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苏小燕:“遗产活化与文旅融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洛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近年来,她聚焦文化遗产与旅游领域的学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8项,成果斐然,并致力于将文化遗产科研成果融入到高校“大思政”教育中,于三尺讲坛深耕教学。她就是“遗产活化与文旅融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苏小燕教授。
图片
苏小燕,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规划人才,“遗产活化与文旅融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遗产旅游、研学旅行、文化地理。
1999年,苏小燕跨入了郑州大学大门,专业是旅游管理。面对调剂专业,苏小燕并没有消极对待,而是争做行动派,了解专业下的细分方向,探索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3年,苏小燕被保研至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2年,苏小燕顺利申请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奖学金,以公派留学生的身份远赴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又于 2014年4月随导师转至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10年的学习研究生涯使苏小燕从“雏燕”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旅游管理专业领域的研究者。
她在洛阳师范学院从教期间,由受训者到培训者的转变使她认识到:一位老师,一定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一口井”。
近年来,我国文物和文化遗产理念从“保护为主”逐渐转变为“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2017 年,在申报校教改项目时,苏小燕申报了题为《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路径: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校级教改项目,获得学校的重视与支持。结项之后,又以《高校大学生文化遗产传承素养的教育路径研究》为题申报了省级教改项目,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随着“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兴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课程思政等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日渐拓展教育认知。苏小燕从中受到启发,探索文化遗产教育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结合的新路径,将原来的课题修改为《以文化遗产教育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与实践》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取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图片
“做研究不能仅仅只做研究,要让更多学生受益。”她扎根实践,在教学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在科研中寻找答案,并最终将其反哺到教学之中。如今,她在研究生处工作,又开始探索如何将文化遗产教育融入到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与培养中,建议为学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开设《河洛文化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程,以期将国家教学成果奖的成果拓展到研究生教育领域。
图片
图片
“科研的价值在于规律的探索,去探索世界中未知的事物,用理论去解释现象或预测未来,能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对于苏小燕而言,科研的意义不在于追求立竿见影的成果,而在于认识和发现未知的过程,可以是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科学问题,抑或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探索未知。(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史宝银|陈凤岳 单晓萌)