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林婉儿积极为范闲担忧如何娶小老婆的情节合理吗?

文/斯嘉丽
虽然在《庆余年2》里,林婉儿的戏份不多,但她出场没几分钟,就在为范闲担忧,不知道海棠朵朵愿不愿意做范闲的小老婆,也就是在为范闲纳妾的事操心了。
这个剧情是原著里有的,电视剧照搬了。
这个剧情无论从林婉儿的人设,还是电视剧的受众来说,都不合理。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图片
1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长大以后,一般是变成两类人:
一类是跟父母的性情一样,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打地洞。”
原因大家都有感受,无非就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另一类是成为父母的反面,也就是大家很奇怪的,为什么一些看似善良的父母,生下来的孩子会性情大变,成为罪犯;而一些勤恳的企业家生下来的孩子,会成为挥霍无度的二世祖。
造成这个局面的,一定是儿时孩子看到的父母遭遇,让他产生了自己对生活的不一样的解读,或者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是与自己当年成长截然不同的环境导致。
图片
2
那么我们看看林婉儿的身世。
林婉儿确实挺可怜的。
她的出生不在长公主的计划之中。
长公主的计划是,通过自己的貌美来勾引才子小林。
扶植他当权以后,自己做背后手握扯线木偶的手。
为自己爱的皇帝哥哥鞍前马后消耗一生。
中间长公主怀孕了,要不要跟小林成亲呢?
长公主选择不成亲。
因为如果小林当了驸马,就不能再介入朝政,长公主的一番扶持就没用了,自己等于赔了身体又折兵。
长公主长期在自己皇帝哥哥对自己的pua下成长,绝对不允许自己​在皇帝哥哥这里没有利用价值。
于是,她选择不跟小林结婚,把孩子生下来,不管她,丢到宫里,皇帝哥哥不可能不管的,这是皇家血脉。
于是,林婉儿生下来就没有母亲,要不怎么体弱多病呢?
下人还能像你妈一样对你无微不至地照顾?
皇宫里谁不是拜高踩低呢?
同时,小林又不是她名正言顺的爹,也基本不去看她。
你看,没有母爱,也没有父爱。
但凡这个孩子是个正常思维,她都得渴望母爱和父爱,对吧?
因为她从小缺失这个。
你去看看那些留守儿童就知道了。
不是爸爸妈妈带,不是爷爷奶奶,就是各种亲戚,跟林婉儿差不多的情感状况。
注意,我说的是情感状况,不是经济状况。
图片
3
如果你认同我说的前两点,那么,林婉儿在第一部的时候喜欢小范大人的坚决劲就可以理解。
她爸妈不管她,全天下都知道她是个私生子,但是,她突然遇到一个对她比自己爸妈对自己好不知多少倍的范闲。
范闲不嫌弃她的身份不明不白,也不嫌弃她的身体差,也不是为了内库财权,是真的因为对她一见钟情,才想办法要跟她在一起。
林婉儿很感动,也很能为小范大人着想,所以,她拿着刀去问小范大人杀没杀她哥。
如果真是小范大人杀的,她就不活了。
因为她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对她很好,而小范大人又是她的所爱,两难相权,无力如她,只能自杀。
说明她的感情很纯粹,也很决绝。
得不到嘛,我自杀好了。
毕竟没人教她虚与委蛇。
她也能为了她妈要杀小范大人,跑去质问她妈。
这对她来说,真心是要很大勇气的。
这个生下她就不管她的女人,一生看过她的次数屈指可数,她其实是很怕的。
你看她每次见到长公主都好像白雪公主看到后妈一样,总给人一种,她只要往前走一步,长公主就会害死她的感觉。
所以,很明显林婉儿选择的,是长公主的反面形象作为自己的人设定位。
图片
4
那么,这么一个对感情如此纯粹的人,怎么就会在没过门的时候,就为小范大人考虑娶小老婆的事呢?
不合理啊​。
从感情缺失来说,缺少父母之爱的人,在感情上一定会移情的。
她一定会在自己的丈夫这里,得到双重爱,才能满足童年缺失。
就像她对爱的选择一样,她一定是决绝的,怎么可能还想着跟人分享?
她现在不是爱太多了,她是爱太少了。
从角色性格上分析,她的选择是不合理的。
一个连反抗皇帝婚姻都能做出来的女孩子,怎么会帮着丈夫纳妾呢?
说实话,这个人设在这里真的崩塌得很厉害。
作为男频网文,作者的意图我是理解的。
男频网文里,女性角色一般都是工具人,主要作用就是爱男主、夸男主、成为男主的女人,无条件支持男主。
也就是男人们的意ying。
因为受众是男性。
跟日本小电影本质是一样的。
但是,你现在拍成电视剧了,就不得不考虑广泛的受众了。
图片
5
这也是《庆余年》第二季编剧失败的地方。
你看那么多无关紧要的人物出现了,那么多插科打诨的台词出现了,那么多精华被删掉了,为什么独独要保留这种封建糟粕呢?
为什么我说是封建糟粕呢?
其实林婉儿在网文里怎么折腾都没事,毕竟男频小说,就是要满足男性的低级趣味。
但是,你变成电视剧了,你的意义就变了。
众所周知,古代的男权社会讲究的是三从四德,可能在编剧心里,林婉儿这种受过宫中教育的女子,自然应该三从四德。
但是,你看看这个人设。
这个郡主那么美丽,对爱情那么勇敢和忠贞,属于剧里真善美的化身。
然后,她以三从四德为美,以为未过门的丈夫纳妾为自己的要务。
这会给观众什么潜移默化的影响呢?
那还不得竞相模仿,以此为美?
图片
6
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在古代封建社会认为是约定俗成的事,在影视剧里要不要以正面歌颂的方式表达。
很明显,因为我们是现代人,所以,在现代看来是糟粕的,电视剧通常是带有批判视角的。
比如说,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对君权的批判。
我们现代拍的电视剧,都会批判封建制度,都会通过主角结局的惨烈来表达,封建制害人。
但是,如果你在电视剧里,看到一个从没爸妈管的女孩子,长大了又聪明又美丽,对爱情又忠贞,还很善良,明白事理,你是不是会希望自己也像她一样,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然后,电视剧告诉你,她不但爱老公爱得可以连妈都不要,但是,她不会吃醋。她认为老公纳妾天经地义,即便人家是北齐圣女,九品高手。
会不会有人模仿她的思维?
不会?
会的,你相信我。
康熙大帝》热播后,无数人可怜康熙皇帝辛苦,觉得做皇帝不容易。
拜托,要还房贷的你容易吗?996的你容易吗?能不能面对现实?
皇帝不容易,毕竟他的不容易建立在锦衣玉食之上,你呢?
你看《甄嬛传》《延禧攻略》播出以后,多少人都在做嫔妃梦,多少人爱上宫斗?
醒醒吧,很多妃子都是工具,工具,工具。
自己的命运成为别人的工具有啥好羡慕的?
她们有机会出去旅游吗?她们连见自己爸妈都够呛。
很多人的辨别能力就是这么容易被带偏。
总之,无论从人设的合理性和编剧第二季对剧情和台词的瞎改动来说,这个剧情都不大合理,不该改的改了,该改的不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