以后也就不会再做了。”不少网友也为峨眉山市的这一做法点赞,还有网友留言:建议全国推广!
图片
图片来源:峨眉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黄牌警告早有先例,有的地方要求挂满30天
其实,为“鬼秤”商户挂黄牌警告,此前全国多地也有先例。
去年7月30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海南三亚荔枝沟菜市场两商家被贴上了“短斤缺两”的黄牌警告。
就此事,记者致电荔枝沟市场监督管理所,一位工作人员回应称,挂黄牌的情况属实,“总体上改善了很多,商家短斤缺两的情况减少了”。其表示要求商家挂满30天,这期间不再发生短斤缺两的情况就会摘牌,如果挂牌期间还出现这种情况,会对其做出相应处罚。
图片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记者发现,在深圳、厦门、南宁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给缺斤少两商家挂上了“短斤缺两黄牌警告”,通过公开的形式约束商家进行整改,同时也提醒了消费者。在山东淄博的海鲜交易市场,则统一使用“智慧秤”,实时联网监控,不可自行调节,在交易重量上足斤足两,不会发生第三方再调秤的现象。
评论认为“声誉罚”值得全国推广
对商家进行“黄牌警告”,从行政法角度说属于声誉罚(亦称申诫罚或精神罚),是指通过对违法当事人的名誉、荣誉、信誉等施加影响,引起其精神上的警惕,使其不再违法的处罚形式。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其实揭示了人对脸面等精神方面的重视要远甚于物质方面。也就是说,相比于肉体上的直接攻击,精神上间接对脸面的伤害也许更能置人于不利。
对于市场消费环境而言,阳光是最好的净化剂。对不讲诚信、恶意欺诈或漠视消费者权益的商家“黄牌警告”,就是将他们亮在阳光下,给他们套上一道声誉“紧箍”,倒逼他们以诚信为本,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有评论认为,缺秤少量是消费者极为常见也深恶痛绝的不良经营行为,市场监管部门把体育赛场红黄牌处罚规则移植到商业领域,这一举措捏住了不良商家的“七寸”,对于治理缺秤少量等非诚信行为非常有效,既让违法违章的商家吸取教训,提高对交易秩序的认识,也使监管处罚变得更直观、更有效,总体来说,黄牌警诫比直接罚款更合适,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挂黄牌”并非完美无缺,对于反复欺客宰客、屡教不改的商家,黄牌警诫或许不如高额罚款、责令停业整改来得彻底。处罚手段是灵活的,监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处罚方式和力度,刚柔并济地实现执法目的,同时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及时举报、投诉市场乱象。
极目新闻综合封面新闻、大皖新闻、上观新闻、中国质量报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