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前高官放话“1架阵风抵5架歼20”,却让人放心

印度空军前参谋长近日披露了在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期间的“中印战机对抗内幕”,用他的“神逻辑”解释了当时印度新装备的“阵风”战斗机是如何让中国的歼-20感到“胆战心惊”。
图片
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
据《欧亚时报》5月20日的报道,印度空军前参谋长巴达乌里亚在近日一次访谈中谈及了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声称在“紧张对峙”期间,中国出动的歼-20战斗机的数量是印度出动的“阵风”战斗机数量的5倍。
巴达乌里亚回忆说,在印度部署了第1架“阵风”战斗机后,中国立即部署了4架歼-20作为回应。而随着印度军队将“阵风”的部署数量增加到4架,中国也将歼-20的数量提升至了20架。
按照巴达乌里亚的逻辑,这就意味着为了应对1架“阵风”,中国就得出动5架歼-20。巴达乌里亚还意有所指的说:“中国知道我们的能力。”
图片
中国空军装备的歼-20战机
《欧亚时报》并没有去求证巴达乌里亚这套说辞的真伪性,而是顺着他的这套“神逻辑”吹嘘起了印度“阵风”战斗机的“强大威力”。报道称,巴达乌里亚并没有明确指出中印战机部署的准确位置和时间,但报道认为,中国曾在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向新疆的和田基地部署了歼-20战斗机,而这正是对印度“阵风”的回应。
《欧亚时报》更是迷之自信地分析称,5:1的部署比例不仅凸显了“阵风”战斗机的威慑力,还引发了人们对歼-20作战能力的质疑。给出的理由竟是,歼-20一直都是纸上谈兵,主要缺陷在于缺乏战斗经验。而相比之下,“阵风”服役已有25年,曾参与阿富汗、利比亚、马里和叙利亚的军事行动。
虽然“阵风”和歼-20之间的对比一直为两国网民们津津乐道,但印度前军方高官和印度媒体这种毫无事实依据、空穴来风式的“尬吹”,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不过也确实符合印度网络舆论狂妄自大的通病。
图片
歼-20战机在飞行中打开弹仓
且不论歼-20相比“阵风”在代差上的优势,光是把歼-20的单机作战性能指标拿出来,就足以“吊打”“阵风”战斗机。如使用歼-20使用的DSI进气道和隐形涂层,相比“阵风”就有更强的先发制人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歼-20所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尺寸和性能都要强于“阵风”的RBE-2型雷达,在态势感知上拥有更明显的优势;歼-20搭配的霹雳-15空空导弹,射程远超“阵风”搭载的“流星”导弹,远程打击能力也明显强于“阵风”。这些“硬性指标”不胜枚举,却常常被印度媒体自动过滤。
即使抛开单机的战术指标来说,现代空战是信息化、体系化、规模化的作战,在必要的时候向关键地区部署关键兵力,也理所应当。从时间上推断,法国在2019年10月向印度交付了首架“阵风”战机,而后又在2020年7月交付了5架,即使真像巴达乌里亚所说那样“阵风”与歼-20曾进行过对峙,也只能反映出印度在“阵风”的部署上真的是捉襟见肘,新战机刚到就匆忙奔赴前线,这说明当时印度手里已经无“牌”可打。
而用中国歼-20战机数量除以印度“阵风”战机的数量,就得出“阵风”战机能“以1敌5”神结论,这样的逻辑真是让人颇为无语。按照这个思路,中国部署的兵力越多,印度部署的兵力越少,就越能给印度“长脸”。不得不说巴达乌里亚真是一位逻辑鬼才。
而对于让印度人一直耿耿于怀的“歼-20缺乏作战经验”一事,只能证明服役25年的“阵风”已经是一款性能成熟但逐步落后的“老机”。要比较作战经验的多少,起码是同一时代的战机或是同等级的战机的对比。拿四代机对比五代机,得出的结论自然也难以让人信服。更何况“阵风”战斗机对于印度空军来说也完全是新装备,使用经验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服役25年”一说跟印度也基本没有关系,又不是印度飞行员开着“阵风”战机在阿富汗、利比亚、马里上空作战,拿着别人的战斗经验来给自己撑腰属实是打肿脸充胖子。
最为关键的,歼-20是否曾进驻边境机场、部署了多少架,都与印度“阵风”关系不大。即便印度36架“阵风”全部列装,也远未达到能让中国歼-20“胆战心惊”的程度。只能说印度媒体大放厥词唱衰歼-20、吹捧“阵风”,正好迎合了印度网民的口味。不过这样的结局对我们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就像有的网友说的:“印度这么狂我们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